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印度的计划生育搞了60年都没成功,如何在控制人口上再放大招?

0
分享至

风致公社】系网易新闻网易号与【环球情报员】联合出品,内容独家发布在网易号平台,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据《印度快报》报道,印度北方邦议会提出了一项名为《2021年北方邦人口法案》的提案,希望在北方邦实行“二孩政策”。但印度的这个政策并非像中国一样鼓励生育,而是控制人口。北方邦首席部长约吉在11日对媒体说道“人口增长是社会不平等问题的根源,要建设先进社会就必须控制人口”。

▲二孩政策的报道

在很多人的眼中印度人的生育是毫无节制的,其实为了实现人口合理增长,印度早在独立之初就实行了计划生育政策。政策实行了60余年,但印度人口依然像滚雪球一般快速膨胀。

那么实行60年的印度版计划生育为何效果不彰?庞大的人口数量带给印度的究竟是福是祸呢?

▲“只生两个孩子”

一、生育的战争

一说起印度,人们的脑海中总会浮现出这样的画面,恒河上大量沐浴的印度教信徒、火车站无边无沿的等车民众、盛大节日里摩肩接踵的盛装人群,似乎在印度的哪一个角落都生活着数量庞大的人口。而数据告诉我们的似乎也是这样的一个事实,印度的人口密度已经达到每平方公里440人,是中国的三倍。印度第一大邦北方邦,就拥有超过2.2亿的人口,如果将其单独拎出来和其他国家做比对,北方邦人口能排到世界第五位。

许多人认为,印度对过度生育从来不加以控制。但真实的情况是,印度不仅是世界上少有的具有清晰人口政策的国家,还是全球第一个在全国范围内推行家庭生育计划的国家。当然,印度这个第一的成绩并不是自发取得的,而是被“饿”出来的。

▲各国人口占比

1950年,毒辣的太阳炙烤着比哈尔邦的数十万顷农田。农民们无助地望向天空,希望能有一场降水挽救田里即将枯死的水稻,但是天不遂人愿……

受天气等原因影响,当年印度北方的水稻大量歉收,旁遮普、阿萨姆等地也先后发生洪水、地震等自然灾害。紧接着一场严重的饥荒席卷了印度。一时间印度饿殍遍地,路边经常会发现倒卧而死的饥民,侥幸活下来的,也被饿成了皮包骨。

饥荒让印度人付出了惨痛的代价,他们痛定思痛,决定根除资源不足造成的社会问题。印度政府意识到,虽然印度耕地面积广大但亩产很低,面对庞大的人口基数根本无法实现粮食自给,那么为了提高人均占有量,就要控制分母的大小,既控制人口数量。

▲印度饥民

1952年,印度计划委员会就制定了“家庭计划”,倡导民众降低生育率。3年后,当印度总理尼赫鲁准备进一步强化生育政策时,遭遇了健康部长的加库玛里.库勒的激烈反对。库勒认为“印度有多达五十六万个村庄、三千余个城镇,全国80%的人口生活在交通不便的农村,要推行这项计划无异于天方夜谭”。

当时印度的家庭生育计划多是鼓励性质的,生育孩子少的家庭可以得到政府的奖励,但政府也不会强制所有家庭少生孩子,政策的效果更多的取决于民众的自发性,而库勒指出的恰恰是政策的死穴。

▲尼赫鲁

印度交通基础设施落后,加之广大农村地区民族构成复杂且文盲较多。纵使政府在田间地头都贴上了倡导少生的标语,可家庭生育计划的推行效果却并不理想。印度的人口从1955年的3.9亿增长到1975年的6.2亿,人地矛盾变得更加紧张,不得不寻求大量进口粮食。1960年,美国20%粮食出口到印度,这一数据在1966年增长到40%,美国人口专家保罗.帕多克惊呼“再不控制人口,未来的印度将无药可救”。

二十年的失败让印度政府看清了一个问题,既然软的不行,那就来硬的吧。民众不愿意少生,那政府就在物理层面上解决问题。

▲印度的生育宣传

早在五十年代,印度就在乡村地区开办了为数众多的绝育站,但印度政府显然高估了民众的绝育热情,各个站点顾客寥寥。这种守株待兔、愿者上钩的绝育方式显然无法控制人口增长。

