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牙子(piyâz),即是波斯语中洋葱的意思。 摄影 /飞过窗口D年轻人 图/图虫·创意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
因为对皮牙子爱得深沉
▲ 这一次,洋葱不再是盘底的调味品。
可能连新疆人都没意识到,“皮牙子”,也就是洋葱,才是新疆菜里雷打不动的角色。
这也难怪,谁叫新疆美食太太太过惊艳呢?馕,那是新疆人的主食之光;羊肉,也足以笑傲天下;还有豪气冲天的抓饭、别有风情的拉条子、小巧玲珑的烤包子……每一样都让人宁可体重疯长,也愿沉迷其中。
然而,这些在“吃货界”家喻户晓的美食,其实都离不开皮牙子的配合——馕要用皮牙子调味,羊肉靠皮牙子解腻,烤包子以皮牙子碎为馅料,在抓饭和拉条子里,皮牙子更是不可或缺的食材。甚至连新疆大剧院,也因为形状类似,被亲切地称作“皮牙子大剧院”。
皮牙子在某道菜里,或许只是昙花一现的配角;然而放眼整个新疆风味大舞台,却堪称是响当当的主角!
离开皮牙子
手里的羊肉都不香了!
皮牙子:其实我和主食也很配
相比于在抓饭里的低调,皮牙子在新疆人的拉条子里,却显得大张旗鼓、横扫四方。
新疆到底有多少种拉条子?碎肉拌面、西辣蛋拌面、茄子肉拌面、韭菜肉拌面、过油肉拌面……少说也有几十种,根本数不过来,乃至于新疆人家常吃拉条子不挑食材,大盘在手,有什么放什么,不同地区也风格迥异。然而,只有皮牙子雷打不动,在面食界几乎是百搭的存在。
拉条子的“扛鼎之作”过油肉拌面,精髓在油,无论是大片的肉、筋道的面还是色泽亮眼的菜,都被油渲染得满堂红亮。 然而油能成就一盘面,也能让面过于油腻,皮牙子的登场则使油腻感被中和大半,再掰上几瓣大蒜,强强联合,让人食欲大开。
皮牙子,是新疆人剥开了的乡愁
就像反感外地人只说“烤羊肉串”,而不知烤肉一样,新疆人漂泊异乡,也总是为同桌之人无法理解“生吃皮牙子”的美好而无奈。毕竟,当它作为洋葱时,只是一种可有可无的调味品;然而当它变成了皮牙子,则足以成为让一餐活色生香的理由。
因此在想家的时候,每一个皮牙子都代表着新疆人对故土的思念,剥开一层一层的乡愁,有时回味甘甜,有时泪流满面。
“你被洋葱呛到了吗?”
“不,我想家了。”
同样想家的人,不如点个“在看”
来源:地道风物
热爱新疆、支持小编的阿达西请右下角点!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