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领到了硕士生涯中的第一个小课题,用 qPCR 做病毒的绝对定量。
我一查文献,这个实验 so easy 呀。现成的标准品一稀释就上机了,一看曲线竟「无语凝噎」。毫无美感不说,做出来的标曲相关系数 R2 值才 0.86 ,计算出来的扩增效率 E 也才 78% 。这到底是啥情况?怪我功力不够深厚喽?
其实没有一项生物学实验是 so easy 的,即便是看起来毫无难度的 qPCR 。但同样地,任何一项生物学实验都是有套路的,包括 qPCR ,就看你套路深不深。
退火温度 Ta
对于像病毒载量这样的绝对定量实验来讲,标准曲线的质量起到决定性作用。R2 值太低一般是由于稀释操作不够准确,或者加样操作误差太大;E 值太低则可能是由于探针引物设计不够好,或者 Ta 值不合适;而 E 值太高则提示可能出现了非特异扩增或者 PCR 扩增受抑制的情况。根据 qPCR 的 MIQE 准则,合适的扩增效率 E 在 95%~105%,这就是努力的方向。
很多人会有疑问,为啥要千方百计的优化扩增效率呢?扩增效率的提高可以提升 qPCR 检测体系的灵敏度、动态范围,减少非特异性产物的产生;数据的重复性及可信度也会得到提高;Tm 值优化是提高扩增效率最直接最简单的方法,只需要一台具有温度梯度功能的 qPCR 设备即可,时间上还用不了半天。
Bio-Rad 的 qPCR 设备全系标配 8 个温度梯度功能(图 1),只要运行一次实验,就能找到最合适的退火温度条件。专利的蜂巢式反应模块,保证了很好的温度均一性,即使在较快的升降温过程中同样如此。
图 1. Bio-Rad 全系列 qPCR 仪均具有温度梯度模块,用于 qPCR 扩增程序的温度优化
优化温度梯度实验中,你只需要配好 8 个组分完全相同的反应体系(模板量适中即可)。在最后的结果中,能到得到最小 Cq 值的温度点即为最佳退火温度。通常,最佳的退火温度是狭窄的一个范围,而不是单一的温度点,比如图 2 中 57℃~58℃ 即为最佳的退火温度。对于染料法的 qPCR 体系,还要通过熔解曲线分析检查各退火温度下产物的特异性情况,首选没有非特异性扩增,且 Cq 值最小的退火温度为最适退火温度。
图 2. 不同的 Tm 值导致不同的扩增效率。数据来自于 Bio-Rad。
即使操作如此简单,很多实验者仍然会轻视。在此建议,将温度梯度优化纳入到预实验环节中,通过 qPCR 的温度梯度方法确认最佳的 Ta 值。
还要提醒大家,软件预测的引物和探针的 Ta 值仅用于参考,而且最佳 Ta 值会随着反应环境的变化而变化,预测的准确度并没有预期的那么高,因此不能盲目迷信,最佳的 Ta 值仍然要通过实验证据来确认。
扩增子、探针和引物
说完退火温度,再来聊聊扩增子的选取、探针和引物的设计,这也是扩增效率的重要影响因素。
扩增子是发生 PCR 反应的靶标基因片段。由于 qPCR 只是用于表征靶标基因的数量,并不需要得到其全长序列,因此扩增子区段的选择具有相当的灵活性,在基因读码框的内部即可(mRNA 的分析除外)。区段的选择一般遵循以下原则:
扩增子长度一般在 75~200 bp 范围。如果太长,扩增效率会降低;而太短又无法与引物二聚体区分开。
尽可能避免产生二级结构区域。这会极大的影响扩增效率。目前很多网站都可以在线预测二级结构,操作简单。
尽可能避免单碱基连续重复超过 4 次(如 AAAA、CCCC 等)。但有时在扩真核生物基因组时难以保证。
GC 含量尽可能在 50%~60%。这一点在扩增某些物种(如放线菌)基因组时同样难以保证。高 GC 模板扩增需要加入一些特殊成分来优化实验,目前也有商品化的试剂。
引物用于启始 PCR 反应,其质量直接关乎实验成败。引物设计一般遵循以下原则:
长度在 15~30 bp(一般为 18~25 bp),GC 含量尽可能在 50%~60%。严重的比例失衡会导致引物二聚体增多。
Tm 值在 50℃~65℃。过高会导致扩增受影响(DNA 聚合酶有一定的工作温度范围);过低容易产生错配,特异性差。目前很多软件和网站可以预测引物的 Tm 值,要注意的是该值(包括引物合成单中的 Tm)仅仅是预测,并不代表实际情况,PCR 时最佳的退火温度需要通过温度梯度实验来得到。
