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权,《红楼梦》里面的“大明宫掌宫内相”,谐音:大权,是一个位高权重的人。
至于他到底是不是太监?这要看作者给他的设定的是参照背景是明朝还是清朝了。
如果是清朝,从戴权出场的排场,一言一行来看,他绝对不可能是个太监,清朝就没有这么大权力和排面的太监,慈禧身边的李莲英也达不到这个规格。
但是,如果作者是以明朝的太监为创作原型的话,那么就不好说了,尤其是明朝中后的太监,比如九千岁魏忠贤,那排场和权力只能有过之而无及了。
不过值得一提的是,不管是参照明朝还是清朝,大家好像都冤枉了戴权。
他才问贾珍要了一千二百两,就帮贾蓉搞定了一个五品龙禁尉(御前侍卫)的官职,这简直就是白菜价、友情价!他不仅没有贪污赚钱,还赔上了自己权势做情面!堪称是良心挥泪大甩卖!
戴权:神秘的“大明宫掌宫内相”排场足,权力大,他到底是个什么官职?
《红楼梦》第十三回,秦可卿的葬礼上,出现了一个惊鸿一瞥的大人物——大明宫掌宫内相戴权。
早有大明宫掌宫内相戴权,【甲戌侧批:妙!大权也。】先备了祭礼遣人来,次后坐了大轿,打伞呜锣,亲来上祭。
首先,他的官职就很耐人寻味了。
清朝和明朝都没有“大明宫”,只有唐朝才有。
而且大明宫作为“三大内”中规模最大的一所,是大唐帝国的大朝正宫,被称为“东内”,是唐朝皇帝处理朝政的地方,因此也是唐朝的政治中心和国家象征。
有意思的是“内相”这个称呼也是源自唐代,一开始是对翰林学士的尊称,自唐德宗之后翰林学士参与朝廷议案,因为经常在内廷值夜班,专掌内命。负责向皇帝参议朝政,起草机密诏令,地位越来越重要,所以被称为“内相”。
《新唐书·陆贽传》载:“始,入翰林,年尚少,以材幸……虽外有宰相主大议,而贽常居中参裁可否,时号‘内相’。"
所以,一开始唐朝那些大明宫里的内相,根本不是指太监,而是翰林学士。
可是到了明朝设置司礼监,由太监掌管,尊称为“内相”。尤其是明朝中后期,司礼监掌印太监权利堪比首辅,经常代替皇帝批红,太监的地位权势前所未有的高涨,所以一般的太监也会被尊称为“内相”。
《金瓶梅》披着北宋为外衣,写的都是明朝中叶的事情,所以里面的太监,不管大小,都可以称之为“内相”。
话说《红楼梦》的戴权作为“大明宫掌宫内相”,“坐了大轿,打伞呜锣”闪亮登场,端的是毫升排场!可见真真是个大领导,不管他是高官还是太监,手里都有非常大的权力。
不过,就清朝而言,《红楼梦》成书之前历经的康、雍、乾隆三朝,可以肯定没有这么大排场的太监。
因为清朝吸取了明朝的经验教训,对于太监监管控制得非常严格,官阶最高只有四品。不可能有权利使用“打伞鸣锣”的排场,出宫最多只能自己骑大马,清朝只有一品京官才可以享受出行打伞的待遇。
更要命的是,清朝的太监没有旨意根本不允许私自出皇宫,和官员结交更是大忌。
如果戴权是个太监,且参照清朝的背景,他这样大摇大摆,随心所欲的来祭拜秦可卿,基本上就等于是找死,更不用提还敢随便卖官鬻爵,动动嘴皮子实名制出马给贾蓉整了个五品龙禁尉了。
《红楼梦》中的戴权出场时间虽短,但是言行做派,一举一动完全是趾高气昂的傲慢样子。他对贾珍基本就是俯视的态度,一副“老子看得起你是你荣幸”的做派。
提到给贾蓉买个“龙禁尉”的事情,他言谈之间更是完全不把封疆大吏永兴节度使放在眼里,觉得襄阳侯才堪堪和他交往,只有贾珍这样的国公府门第,才配和他相提并论,说一声“咱们”。
戴权的权利之大不像太监,或影射明朝魏忠贤
以上,就冲戴权这个做派和死傲娇的劲儿,就算他是个太监,也不可能是清朝的太监,就算是明朝的太监,也得是魏忠贤那个级别才有这个派头。
