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两晋南北朝的门阀时代,南方大族首推“王谢”,北方则是“崔卢”,卢氏祖上定居涿州,以范阳(今河北省定兴县)为郡望,族中大儒辈出,范阳卢氏是有名的读书人家,号称“北州冠族,天下盛门”。
卢氏的昌盛从东汉末年的大儒卢植开始,卢植是三国诸侯公孙瓒与刘备的老师,两个弟子都是割据一方的诸侯。
北朝时,卢家名儒辈出,其中卢景裕兄弟三人分别在北齐、北周、北魏三个朝代担任皇帝的老师,家族号为“帝师房”。
卢植
到了隋唐,平民可以科举仕进,士族逐渐没落,但卢家的家势并未衰落。
大唐年间,卢家前后出过八位宰相,有“八相佐唐”之称,文学名人有“初唐四杰”的卢照邻和“大历十才子”的卢纶等。
从汉末至唐代,六百年间正史卢氏名人多达840人,勋功伟业,不愧名门。
1
大儒世家,帝王将相之师
东汉末年的大儒卢植,是范阳卢氏的发家人,卢植饱读经史、才干出众,曾带兵镇压过黄巾军起义。
卢植是华歆、管宁的师弟,后来收过刘备、公孙瓒等三个弟子,其中两个弟子都曾争霸天下,特别是刘备,一介布衣,白手起家,投军跟着卢植开始征讨黄巾军,最后竟能与曹操、孙权三分天下,可见卢植对经国治世之道非常有研究,也具备枭雄之才,连曹操也对他推崇备至。
跟着卢植发家的刘备
北魏太常丞卢静的三个儿子卢景裕、卢辩、卢光都才名远扬、德行服众。
北魏分为东西魏后,东魏太祖高欢派人征召卢景裕住到家中,让他教导自己的几个儿子,也就是后来的北齐文襄帝高澄和北齐文宣帝高洋。
北齐神武帝高欢
卢辩则是北魏孝武帝的太子少傅,负责教导太子,后来还负责为北周的建立制定了六官等制度,也是北周武帝宇文邕的老师。
卢光是西魏恭帝拓跋廓的老师。
卢静的三个儿子都有帝师的身份,这并非浪得虚名,而是卢家世代研习经史所得的帝王之学,所以有“帝师房”之称。
后来的“八相佐唐”、一百多名大唐进士,也可以佐证卢家所学均是治天下之术。
2
北方高门,一门三公主,宰相也高攀不起
《柳毅传》中曾写过一个故事,龙女公主爱上了柳毅,后来转生到范阳卢氏家里,嫁给了柳毅,可见卢氏门第清贵。
《柳毅传》
范阳卢氏由于累世书香、德名远扬,已成为不少人家想要联姻的门第。
在北魏时,卢氏女便是只有皇帝和王爷才能婚娶的对象,到了东魏和北齐,卢氏还是多次与皇族联姻,唐代时,皇帝嫁过三个公主到卢家,有“一门三公主”之称。
唐宋八大家中,韩愈的妻子是卢氏女,柳宗元的母亲也是卢氏女。这绝非偶然现象,卢氏女受教育程度高、懂得礼法,家风持正,教子有方,是求婚者们争慕的对象。
宰相李义府曾为子向崔卢等五姓高门求婚,竟全部被拒,在五姓七望的眼中,李义府是个暴发户、人品不好,还不足以成为门阀世家的联姻对象。
3
勤学深治经史,子弟冠绝大唐
大唐进士,与后来宋明清时代为数众多的进士不同,更非现在的高考状元可比,从李世民开国到唐朝结束,大唐290年间,20位皇帝开科264次,入选的进士共有6477人,其中还有一些是国际友人,平均每科录取26人,最少的一年,唐代宗大历十二年,只录取了12个进士,从录取比例上看,在唐朝想考中进士,简直是难于上青天。
长安大雁塔:大唐进士题名处
但仅兴元元年起的92年间,卢家就中了116个进士,占了全国名额的二十分之一左右,而且平均年龄都还不大。
俗话说“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明经和进士是科举中的两条仕进之路,但明经科主要考察的是儒家经典,以诵读理解为主,多下苦功夫就行了,而进士科则要考察诗词歌赋、政见河工,涉猎领域多、要求更高,录取的人必然天资高、读书多,五十之前能中的都算得上年轻有为。
而卢氏一脉中,这种子弟却层出不穷,这是家教门风薰染,也可能有几分遗传的神秘力量。
4
甘于隐逸,淡泊名利
范阳卢氏有一种独特的家风,隐者很多。
按说他们家出了那么多大唐进士,如果热衷名利的话,可以做到姻亲故旧泡泽遍布官场、手操朝政大权,但卢氏子弟中却出了不少隐士。
如东汉末年的卢植,尽管他相貌堂堂、身高八尺二寸,才华德行为人推崇,但晚年时他坚拒朝廷挽留,弃官不做,隐居幽州上谷郡。
又如北齐帝师卢景裕,他叔叔官高爵显,他却不带妻儿,独自隐居拒马河等多处郊野荒村,世人称他为“居士”。
这种归隐田园、治经修身的观念在卢家后代身上一直传承着。
唐玄宗时,书画家卢鸿在崇山隐居,玄宗屡次征召他,卢鸿都不肯入朝为官,后来玄宗干脆下圣旨说,你苦苦推辞,是否忘了君臣大义。卢鸿这才勉强入京任职,不久又辞官归去,玄宗不得已,为他营建草堂,赐隐士服,听任他聚弟子五百人教学。
饱学上进,却并不是为了功名富贵,而是为了追求真知,为了报国报民,范阳卢氏不愧为由两汉至隋唐未坠门风的大儒之家。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