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拥有光荣的革命历史。中国共产党成立前后,吉林省就有先进知识分子和党员传播马克思主义,从事革命活动,并在以李大钊为首的中共北方区委领导下,创建了吉林省第一个党支部——中共长春支部。九一八事变发生后,吉林人民率先抗日,在党的领导下,创建了东北抗日联军第一路军,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浴血奋战,谱写了爱国主义的英雄壮歌。吉林是这一战场的重要组成部分,杨靖宇等抗联先烈就壮烈殉国在吉林大地上。吉林是东北解放战争的重要战场和前沿根据地,四战四平、三下江南、四保临江、夏秋冬三季攻势等重大战役都在吉林展开,吉林人民为东北解放战争的胜利和新中国的建立做出巨大贡献。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为铭记光辉历史、传承红色基因,吉林省妇联、吉林省委党史研究室联合推出《巾帼志愿者讲党史》栏目,重温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光辉历程特别是吉林在党的百年奋斗历程中作出的重要历史贡献,引导全省广大妇女群众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
点击音频 听巾帼志愿者讲党史
讲述人:吉林大学学生 徐琳博
中共中央东北工作委员会的组建,党向吉林的派遣工作及秘密建党活动
1938年以后,由于日伪当局的残酷镇压,致使东北党组织遭到严重破坏,东北抗日联军遭受严重挫折,抗日游击根据地几乎全部丧失。针对东北抗日游击运动日趋严重的险恶局势,中共中央书记处于1939年1月26日召开会议,听取了关于东北抗日联军问题的报告,为了加强对东北工作的领导,决定成立中共中央东北工作委员会,王明、杨松、孙山、张松(李范五)、杨明(李延禄)、王若飞、刘澜波、王有(钟子云)为委员,王明为主任,杨松负责召集会议。东北工作委员会的主要任务:一是搜集、了解、研究日伪统治下东北的政治、军事、经济等情况,二是设法寻找东北抗日联军。同年五六月间,东北工作委员会派王有等到晋察冀边区建立交通站,专门负责联系东北抗日联军的工作,曾多次派人到东北与抗联联系,但始终未果。
1941年,相继爆发了苏德战争和太平洋战争,日本侵略者更加紧了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根据地的进攻,抗日战争进入严重困难时期。在中国人民抗战最困难的年代,中共中央高瞻远瞩,不断加强党对敌后大城市工作的领导,为将来的大反攻准备条件。根据中央的指示,各中央局、分局、区委以及接敌地区的地委、县委,先后成立了相应的工作机构。为了加强对东北沦陷区工作的领导,中央于1942年初决定在距东北较近的晋察冀分局所在地设立东北工作委员会(简称东工委),由分局代管。同年8月,东工委在河北省平山县正式成立,晋察冀分局代理书记程子华兼任书记,分局组织部部长刘仁和韩光担任副书记。新建东工委的主要任务是:从延安和晋察冀边区选调在东北有社会关系或熟悉东北情况的干部,经过短期培训后派往东北,在东北站住脚,长期埋伏,进行秘密建党工作。1944年9月4日,中共中央分别给晋察冀分局和山东分局并胶东区委发出指示,指出:“满洲工作之开展,不但关系未来中国之局面至巨,而且已成刻不容缓之紧急任务”。因而指示晋察冀分局及冀中区委、冀热区委和山东分局及胶东区委,各组成一个满洲工作委员会,“负责动员和领导一切可能的力量开展满洲工作”。