1970年,印度总理英迪拉.甘地开始对绝育站进行升级换代,很快一批规模更大的绝育营登场了。为了让这些绝育营发挥作用,1976年英迪拉.甘地授意议会修改宪法,政府得以获得更大的权力以推行人口政策。随着修宪提案的通过,让印度男人最“蛋疼”的一段历史开始了。

▲英迪拉.甘地

1976年,印度的各邦的乡村出现了几乎相同的画面,村长带着警察、基层公务员等一大帮人在村子里挨家挨户搜寻已婚男子。对于那些已经有两个以上孩子的男人,不管你愿不愿意,直接带走送到绝育营里做手术,从根本上切断人口繁衍过度的可能。

为了不被送去挨刀,村子里一有风吹草动,中老年男子们就吓得赶紧翻墙而出,留下自己的老婆给打圆场。可警察们却不听解释,非要抓人送去做绝育。真可谓是“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杜甫可能不会想到,他笔下的《石壕吏》在一千多年后的印度大地上重现了。

印度政府为基层部门设置了硬性指标,只有送足够数量的人进入绝育营,才能够在年底的绩效考核中达标。简言之,做绝育的人多了,你的升职加薪都有保障,如果人送的不够,那不好意思,所有好事都轮不到你。对于普通民众,印度政府也是“恩威并施”,绝育的家庭可以在供电、用水等方面获得优惠,如果没有绝育,那连三轮车执照都办不下来。

▲想开三轮?先绝育!

为了完成指标,一些未婚男子都被送去绝育。这些人被送到村子里搭建的临时医院,在极其简陋的条件下完成输精管切除术。医生手起刀落,男性断子绝孙。一些医疗用品不足的地区,手术直接就在改造的废弃公交车中完成。手术过程中甚至不给男性打麻药,医生一刀下去,往往伴随着阵阵痛苦的喊叫声,当年印度全国就有超过两千人死在了绝育的手术台上。

印度的绝育营就像高效运转的流水线,以人口最多的北方邦为例,绝育手术从1974年的331台/天,增加到1976年的5664台/天。经过一年的“不懈奋斗”,印度在一年之内完成了826万例绝育手术,这个“成绩”时至今日也没有被其他国家打破。

▲正在被绝育的男子

激进的绝育措施引发了民众的强烈反弹,一大批绝望的男人聚集在印度的穆扎法尔纳加尔,抗议英迪拉的对男人的“暴政”。印度的警察们倒也不是吃素的,让你挨刀你不挨,那就请你挨枪子吧。警察开火后当场打死了25人,余下的人眼见不妙四散奔逃,被抓住的人不停地咒骂着警察,“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啊!”果然这男人为难起男人来,也丝毫不会手软。

当年的印度大选中,愤怒的选民将票投给了英迪拉.甘地的政敌,“你让我绝育,我就让你下台”。随着英迪拉的离开,新一届印度政府放弃了绝育政策,人口政策又回到了政府指导,民间自愿的老路上来。

爱生的印度人民再次踩下了油门,印度的人口大篷车又开始狂飙了。

▲摩肩接踵的人群

二、人口:宗教与民族冲突的支柱

让我们把视线再放回到英迪拉.甘地的身上,败选下台的她不甘心失败,而敌对党派由于执政效果不佳也给了英迪拉机会。3年后她卷土重来,领导印度国大党赢得议会大选,重掌国家权柄。

英迪拉不再碰触这个人口议题,转而加大力度推动经济发展。亩产更高的农作物品种也被引入印度,英迪拉希望通过做大蛋糕来变相解决人口过多造成的问题。

▲直线上升的人口

政权稳固后,英迪拉开始介入印度的民族与宗教冲突。众所周知印度是一个多民族多宗教的国家。不同的宗教、不同的民族之间或多或少都有着对立情绪。而庞大的人口基数几乎让印度的每一个民族都成为动辄人口上亿的巨无霸。印地族作为印度的主体民族,占据了46%的人口、从宗教来看,印度教徒多达十亿,形成了对伊斯兰、锡克等宗教的压顶之势。

为了让自己的民族或宗教获得更多的资源,各个民族与宗教都鼓励生育,形成了爱“生”才会赢的理念,毕竟人多了说话才硬气!英迪拉没想到的是,拿宗教与民族问题开刀,还是变相触及了印度人口过多造成的资源冲突问题,而这一次的抉择带给她的将是死亡。