避免匹配模板的二级结构区域。
避免连续出现三个以上 G 或者 C 碱基。引物中碱基分布最好是随机的,否则可能会在基因组中的 GC 密集区发生错误匹配。
3’ 端尽量安置 G 或者 C 碱基。GC 配对的强氢键作用对于启始 PCR 反应具有更好的作用。
避免引物二聚体的出现。其中包括自身配对和上下游引物配对,这要求 3’ 端序列尽可能不要出现大量碱基配对。
完整的探针包括荧光基团、淬灭基团和寡核苷酸序列三部分,理想的探针应该具有特异性高、荧光本底低等特点。对于寡核苷酸序列的设计一般遵循以下原则:
GC 含量 30%~80%,C 碱基要多于 G 碱基,长度一般15~30 bp。过长会影响淬灭效率,导致荧光本底较高;过短则导致特异性下降。
Tm 值一般比引物的要高 5~10℃。
5’ 端不能安置 G 碱基。G 碱基本身具有荧光淬灭的特性,会导致荧光基团被切掉后也无法发出荧光。
荧光基团根据检测的多重性灵活选择,一般首选常规的 FAM 和 HEX,同时针对不同的荧光基团选择合适的淬灭基团。淬灭基团一般首选 BHQ 系列(表 1)。
表 1. 荧光基团及对应的淬灭基团
总结
扩增子、探针和引物的科学设计是前提,温度梯度优化是必备的辅助手段,只有这样才能保证良好的扩增效率。Bio-Rad 提供完整的温度梯度优化方案,让你不再受制于扩增效率。与此同时,Bio-Rad 推出全新一代 qPCR 系统——CFX OPUS,在前代产品优良性能的基础上,对温度均一性进行了更好的优化,保证了板间数据的重复性。支持云端联网,为你数据的安全性保驾护航!可点击文末「阅读原文」了解更多详细内容。
* BIO-RAD 是 BIO-RAD LABORATORIES, INC. 在特定区域的商标。
* 本产品仅用于科研用途,不用于临床诊断。
内容审核:刘果、周育红
题图来源:站酷海洛
[1]. Optimization of Annealing Temperature To Reduce Bias Caused by a Primer Mismatch in Multitemplate PCR[J]. Applied and Environmental Microbiology, 2001, 67(8).
[2]. Optimization and troubleshooting in PCR.[J]. Cold Spring Harbor Protocols, 2009.
[3]. Bustin S A , Vladimir B , Garson J A , et al. The MIQE Guidelines: Minimum Information for Publication of Quantitative Real-Time PCR Experiments[J]. Clinical Chemistry, 2009(4):611.
[4]. Jim F Huggett, Carole A Foy, Vladimir Benes, Kerry Emslie, Jeremy A Garson, Ross Haynes, Jan Hellemans, Mikael Kubista, Reinhold D Mueller, Tania Nolan, Michael W Pfaffl, Gregory L Shipley, Jo Vandesompele, Carl T Wittwer, Stephen A Bustin, The Digital MIQE Guidelines: Minimum Information for Publication of Quantitative Digital PCR Experiments, Clinical Chemistry, Volume 59, Issue 6, 1 June 2013, Pages 892–902, https://doi.org/10.1373/clinchem.2013.206375
[5]. Real-time PCR Application Guide, Bio-Rad Bulletin 5279, 2006 Rev B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