从1939年至1945年,根据中央关于选拔有条件到东北工作的干部,经训练后派遣到东北做重新建党工作的指示,大批党的地下工作者被派到东北。其中中共中央情报部、东工委,八路军前方总部,晋察冀分局社会部,胶东区委社会部、统战部以及西海地委统战部、东海地委统战部等向吉林省派遣了数十名在当地有一定社会关系的地工人员。当时党对东北敌占区总的工作方针是:隐蔽精干,长期埋伏,积蓄力量,等待时机,配合反攻。但根据派遣地点及局势发展的不同情况,其具体任务也有所不同。派遣人员根据党的指示,冒着生命危险秘密潜入东北,千方百计取得掩护职业在社会上站住脚,广交朋友在群众中扎下根,严守单线联系的秘密工作方法,慎重发展党员,秘密建立党组织,圆满地完成了派遣任务,并在解放东北的斗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中共中央情报部对吉林省的派遣工作1939年六七月间,中共中央情报部派遣原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一军的李光回东北开展工作,其任务是寻找杨靖宇和抗联第一军,传达中央对东北党组织的指示。李光首先来到中共胶东区委,由区委社会部代管其组织关系。1940年6月,胶东区委社会部派宋振邦、林静护送李光到东北。李光先后在乌拉街的舅舅家和吉林的二伯父家隐蔽,曾到磐石、桦甸、牡丹江等地寻找杨靖宇部队,均未找到,后得知杨靖宇已经牺牲。随后,胶东区委社会部决定李光的任务转为长期潜伏,开辟地方党群工作,在开展地方工作的基础上继续完成中央的任务。根据上级指示,李光在吉林开展了一些工作,但由于在发展关系的过程中不够慎重,违反了秘密工作原则,致使其身份暴露,险些被捕。李光设想逃脱了敌人的搜捕,于1943年秋辗转回到胶东。胶东区委社会部根据李光的汇报,决定派他速回东北,建立好工作联络关系后,撤回胶东。同年初冬,李光返回东北。1944年1月3日,由于叛徒出卖,李光在吉林被捕。李光被捕后向敌人供认了部分党的机密。由于李光掌握很多党的重要情况,为了避免给党造成更大损失,胶东区委社会部派人向敌人报告假情报,敌人信以为真,立即派李光去胶东“接干部和经费”。1945年7月,李光返回胶东后,向组织交代了他被捕后的情况。
1941年9月,中共中央情报部派遣家住吉林、曾担任过中共吉林特支书记的李维民携报务员崔岳重返吉林,其任务除长期埋伏,等待有利时机进行必要活动外,主要为苏联驻哈尔滨领事馆做情报工作。1942年1月1日,李维民历尽艰险回到吉林。他很快就办好了手续,有了“合法”身份。接着,他又在牛马行开了一家“永茂东”估衣铺,并邀请在社会上仍有势力的原吉林省实业厅厅长马德恩和原吉林省教育厅厅长王可耕当股东,这样李维民既有了掩护职业,又有了“靠山”。同年4月,崔岳来到吉林。5月间,李维民到哈尔滨取回电台,开始工作。为了广泛搜集敌人情报,李维民经过严格考察,发展伪税捐局职员关锡赓、铁路工人老李、伪吉林第二军管区参谋处打字员侯乃英等人为情报人员,先后搜集了第二军管区组织机构及负责人名单、军管区军队和装备分布情况、军管区给伪治安部的月报材料、日本关东军五九○部队分布情况及武器装备情况、吉林铁路局各线人数及24小时内开出列车次数等情报。每到深夜,李维民和崔岳就从李家火炕炕梢的一个小洞里(不通烟火)取出电台,将情报源源不断地发送到上级机关。1943年冬,崔岳去伪都新京当上《康德新闻》记者,便每周六晚返回吉林发报一次。为了进一步稳固隐蔽环境,李维民在原有估衣铺的基础上扩大投资,又开了一家弹棉厂和一家织布厂,还在伪德胜区挂上一个“义勇奉公队”永远分区副队长的职务,以麻痹敌人。报务员崔岳被捕后,李维民为了继续与上级保持联系,又派人去哈尔滨接上了关系。