而且他的权力大的真有点惊人了,看看他轻描淡写给贾蓉搞定的官职:五品龙禁尉,相当于皇帝的禁中近身侍卫,不是随便谁都能干的。
就清朝而言,一般只有上三旗子弟和宗室王公大臣家的孩子才有资格做这个官儿。
比如康熙朝的明珠和他儿子纳兰容若、乾隆朝的和珅都是曾做过皇帝的侍卫,或者关系户也可以,比如曹雪芹的爷爷曹寅,他的母亲孙氏是康熙的保姆,所以他也做过康熙的近身侍卫。
这些贵族子弟做了内廷侍卫之后,平时主要负责近身保护皇帝安全,出门陪伴皇帝骑马打猎什么的,成为皇帝心腹亲信,平步青云指日可待。
这么难得又重要的职位,这位戴权就这样随意的安排自己的贴身小厮,拿了贾蓉的伪造的简历,就去找户部堂官吩咐了一下,轻松就搞定了。
这里能看出戴权居然能随便吩咐从一品大臣户部堂官干活儿,还是那句话,要是在清朝,太监没有这么大权力,做梦都不敢想。
清朝买官虽然不难,但对于内廷侍卫这么吃香的职位来说,就算是户部堂官的亲儿子也不是这么容易就可以安排的。
因为除了户部堂官之外,起码还要通过一个比户部堂官更厉害的关键人物,那就是侍卫处的老大——领侍卫内大臣。但是戴权根本没有提到这个非常重要的角色,连个招呼也不打,好像根本不存在一样。
那么这里就不符合清朝的背景和制度了,不过放到明朝来看,如果戴权影射的是魏忠贤这样的狠角色,当然是完全没问题的,正二品的户部堂官的确也只配和他的小厮说话。
但是问题又来了,戴权的随从居然不是小太监,而是个小厮。这也是非常奇怪的一件事,如果戴权是个大太监,他应该用小太监才符合身份,只有官员爷们才会用小厮服侍,一个身体残缺的太监天天看着一个身体健全小厮在身边转悠,心理能受得了这个刺激吗?
接下来发生了一件更奇怪的事情,贾珍把戴权让到了逗蜂轩献茶。
脂砚斋在曾在甲戌侧批:轩名可思。“逗蜂”这两个字带有浓浓的男女情事含义,非常的轻佻香艳,贾珍带着自己想要巴结讨好的戴权来这里喝茶,显然是没有任何禁忌的。
如果戴权是个太监,他肯定觉得收到了极大的侮辱,因为太监不能人道,最看不惯这些卿卿我我的男女之事。《金瓶梅》中的太监连读书人科举入仕的戏文都不愿意听,何况这种暗示性极强的地名,自然更加不待见。
贾珍又不傻,他还要求戴权办事,怎么可能不忌讳这些呢?这一点可以看出,戴权是太监的可能性不大。
而且戴权显然不在意这码事,只需要一千二百两银子,就给贾蓉把官职买好了,比襄阳侯家还打了个折扣,可以说是相当够意思了。
戴权帮贾蓉买官是给贾府送人情,友情白菜价,一分钱不赚还倒贴
这里要帮戴权说个委屈,他真的是单纯来跟贾珍秀权力的攀交情的,买官这件事他真没赚贾珍的钱,甚至还倒贴了自己的情面和势力。
明清两朝卖官鬻爵的事情都是存在的,明朝比较尊重士人,官场风气比较好,主要是靠科举取士。买官的话只能买一些虚职和监生这样文凭,顶多买个知府就罢了。
京城和地方的重要官员必须要是科举出身,否则会被同僚们鄙视瞧不起,根本混不下去,非常悲惨,不如不买。
明朝买官的价格举个例子:明世宗时期严嵩卖官比较猖狂,从七品州判300两,吏部官员郎中(正五品)、主事(正六品)开价3000两,后来增加1.3万两。
清朝卖官绝对是光明正大的,官方认可的捐纳制度,但是也不便宜。像贾蓉这样有监生身份的,但是没做过官,没参加过考核的想要捐个五品龙禁尉绝对不止一千二百两。
《六部则例全书》记载:查定例准贡生监生考职者,纳银一千五百两,未经考职者纳银一千七百两准以知县(京官六品,外官七品)用。
所以说,戴权真没赚贾珍的钱,这真的是友情价跳楼挥泪大甩卖五品龙禁尉一名。
那么戴权为什么这么做呢?当然是为了和贾府搞好关系啦!