▲印度宗教地图

居住在印度西北部的锡克人是一个人口两千万的民族,由于信仰的锡克教与印度主流的印度教格格不入,锡克人一直希望建立自己的国家。

英迪拉为了分化锡克人,支持其内部的温和派与激进派内斗。结果温和派反而被看作成叛徒,激进派的势力愈发强大。1982年7月,激进派领袖宾德兰瓦勒带领上万的支持者来到锡克教的圣地——阿姆利则金庙,他在这里建立了指挥部,准备和印度政府公开决裂。

英迪拉随即解散了阿姆利则所在的旁遮普邦政府,对当地实行了军管。作为报复宾德兰瓦勒宣布“禁止旁遮普邦粮食外运。”

▲锡克人,红头阿三一词的来源

印度本来就粮食紧张,作为粮仓的旁遮普竟然无法向外地供应粮食,这触及了英迪拉的禁脔。她调动了20万军队进驻旁遮普。宾德兰瓦勒仗着自己身边的数万锡克教信徒,狂妄地宣称“除非锡克人独立,否则锡克人的斗争永不停止”。

在谈判无果的情况下,英迪拉下令强攻金庙,这场冲突造成492名锡克人被打死,近五千人被捕,宾德兰瓦勒也在冲突中被击毙。金庙的惨剧激怒了锡克人,他们誓要为死去的同胞报仇。

▲金庙

为了安全起见,印度政府决定更换英迪拉身边的锡克卫兵,英迪拉为了不激化矛盾,选择信任身边人,她甚至公开表扬总理府的锡克战士本特.辛格“这是一个好人”,可英迪拉怎么也没想到,就是这个“好人”要了她的命。

金庙事件发生后,锡克人的激进组织就找到了本特,给他10万美元,要他刺杀英迪拉。本特挥一挥衣袖,表示对方“格局小了”,作为一个锡克人,刺杀民族的仇敌不需要钱。

▲英迪拉遇刺

1984年10月31日,英迪拉像往常一样在总理府花园散步。走到本特面前时,本特和身边的另一个锡克卫兵萨特万抽出了藏在身上的手枪,英迪拉惊呼“你们想干什么!”可话还没说完就被子弹击中躺倒在血泊中,印度的铁娘子就这样离开了世界。

英迪拉的离去并没有终结印度各民族、各教派间的冲突。为了增加族群实力,穆斯林等相对少数的群体更是大力鼓励生育,其生育率甚至达到印度教徒的1.5倍,人口增长造成资源紧张,为了抢夺有限的资源,又引发了新一轮的民族、宗教冲突。这些问题似乎成为了无解的难题,考验着每一届印度政府的智慧。

▲恒河边密集的印度教徒

三、人口“红利”?

到2020年底,印度人口总数已达13.8亿,每年净增1500万之多,与中国的人口差距进一步缩小。印度人常把人口红利挂在嘴边,表示在人口总数超越中国后,其国家发展速度也将迈上一个新的台阶。但从现实情况来看,对于印度所谓的“人口红利”,必须打上一个大大的问号。

▲印度人口将超越中国

虽然人口众多,但时至今日印度仍有接近30%的人口是文盲。千万不要以为能说会写就不算文盲,在标准问题上印度政府从没有输过。依据有关规定,凡是能够书写自己名字的就不算文盲,换言之你如果在印度书店碰到一个看不懂书的人,如果你称呼他为文盲,你很有可能会被扣上诽谤的罪名。

来自孟买的库马尔就是这样一个人,虽然他除了自己名字之外还会写其他的几个单词,但要让他写出几句语法无误的话可就太难为他了。他的居住地是孟买的达拉维贫民窟,这块面积仅2.1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居住着超过一百万人。库马尔的工作就是每天在垃圾堆中分拣垃圾用库马尔的话来说“我每天的忙碌是为了填饱肚子,对国家发展的贡献有多少,我并不太清楚”。

▲贫民窟的拾荒者

像库马尔这样的贫民可能真的不清楚自己对印度经济发展究竟意味着什么,但印度政府是心知肚明的。大量的平民由于知识水平有限,无法进入工厂或科技企业工作,仅能够从事最简单的体力劳动,体力劳动只不过是维持个人的基本生存,根本谈不上对经济的贡献。这个群体的规模数以亿计,很显然人口红利对于这部分生活在社会底层的印度人来说,只不过是一个伪命题。