东工委对吉林省的派遣工作1943年2月,东工委派李冀到柳河开展工作,其任务是了解当地的政治、经济及敌伪组织情况,具备条件时,可以发展组织,发动武装斗争。李冀来到柳河后,开始住在堂叔家,忙时种地,闲时打柴、拣粪,虽然站住了脚,但接触不到群众。为了便于开展工作,李冀于1944年先后到柳河县城东门外谢家砖窑、仙人沟石灰窑做工。在这里,李冀结识很多穷苦人,并通过各种方式向他们宣传中国共产党的抗日方针及领导人民抗战的形势,揭露日本侵略者的暴行,鼓励大家树立抗战必胜的信心。在李冀的启发教育下,李世荣和马木匠加入了中国共产党,还团结了一批积极分子,于1944年下半年成立了柳河党小组,李冀任党小组长。为了结交更多的人,李冀还结拜了一些青帮(三番子)师兄弟,并经他们介绍先后到柳河县城石印局和金升全酱菜园做会计,这种社会关系和掩护职业更便于他广泛联系各方人士和掌握日伪动态。
1943年4月末,东工委派郑墉到吉林开展工作,其任务是长期隐蔽,了解敌情,等待时机。郑墉回到吉林后,经亲属介绍当上德胜区永远分区的户籍员。经过一年多的秘密工作,他不但熟知德胜区所有职员的思想状况,而且掌握了特务及其爪牙的情况。1945年日本投降前夕,他与同在永远分区任职的李维民接上了关系。
1943年7月,东工委派曾担任过中共长春特支书记的傅海龄重返长春开展建党工作。傅海龄化名傅根深秘密回到长春,因为一直没有落下户口,所以他没有固定的掩护职业,先后在火车站国际运输(脚行)当装卸工,在大马路一家日本企业当锅炉工,在宋家洼子一处工地打更,在铁北义达铁工厂做工。当时,傅根深已经年逾四十,但是为了争取群众,开展工作,他常年和工人们一起住在简陋的工棚里,干着繁重的体力劳动,并通过说“三国”、讲“水浒”借古喻今,宣传冀中平原八路军袭击日军和人民群众反“扫荡”的事迹,启发工人觉悟。在傅根深的教育培养下,迟作洁、杨乃山、张玉安,吴文志、韩相臣、孙允卿、王寿青、田振铎等人先后加入中国共产党。1944年3月15日,东工委派王永生到长春,协助傅根深开展建党工作。王永生到长春后也一直没有户口,先后以铁北义达铁工厂工人、保险公司职员为掩护职业。经过艰苦工作,他们不仅发展了党员,还培养了一批骨干,团结了很多基本群众。
1943年12月,东工委派华北联大学生许筠到长春做情报工作。许筠的父亲是伪满洲国傀儡皇帝溥仪的御医,她通过其父的社会关系,搜集不少伪满上层的情报,曾几次返回晋察冀向东工委汇报。根据许筠的汇报,东工委还整理了一份关于东北状况的资料。为了能够长期潜伏下去,许筠曾请求父亲给她落户口找职业。但父亲因她离家到华北多年,害怕是共产党派来的,不仅不给她落户口找职业,而且还不欢迎她久留。所以她只在长春工作数月,便返回晋察冀根据地。
1943年12月,东工委派申东黎、苏东夫妇回东北开展工作,其任务是走进去,住下来,交朋友。他们首先回到苏东的老家辽宁省凤城县大畏村,住在伯父家。不久,申东黎回一趟辽中县家乡,打听到他家已搬到长春,弟弟孙诚在长春宋家洼子派出所当伪警士。他们感到凤城农村的工作范围较小,而长春是大城市,还可以利用弟弟的关系开展活动。于是,他们于1944年2月来到长春。3个月后,通过弟弟孙诚的关系,申东黎谋到了在合隆区公所当雇员的掩护职业,并利用职业的便利,联系一些从关内抓来的劳工。苏东则与申东黎的表叔合伙开了一个小菜床子,一方面维持生活,另一方面通过卖菜接触一些贫苦市民。他们利用一切机会联系群众,为迎接反攻准备群众基础。
1945年3月,东工委派李发禹、李桂珠、李小珠到舒兰开展工作,其任务是在苏联出兵之前,搜集日伪的军事政治情报,发展组织,领导工人运动,开展反日斗争宣传;如果苏联出兵东北,在敌后组织游击队。同年4月,李发禹到达舒兰。一个月后,李桂珠、李小珠也来到舒兰。他们三人成立了党小组,李发禹任组长。李发禹的掩护职业是在启运旅馆赶马车,李桂珠、李小珠则到王启贤劳工队当了劳工。他们曾在脚行工人中宣传国内外形势,并发展石家瑞等人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1945年3月,东工委派徐慎到长春,其任务是开展建党工作,发展组织,联系其他地下工作人员。5月末,徐慎来到长春,在姐姐家住下来,并通过其在伪满中央银行当职员的姐夫的关系,找到了保险公司雇员的掩护职业。8月,他刚办好“身份证”不久,日本就投降了。