可是贾府不是已经衰落了么,贾珍不过是个世袭的三等将军,有什么值得戴权巴结讨好的。答案或许出在元春身上。
戴权是大明宫内相,皇帝身边的人,皇帝的心意、宫里的最新动态他是一手掌握最新资讯的。元春封妃就发生在秦可卿葬礼后不久,戴权应该早就知道这件事。
而且皇帝既然要封元春为贵妃,总要做一点表面功夫,不能从一个默默无闻的女史官,突然一步登天就成了贵妃,这个跨度实在不亚于眨眼间盖一座摩天大楼了。
就算贾家被喜悦冲昏了头脑,但是太上皇、皇太后、老太妃,还有皇后以及其他后宫嫔妃那边皇帝也不好交代。
所以皇帝起码要先宠幸元春,让她侍寝,成为皇帝的女人,这样才能名正言顺的铺垫后面的封妃之路,让内廷后宫无话可说。
那么皇帝宠幸元春,准备扶持她上位的第一手资讯肯定早就被大明宫内相戴权掌握了,不管他是太监还是内廷高官,都可以轻松掌握这个信息来源。
既然元春不久后就要上位封妃,等她做了贵妃再去巴结,就显得自己太刻意了,也太掉价了。
那就不如趁着圣旨未明,在大家都不知道的情况下,来和贾府走动走动,帮个小忙,联络一下关系,以后好方便互相利用啊。
综上所述,戴权这个人物是不是太监真的不太好定论。你说他是太监吧,只能是明朝的太监,还要是魏忠贤那个级别的,出门才能这么大排场。
可是魏忠贤这么牛的人他没必要来结交贾家,皇帝都听他的,他还用和皇妃的娘家示好吗?而且他公开场合竟然用小厮伺候也是迷一般的问题。
如果他不是太监,好像就更合理一些,像唐朝那样的内廷高官,总领大明宫翰林内相的老大,这权力可以和宰相有的一拼。出门坐大轿,“打伞呜锣”开道,轻松搞定大内侍卫官职,看不起外官永兴节度使冯胖子,随身用小厮伺候……一切解释起来更加合情合理。
总体来说,我倾向于戴权不是太监,而是内廷高官。《红楼梦》的官名本就是半古半今,半虚半实在,或许作者在刻意影射什么也未可知。
有的读者要拿“甲戌侧批:奇谈,画尽阉官口吻”这个来论证,不好意思,我也不太相信脂砚斋的话。
另外可以查一下己卯本《红楼梦》中第十三回中可以发现, 戴权曾提及他和贾府是“通家之好”,也就是说戴家和贾家要么是世交,要么是姻亲关系。那么贾府作为一门双国公的权贵之家,和一个太监有世交基本是不可能的,联姻更是不可能了。
而且还有一个重要的论据就是,《红楼梦》中的太监,都被称为“太监”,比如夏太监、周太监、执事太监、小太监等等,并没有一个人被称为“内相”,夏太监来贾府也是骑马来的,符合清朝的规定。
纵观《红楼梦》全书,被称为“内相”的人只有戴权一个人而已。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