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国政法大学教授杨帆的一些言论引发网友热议,这位政法教授呼吁中国接盘阿富汗难民,并且列举出了“接收阿富汗难民的四大原因”。
杨帆认为接纳阿富汗难民将有助于我国3000万单身男青年解决个人问题,还能解决我国劳动力短缺及人口老龄化问题。
根据联合国难民署的统计,今年阿富汗难民规模可能达到350万人,目前周边国家均对接收难民的呼吁不太感冒。阿富汗难民问题的来龙去脉我国外交部早就点明,根本责任在于美方只顾战争不顾建设的错误战略,要对美方及北约部队的战争罪行进行追责,同时要立足于解决难民问题的根源而不是盲目的接收难民。
在杨教授看来,当前中国需要积极推动七国协调机制,实现周边国家的团结协作,尽早实现外部力量进入阿富汗帮助塔利班实现战后重建。在350万难民的分配问题上,要尽早制定接收名额,分摊给7个国家。
当然,杨教授也没有忘记美军及北约国家需要承担的责任,美国和澳大利亚也要出钱并且接纳难民。
杨教授的提议非常理想化,他指出当前阿富汗难民的平均年龄为18岁,引入大量青少年人口将有助于缓解我国老龄化。为了使得阿富汗难民能够最大程度的帮助我国解决社会发展问题,中国在收容阿富汗难民,时可以侧重于招收当地女青年,以期解决我国3000万单身男青年的个人问题。
在杨教授的眼中,中国对阿富汗难民的接纳可以“有所选择”,对于阿富汗当地的知识分子群体可以出台优惠政策,允许这些精英群体携家眷一起来中国暂时居住。
然而,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杨教授的这些呼吁恐怕只能作为一家之言,并不具备实际可行性。当前中亚周边国家都是宁肯以经济和粮食援助的方式向阿富汗不断“输血”,也拒绝接收当地难民。
欧美国家对于接收难民的呼吁声音很大,但却至今不见组织民航包机前往阿富汗接人。俄罗斯方面甚至打趣道,俄罗斯将帮助任何一个欧美国家运送难民,想要多少送多少,还不收运费,然而至今也没看到哪个国家与俄罗斯方面接洽相关事务。
毫无疑问,难民问题是一个“烫手山芋”,其中问题的复杂性已经远超一个政法大学教授的想象。第一,可能由于专业壁垒问题,杨教授错误的将年轻人口等价于高素质劳动力。中国凭借义务教育和高校扩招拥有了世界上最大、最富有成长性的劳动力群体,这类“人口红利”创造了中国经济持续高速发展的奇迹。然而,经历数十年战乱的阿富汗有条件为他们的青少年提供健全的教育吗?答案显而易见。阿富汗难民的确年轻,但他们不是优质劳动力,引入我国并不能帮助我国解决劳动力结构问题。
至于挑选阿富汗女青年入华则更不可行,其中透露着浓浓的自我矮化的味道。曾经中国互联网也有一群人喜欢对前苏联国家男女比例失调问题指指点点,认为我国男青年可以考虑去这些国家解决个人问题。实际上,前苏联国家的男女比例失调主要集中在当前的中年一代,新一代中男女比例保持较好,根本没有想象中的“阴盛阳衰”。
更何况,中国男青年已经沦落到要满世界求别国女青年结婚的地步了么?这不是自我矮化是什么?至于“挑选高级知识分子来华”则更是无稽之谈,由于缺乏对中国的了解,绝大多数阿富汗人心心念念的“乌托邦”是欧美国家,而不是中国。因此,在人才争夺中我们没办法与欧美竞争。
试想,一个看了数十年好莱坞大片,满脑子都是美式情怀的阿富汗精英分子,凭什么在当下要选择自己不了解的中国作为定居地?是的,有人会说好莱坞里面的美利坚并不存在,但你拦不住人家就吃这套。
9月3日,我国外交部再次就阿富汗难民问题表态,再次重申了我方的态度和立场。当务之急是让阿富汗最大限度避免无谓伤亡和产生大规模的难民,与此同时美国和北约绝对不能一走了之,必须为自己的所作所为负责。至于我国男青年们的个人问题,除了要紧跟着国家的政策走,还要拿出自己的勇气和担当,靠自己的双手获得姑娘们的芳心,自我矮化的心态万万要不得!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