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问题经常困扰着一个又一个对喜剧感兴趣的人,无论互联网上还是已经出版的书籍,关于喜剧理论的全面的、系统化的文章和论著几乎无处可寻。
很多喜剧作家在创作一部喜剧作品时,往往跟着感觉和经验走,少数经验丰富并具有一定天赋的作家还可以撑得住,但很多喜剧作家创作出的喜剧作品往往经受不住市场的考验,诸如段子老套、抄袭严重、缺乏喜剧结构的问题一而再再而三的出现,很多时候他们搞不清楚,为什么他们觉得应该很搞笑的内容,到了观众那里却是波澜不惊呢?那些优秀的既能够让观众笑的合不拢嘴,又不失艺术内涵的喜剧作品少之又少。
先抛开喜剧手法的应用熟练与否不谈,作品出问题的创作者往往是对喜剧原理没有一个深刻的认识,没有从根本上认识到喜剧产生的内在机理,在创作喜剧作品时要么是照虎画猫,要么就是纯粹跟着感觉来——直觉认为应该搞笑,所以就那样写了。
事实上,当我们把喜剧原理搞清楚的时候,一部喜剧作品的笑点是可以进行精确设置的,设置之后的效果如何也是可以进行评估的。
那么喜剧到底是如何产生的呢?
从本质上讲, 喜剧是由“表面和谐”下的“内在冲突”产生的,“表面和谐”与“内在冲突”二者缺一不可。
什么是“ 表面和谐” 呢?这个很好解释,就是说,对于演员说的话,抛开内容怎么样先不讲,至少这句话是符合演员的自身素质(或者说角色设定)的,他讲的话,内部再怎么冲突,再怎么不协调,至少在观众看来,演员说出这样的话,也是顺理成章的,当然,很多时候也是身不由己的。
什么是“ 内在冲突” 呢?这个也很好理解,演员说的话,存在着“互相矛盾”之处,这个“互相矛盾”,可能是前言不搭后语,也可能是话里有话,又或者是指桑骂槐,再或者是指鹿为马,各种各样的矛盾都可以包含在这里面,但比较神奇的是,这些矛盾居然都能够在主角的“ 表面和谐” 的演绎下“ 和谐共存” 。没错,表面“ 一团和气” ,内部“ 勾心斗角” ,喜剧效果就这么产生了,纵然表现形式千变万化,但万变不离其宗。
比如下面这样一个常见的场景就会产生喜剧效果:一个人在专心致志的做一件事情,当环境发生了变化或者这件事情本身所包含的因素发生了变化的时候,这个人并没有及时或压根无法意识到这个问题,仍然按照原有的惯性节奏来做他的事,说他的话,这个时候观众就会意识到他做的事情或者说的话存在着不协调之处,也就是我们上面所说的‘’ 内在冲突“ ,但他本人是意识不到这个问题的,所以在观众看来是“ 表面和谐” 的,这个时候,喜剧效果便可能会产生,但是要注意,这里仅仅是可能会产生,具体有没有喜剧效果,以及喜剧效果的大小,还要看这个不协调之处的相互冲突是否足够明显,只有当产生互相冲突的不协调之处时,才会产生明显的喜剧效果。这样的场景应用可以说是不胜枚举。
比如这样一种情况:演员本身的语言能力不能适应场景化的需要,自认为表达出了自己想要表达的意思,观众也能够听得出她想要的表达的意思,但是她的语言是用错了的。
在赵本山的小品《不差钱》里面,丫蛋表示对毕姥爷的感激之情时,说“我感谢你八辈祖宗”!原本“ 八辈祖宗” 四个字是有着特定语境的,毫无例外的都是用在骂人的话里面,但在这里,丫蛋是要表示对毕姥爷的感激之情的,观众也都明白她是要表达这个意思的,但由于她本身文化素质(角色设定)的局限性,才出现了用骂人的话表达感激之情的这样一种“ 内在冲突” 的情况,但由于演员角色的前置设定,在观众眼里,丫蛋说出这样的话也是非常正常的。这样就实现了“ 表面和谐” 下的“ 内在冲突” 。完美!
明白了喜剧产生的原理之后,为了加深理解,我们来思考一个问题:一个人(以下简称“主角”)在副业上面做的有声有色,甚至副业收入超过了主业收入,并进而占用了主业的时间,大家也都知道他的情况。在一次科室的会议上,他对周边的同事说:“不好意思,我太不务正业了”。假如他说话的方式分为两种,第一种表达方式(语调)是道歉式的,是他诚心诚意的跟大家道歉,只是做一种非常客观的事物描述,大家感受得到他内心的歉意——在一定程度上因为副业而耽误了主业;第二种表达方式(语调)是炫耀式的,以非常凡尔赛式的方式跟大家炫耀,大家一看就知道他在炫耀副业收入超过了主业收入,主业收入对他已经可有可无了。
那么上述两种方式中,是不是都具有喜剧效果?如果有的话,喜剧效果的产生机制有什么不同?产生的喜剧效果又有什么不同?大家可以先思考一下,再来对照下面我的答案。
我的答案是这样的:第一种并无喜剧效果,原因是他对于自己不务正业的描述非常精准,说的话非常符合当时的情境,情境、语言和内心流露实现了统一,并不存在不和谐的地方,因此并未产生喜剧效果。然而在第二种情况下,是存在明显的不协调乃至严重的相互冲突的,一方面,“ 不务正业” 这个词本身是个贬义词,一般用于对别人的批评,而且是比较严重的批评,但当主角以非常炫耀的口吻来表述这个词(这句话)的时候,别人耳朵里面听到的是贬义词的“ 不务正业” ,但传达到内心的感受却是这个人在炫耀他的副业超过了主业的收入,主业对他已经可有可无了。瞧,他用一个贬义词来表达了他内心的那种优越感,于是语言本义的“ 贬” 与语言表达传导至内心后映射产生的“ 褒” 便产生了强烈的喜剧冲突。
这里要注意的是,在第一种情况下,只有主角非常诚恳的表述那句话,才不会产生喜剧效果,而一旦他稍微流露出一定的优越感特别是炫耀的意味的话,由不协调而带来的喜剧效果立即也同步产生了。
今天先谈到这里。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