八路军前方总部对吉林省的派遣工作1943年冬,八路军前方总部派刘健民到东北做交通员,主要任务是搜集有关哈尔滨、长春、沈阳等地的军事情报。刘健民来到东北后首先回到扶余老家,不久又到德惠,以胞兄刘建东开的建东旅馆为掩护机关开展活动。1944年,刘健民通过母亲的关系,先后到郭前旗的新庙、吉拉吐伪协和会任职。在此期间,刘健民经常活动于德惠、扶余、农安、郭前旗、长岭、乾安等地。刘健民还发展曹守政、张国梁、齐振邦参加情报工作,并于八一五前夕发展曹守政、张国梁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他们秘密搜集日伪军用物资储备、警备设施以及人口、土地面积统计等军事、政治、经济、社会的情报资料,同时注意掌握武装,争取进步青年和知识分子,并进行坏人登记,为迎接八路军进入东北做准备。
晋察冀社会部对吉林省的派遣工作冀东大暴动失败后,李焕章与组织失掉联系,于1942年隐蔽到东北。1943年秋,李焕章返回冀东接上组织关系。同年9月,晋察冀分局社会部冀东东北情报工作联络站派他和王习、梁若本组成情报小组,到长春开展工作。李焕章和王习的掩护职业是长春益发银行职员,梁若本的掩护职业是长春县朱城子小学教员。李焕章情报小组后由晋察冀分局社会部派到农安的情报联络驻在员赵东黎领导。
1943年夏,晋察冀分局社会部派赵东黎到长春地区担任情报联络驻在员,由冀东东北情报工作联络站负责安排掩护机关和情报联络关系。1944年1月,赵东黎来到农安。这时,冀东东北情报工作联络站已出资8000元在农安兑下了义德增杂货铺和糖果作坊,安排吴子荣任经理,康子元任副经理兼交通员。赵东黎以股东的身份在义德增杂货铺落下脚后,又办理了户口等手续。之后,赵东黎本着“在掩护的地方不活动,在活动的地方不生活”的原则,以出去“做买卖”为由,经常到长春、吉林开展活动。春节过后,赵东黎与冀东东北情报工作联络站交给他的关系李焕章接上头,此后便两个月左右联系一次。不久,又找到了母亲和未婚妻孟恕,并通过她们找到胞兄赵世孚。赵世孚时任伪满宪兵二团警务科上尉警务主任,赵东黎经常与胞兄联系,一来可以了解一些其管内的情况,二来可以看到一些其带回家的通报、密件、秘密刊物等敌情资料。通过艰苦工作,赵东黎、李焕章等情报工作者搜集不少伪币发行、市场物价变动、日伪军政重大变革以及社会政治思想动态等情报。这些情报的传递,一般情况下用暗语通信的方式邮寄;重要情报则派交通传递或复述。
中共胶东区委对吉林省的派遣工作1942年9月,根据中共胶东区委社会部的指示,中共招远县委派刘仲武(闫维国)到吉林开展工作,其任务是建立党组织,开展工人运动。1943年5月,招远县委又经中共西海地委统战部派丁化一(闫培桐,刘仲武叔叔)到吉林开展工作,其任务是发展组织,扩大宣传,伺机与敌人开展斗争。但因坏人告密,丁化一到吉林仅10余天就与刘仲武先后被捕。在敌人的严刑拷打面前,他们没有屈服,并借口身体有病与敌人展开斗争。由于没有确凿证据,敌人只好在九十月间将他们先后释放,然后派特务跟踪监视。为了摆脱敌人,刘仲武和丁化一又机智地与敌人周旋,于1943年冬和1944年一二月间先后转移到舒兰县二道河子矿区,之后主要活动于舒兰、蛟河、永吉、吉林等地。1944年秋,刘仲武在永吉县缸窑煤矿发动百余名工人举行了罢工斗争,还曾到蛟河县新站、舒兰县二道河子开展过工作。丁化一在蛟河县下洼子日人建厂工地领导工人与日本侵略者展开一系列斗争,都取得了胜利;曾领导舒兰县二道河子东岗火车装卸工人开展要求增加工资的斗争,也取得了胜利;还多次在舒兰县二道河子组织散发传单、张贴标语,进行革命宣传,并先后发展冯安仁、修玉章等20余人加入中国共产党。