男女比例失衡和避孕知识的缺失也进一步催生着更多婴儿的降生。帕拉维是印度哈里亚纳邦皮瓦尼县的一名普通居民,这位34岁的妇女同时还是5个孩子的母亲,当被问及为什么会有这么多孩子的时候,帕拉维无奈地说道“他们有的本不该来到这个世界,但既然来了,我就需要照顾好我的孩子”。

▲多口之家

在避孕这方面,印度男人考虑的并不多,女人几乎承担了所有的避孕责任,医学杂志《柳叶刀》在2015年的一项调查报告中就指出,当年印度有超过500万个新生儿源自意外怀孕,如果将流产数量也算进来,这个数据会增加到4800万例。即便女人付出颇多,但她们并不是是否生育的决定者,印度女性的社会地位普遍低下,甚至经常被看作是丈夫的附属品。许多丈夫对妻子意外怀孕这件事并不上心,甚至对女性采取的避孕措施表示愤怒与不解。

▲印度的避孕率并不高

女性在生育这件事上无法做主,男性又缺乏避孕意识,是造成印度人口不断攀升的原因之一,而印度社会根深蒂固的重男轻女思想也是造成人口过量的重要原因。帕拉维的5个孩子中前三个都是女儿。对于没有儿子这件事情,丈夫、公婆对帕拉维都怨言颇多。在丈夫和公婆的压力下,帕拉维只得将生育进行到底,直到2016年两人的第一个儿子降生,公婆对她的态度才有所转变。

在帕拉维所在的哈里亚纳邦,几乎每个家庭都拥有三个以上的孩子。这也是整个印度的缩影。在传统思想作用下,印度人认为家庭的功能就是要开枝散叶,将家族发展壮大。但这只能由男孩子完成,父母去世后,必须由儿子点燃火葬的柴堆,否则灵魂就无法安息。

▲家中的男子与逝去的亲人

相比之下,那些需要父母付出巨额嫁妆的女儿就变成了“负资产”的代名词。嫁妆不够的女孩,结婚后甚至会经常遭受家暴,印度每年由此引发的刑事案件超过七千起。就在上个月的30号,喀拉拉邦的24岁女医生维斯玛娅在家中自杀,原因就是嫁妆不足而引发的虐待。

为了尽可能地减少嫁妆,印度父母会选择让女儿在未成年时就嫁出去,因为嫁得越早陪钱越少,童婚成为印度社会的一项顽疾。前两年印度甚至发生过一位父亲为了节省嫁妆钱,强迫刚成年的女儿嫁给一个50多岁的艾滋病患者的事件,而父亲这样做的原因仅仅是这位艾滋病患者不需要嫁妆。当然更有甚者,印度的父母为了避免女儿带来的“拖累”,杀死女婴的事件在印度层出不穷。

▲年龄悬殊的夫妻

印度总理莫迪曾自信满满地说道“一个有着8亿年轻人的国家有什么奇迹不能创造呢?”的确,印度的经济发展势头还是不错的。根据世界银行预计,印度的GDP总量将在今年赶超英法,跃升到全球第5位,但漂亮数据的背后却是印度贫民的无奈。

印度社会贫富分化严重,高阶层人群为国家创造了大量产值,精英与贫民生活在一个国家的两个世界里。只有缩小贫富差距,消灭社会顽疾,印度才能真正的搭上人口红利的顺风车。如果印度政府不抓住机会顺势而为,当下所谓的“人口红利”在几十年后将变成巨大的社会负担,成为印度发展前进的桎梏。

▲任重而道远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海南街头正义之战 市民怒斥查电动车行为 引发社会广泛关注与讨论!

海南街头正义之战 市民怒斥查电动车行为 引发社会广泛关注与讨论!

