在上期,云逸说自己读书的原因:是为了给自己的失败,寻找一个合理的答案。
同时,希望在通过不断的阅读和思考中,尝试去寻找解决当前困境的方法。
所以,云逸从未停止过阅读。
读书分两个阶段:1、学校的基础教育;2、自我提升和补充。
第一个阶段:学校教育
在学校,这个时候的读书都是“被动式”的。它是在现代社会必须要经历的基础应用性学习,几乎不存在多少选择的机会和余地。
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高等教育、专业深造......几乎所有人都必须或者部分走完这个流程。
其中的差别在于:在同等的资源投入下,获取的知识量的多少根据个人情况有所区别。
挑个好小学—上个好中学—考个好大学—找个好工作,这是中国当代身为父母者为自己的孩子设计的“人生赢配方”。但是学习好就能生活好吗?在你需要买房、购车、贷款时,卖方绝不会让您出示学校成绩单,你需要出示你的财务状况证明。 --摘录自本书序言部分。
这是非常现实的角度去考量的基本诉求,它没有任何问题。
通常情况下,好成绩意味着好学校,好学校要意味着更高的起点,高起点能让人找到更好的工作,好工作意味着更高的收入,高收入就能使人过上更加精彩富足的生活。
它是以最常规、最简单的方式,用最小的投入获取最大的投资回报模式,风险系数也是综合权衡中最小的。
为什么要读书?因为只有完成了最基础的知识储备、社会角色的定位和转换,才能在符合社会规则和法律法规所允许的条件下实现生存。
在云逸的小店里,每年都会接待一些厌学、退学的孩子,他总会不遗余力地劝他们返回学校读书。
人固然可能会有无限的可能,但是却没有无限选择的实力和条件,往往更多情况下你根本就没有任何选择的权利和机会。
当然,就算很好地完成了学校教育比如云逸,到头来也只能成为个“有学问但贫穷的爸爸”。
然而,这并不能说明读书出了问题,而是说明这种程度远远不够。
第二阶段:自我提升及补充
在经济学上,有个叫“帕累托最优”效应。进入这个效应前有个前置条件:如果说达不到这个效应的门槛,就意味着你的情况和资源配置还达不到要求。
简单来说是什么意思呢?如果你还没有实现“高薪”,就说明你连前置条件都没实现最大化。就好比你连个小山头都爬不上去,就不具备攀登喜马拉雅山的条件,也就不存在登顶的可能。
还是以爬山为例,学校教育能让你以相对来说最小的代价、最快捷、最稳妥的方式爬过第一座山。但是,如果你想体验更高的风景,那么学校的基础教育就已经无法满足你的需求了。
那么接下来,就需要不断地突破自己、强化自己、完善自己,需要更多的知识储备、身体素质、心理状态才能去挑战下一座高峰。
可是,这些跟读书有什么关系呢?
尽管实现方式有很多种,但读书有个绝对的优势:便宜,性价比最高!
对于云逸这种穷人而言,从来都没有更多、更有效、更便宜的选择。
对于大部分人而言,我们都需要努力地工作和生活,真正能让我们自由且独立支配的时间、精力和金钱真的十分的有限。
以最小的代价通过最有效率的方式去实现合法利益的最大化,就成了最为迫切的需求。
而读书,恰好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满足。
所以,如果您也同样没有更好的办法,那么也可以尝试一起读书。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