1944年2月,中共东海地委统战部派梁海桥到东北开展工作,其任务是发展组织,积蓄力量,迎接胜利。同年四五月间,梁海桥秘密来到长春,经在长春高岛屋木工厂当木匠的山东老乡吕广玉介绍,到该厂当了油工。经过半年工作,梁海桥于同年8月首先发展高岛屋木工厂记账先生周云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两年前,梁海桥曾在吉林雪滑板厂当过油工,对那里的工友非常熟悉。所以他又于同年农历中秋节去吉林,分别发展宋海山等加入中国共产党,并交给他们培养积极分子的任务。1945年6月8日,梁海桥再赴吉林,经宋海山介绍,又发展3人入党。在此期间,在梁海桥的启发教育下,吕广玉也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1942年2月,中共胶东区委统战部成立了群众性外围组织海外各界抗日同盟会(简称抗盟),派遣会员姚黎明到辽东大孤山开辟工作。后因情况变化,姚黎明于同年五六月间来到通化活动,在通化、辑安一带发展了抗盟会员。1943年2月,抗盟召开第二次会议,决定成立抗盟辽东总会,由姚黎明担任主任委员。辽东总会设在通化,下设大连、沈阳、安东、通化4个分会,其主要任务是:发展会员,积蓄力量,组织武装,准备反攻。1944年3月,为加强党对抗盟辽东总会的领导,中共胶东区委统战部派罗衡到东北开展工作,并指定罗衡为辽东总会组织委员,李剑云为宣传委员。其主要任务是围绕“准备力量,待机暴动,配合反攻,确掌东北”这一总任务,开展建立党组织,培养干部,领导抗盟,培养骨干,深入基层,建立分会等工作。同年8月,罗衡在王锡礼、刘仁宏两名抗盟会员的掩护下来到通化七道沟落户就业。9月,李剑云、李鹏飞也来到通化。10月间,在七道沟召开了第一次抗盟会议。会上,罗衡传达了党的指示,明确了以通化地区为基地,准备武装暴动,迎接反攻的总方针,决定由点到线,深入基层,发展组织。会议进行了分工:姚黎明以辑安为据点开展工作,李剑云以通化为据点开辟铁厂子、二道江一带的工作,罗衡和刘仁宏以七道沟为据点开辟石人、八宝、大栗子工作,并以七道沟、辑安、铁厂子、八宝、大栗子作为武装暴动的爆发点,由点到线迅速攻破东边道。会议还确定李鹏飞负责通化地区的交通联络工作,张寿山负责大连工作,王锡礼负责大连交通站与胶东、七道沟的交通联络工作。
1944年10月末,中共胶东区委统战部派刘芝翔到东北,与吕嵩、罗衡共同组建中共辽东支部。1945年2月,刘芝翔来到七道沟,以“知母”为代号,与罗衡接上关系。刘芝翔向罗衡传达了胶东区委关于组建中共辽东支部,并指定刘芝翔任书记、罗衡任组织委员、吕嵩任宣传委员的指示,中共辽东支部随之正式成立。根据罗衡的汇报,辽东支部批准姚黎明、李剑云、李鹏飞、王锡礼、刘仁宏、杨德广、张寿山等加入中国共产党,并决定成立中共通化分支部,再组建抗盟辑安分会和七道沟特别小组。辽东支部的具体分工是:罗衡负责通化分支部和抗盟辽东总会工作及通化、大连、沈阳已有工作,刘芝翔负责建立抗盟沈阳分会并开辟本溪工作,吕嵩负责建立抗盟安东分会并开辟安东一带工作。同时指定李剑云、姚黎明、张寿山分别为通化、辑安、大连党小组组长兼抗盟分会主任,杨德广为七道沟党小组和抗盟特别小组组长,王世昌为沈阳抗盟小组组长,李鹏飞、王锡礼、刘仁宏分别负责交通和情报工作。
此后,在中共辽东支部及通化分支部的领导下,通化、铁厂子、二道江、八宝、七道沟、辑安、良民甸子、上套等地党的工作和抗盟工作都有了新的发展,特别是在工矿工人中做了大量的宣传鼓动工作,为八一五光复初期在通化地区组织武装暴动,建立工人武装,打下了牢固的基础。
本文摘录自《中国共产党吉林历史 第一卷》
中共吉林省委党史研究室/著
热点丨
关注丨
围观丨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