石辰搞笑日常
2024-06-01 19:39:56
亚洲强国倒向美囯!“亲美”阵营再添一员大将,比越南危险100倍

亚洲强国倒向美囯!“亲美”阵营再添一员大将,比越南危险100倍

星辰故事屋
2024-05-30 17:15:01
CBA最新消息!郭士强离开广州,山西确定主帅,布鲁克斯确定签约

CBA最新消息!郭士强离开广州,山西确定主帅,布鲁克斯确定签约

体坛瞎白话
2024-06-01 09:07:32
进入6月,财神降临,财运大好,三大星座横财不断

进入6月,财神降临,财运大好,三大星座横财不断

小晴星座说
2024-05-30 18:58:37
一女子正在做饭,儿子指着电视大喊:妈妈快来看,弟弟少半个脑袋

一女子正在做饭,儿子指着电视大喊:妈妈快来看,弟弟少半个脑袋

华人星光
2024-05-31 16:20:07
泪目了……魔笛打门,即将退役的克罗斯在身后,安帅伫立一旁

泪目了……魔笛打门,即将退役的克罗斯在身后,安帅伫立一旁

直播吧
2024-06-01 11:57:29
小宝探花翻车记,部分视频堪称业内颜值巅峰

小宝探花翻车记,部分视频堪称业内颜值巅峰

挪威森林
2024-05-31 13:46:59
中美防长谈了75分钟,美防长不许改变台海现状,中方对美反将一军

中美防长谈了75分钟,美防长不许改变台海现状,中方对美反将一军

文雅笔墨
2024-06-01 16:25:20
苹果都颤抖,世界最大芯片公司诞生了!超越台积电和三星

苹果都颤抖,世界最大芯片公司诞生了!超越台积电和三星

小蘑菇壹号
2024-06-01 13:52:38
塔图姆:这次总决赛和22年感觉大不相同 你不会总是有第二次机会

塔图姆:这次总决赛和22年感觉大不相同 你不会总是有第二次机会

直播吧
2024-06-02 02:53:04
骑虎难下,俄要总动员?

骑虎难下,俄要总动员?

爱吃鱼的哆啦A梦
2024-06-01 10:52:27
北京楼市冰火两重天,北京楼市三里屯从85000元降至79000元

北京楼市冰火两重天,北京楼市三里屯从85000元降至79000元

有事问彭叔
2024-06-01 13:59:04
连夜涨价+连夜成交!新政后深圳楼市爆了

连夜涨价+连夜成交!新政后深圳楼市爆了

大胡子说房
2024-06-01 12:09:02
“中国已经进入一个最缺德的时代”这是危言耸听?还是故意抹黑?

“中国已经进入一个最缺德的时代”这是危言耸听?还是故意抹黑?

大佬日志
2024-05-30 08:25:02
男足集训第5天,5将或锁定主力,队长人选基本敲定,离队首人浮现

男足集训第5天,5将或锁定主力,队长人选基本敲定,离队首人浮现

开心体育站
2024-06-01 18:10:48
说实话,我确实不大理解,今天看到相关新闻时很震惊。

说实话,我确实不大理解,今天看到相关新闻时很震惊。

火山杂谈
2024-05-31 23:29:47
不愧是亲儿子!谢霆锋带长子度假,时隔10首与长子同框,脸似复制

不愧是亲儿子!谢霆锋带长子度假,时隔10首与长子同框,脸似复制

木木尔时尚
2024-06-01 16:49:39
美国“艾森豪威尔”号航母,被胡塞武装导弹直接击中概率基本为零

美国“艾森豪威尔”号航母,被胡塞武装导弹直接击中概率基本为零

亦纯杂谈
2024-06-01 12:34:37
“一丝不挂”新舞蹈?惹争议,被摸下体更不害臊,金星质疑是对的

“一丝不挂”新舞蹈?惹争议,被摸下体更不害臊,金星质疑是对的

吃鱼思故渊
2024-05-16 21:48:21
台当局民调曝光:七成民众反对“两岸一中”,力挺赖清德分裂政策?

台当局民调曝光:七成民众反对“两岸一中”,力挺赖清德分裂政策?

花小猫的美食日常
2024-05-31 19:31:34
2024-06-02 04:38:44
环球情报员
环球情报员
带着问题看世界
136文章数 3354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头条要闻

小伙投资300万在瑞典开拉面馆生意火爆 1碗面卖100元

头条要闻

小伙投资300万在瑞典开拉面馆生意火爆 1碗面卖100元

体育要闻

女排最强2主攻合体 合砍40分打懵泰国

娱乐要闻

白玉兰提名:胡歌、范伟争视帝

财经要闻

实锤!普华永道,危!

科技要闻

余承东:不卷价格!雷军:将双班制生产!

汽车要闻

吉利银河E5 Flyme Auto智能座舱首发

态度原创

房产
家居
本地
旅游
公开课

房产要闻

重磅!琼海出台楼市新政:住房出租、挂牌计划出售,都可减套数!

家居要闻

风雅自来 中式的和谐平衡

本地新闻

食味印象|歙县限定!枇杷味儿的清甜初夏

旅游要闻

台北故宫博物院新展:文书珍品里的端阳时节

公开课

近视只是视力差?小心并发症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