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选择就有得失,种豆得豆,种瓜得瓜,选择种豆就失去了摘瓜的机会。考场上时间有限,放弃难题,主攻长项就是一种选择。有得失总能讲出好坏,有好坏就生出了各家意见。
人们总有立场、阅历、论事体系,此之蜜糖、彼之砒霜,这选择到底是好是坏,得与失究竟在何处,只有自己知道。因此,得与失其实是一种价值观。
处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们该秉持怎样的价值观,如何正确的选择得与失,面对得与失呢?
正确的看待得与失。革命先辈们至今活在人民心中,受到人民崇敬,其中很重要的一点是他们始终将党和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不惜牺牲个人利益,甚至献出自己宝贵的生命。袁隆平、毛相林等先进模范人物,便是将党和人民的利益高高地置于个人利益之上的典型。
他们筑起了人生观的价值高地,也得到了人民的仰望与怀念。反观那些落马高官,个人利益至上,贪欲横流,疯狂敛财,看似得到名与利,实则失去一切落得一场空。
适逢建党100周年,作为新青年,更应从我党的发展历程中传承优良作风。乐于多“失”,甘愿少“得”,得亦不喜,失亦不忧,培养舍小家、为大家,舍自己、为他人的优秀品质。
豁达地看待得与失。得与失是动态的。因此不必计较一城一池的得失。站在狭隘、偏执的立场上,是非无穷,得失无端,内心的焦虑会越来越深。唐代德诚禅师的一首诗写道“千尺丝纶直下垂,一波才动万波随。夜深水静鱼不食,满船空载明月归。”
“满船空载明月归”,什么也没有得到,空船而去,空船而归,但船上还载有一轮明月呀,心是欢喜的。高考卷的得失看似鲜明对立,每道题都有固定分数,只有得分或失分两种答案。人们常说失就是得。也许失去的分数正是指引我们去见对的人。得亦淡然,失亦坦然,我们就不会选择“躺平”,也不会惧怕“内卷”。
所有事情都可以用得与失进行总结复盘,因为所有经历都是单线推进不可逆,因此失去的当下、得到的当下都是真实不可逆的,但我们不会驻足不前,往前走,回头看,过去的得与失在未来都会是珍贵的经历,因为我们已从得失中成长,体味人生。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