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站,瓦窑坝嘛?”
有粉丝希望小编可以写写瓦窑坝
于是 这就有了这一期文章
这个默默无闻的社区
好多人都不知道它,包括我自己
还以为瓦窑坝是属于大山坪街道的
其实是属于华阳街道的
现在小编带着大家的好奇
来到了瓦窑坝
这里东起阳光路、丹霞路
北起建设路、学院路;南至长江北
位于城西开发地段
四处可见百废待建的楼房区域
所以有人说这是城乡结合部
2001年,瓦窑坝社区
出现在泸州人的视野里
历进二十年,经过岁月洗礼的
瓦窑坝社区变得有些沧桑
老人们说,这里
以前就是城区的郊外
那时还没有现在这么多的房子
都是稻田和菜花地,十分荒凉
后来建了楼房,修了学校
老师学生陆陆续续来到这里
荒地渐渐有了烟火气
一些老房因为太破太久不能住人
几年前就被政府纳入了棚改拆迁计划
拆了一部分,还有没拆完
现在江边也在抓紧建设中
这片棚改区域自有自己的一片天
绕过那条破败的小路
眼前是这里的人精心打理的菜地
这也看得出来瓦窑坝原住民对生活的认真
正是这种独特的魅力让瓦窑坝的人
看起来是那么的积极阳光
周边的建筑拆拆拆
但唯独留下了这个在长江边的清泉寺
据《泸县志》记载,清泉寺以前也叫王爷庙
原供奉的“王爷”是李冰之子李二郎
不知道后面怎么就变成了佛教寺庙了
李冰与其儿子治水修筑了都江堰水利工程
使得川蜀地区的人们免受洪涝灾害
感谢这位英雄呕心沥血治水
直至今日我们依然受益
于是每年一到长江汛期,水位线暴涨
不少人都会来这庙里祈求一份安心
在沿江的步行道上瞅着
长江里的船、人,还有物
安安静静的,与世隔绝
这个社区功能性十分强大
对于第一次踏进
瓦窑坝社区的我来说,很惊讶
这里居然藏着一所幼儿园和小学
还有一所高校
后来仔细一看这里有条路叫做学院路
也难怪叫做学院路,整条路都被学校包围了
# 倍乐儿幼稚园
一所民办幼儿园
诺大的操场和游乐场
特别适合小朋友们在里面跑跑跳跳
单从装修来看就好高级,教学资源很不错
在里面上学的小朋友好幸福
# 南城学校
滨江路第一校,九年制义务教育学校
分小学部和初中部
是泸州市进城务工子女指定入读学校
教学楼历经坎坷终于换新颜并且扩大了面积
又有更多的学生踏进校园上学了
# 梓潼路学校(城西校区)
这两所学校紧挨着学院路
虽然不是属于瓦窑坝辖区范围
但是也承包了附近适龄孩童
从幼儿园到小学到初中的上学之路
# 四川化工职业技术学院
始建于1953年,办学历史源远流长
是西南地区唯一的历史最悠久
影响最大的化工类高等职业技术学院
2021/3/18
原来这还有个城建职业学校的
前几年搬走了
现在这块地也划给了化工院
里面一些破旧的校舍也还没拆
沿滨江路还可以看到望江宿舍
……
# 街边水果和小吃
既然有高校,自然也就有美食基地
看夕阳西下,一排的小吃摊亮起灯
忙碌的店家招呼着接踵而来的学生
香味、吵闹声、成为了这条无法遗忘的风景
……
对于化院的学生来说
这里是一段青春和藏匿在校外可寻的美食宝地
# 大茶杯·避风塘
大茶杯和避风塘
是学生们经常出没的地方
很多时候都会看到他们在这里谈天说地
来一杯奶茶,感觉枯燥无味的生活
瞬间就甜了起来
就算毕了业很多年过去
这条街上有的店依然存在
让你的青春在这里得以延续
凭借记忆
回想当年那个青涩年华的自己
# 口蘑菌王面
校门外的美食和学校食堂比起来
总是会多些滋味
这家面馆对于化院学生来说
是不可缺席的美食
菌菇面、泡椒牛肉面……
总有一份你喜欢的
店里座无虚席,来光顾的学生越来越多
小店容不下这么多人啦
老板还把隔壁家的店面也给一块租下来了
# 腾冲烧洋芋
专门做洋芋的一家店,
洋芋的多种美味做法,这里都有
一张嘴一个肚子
去一次吃得不够尽兴
多去几次就好啦
为洋芋片片打call
有油炸和汤制两种,加上折耳根
那就是一个香!
……
东边基本上是已有多年历史的老小区
设施都很齐全,居民生活很便利
西边大多是刚刚新修的小区
购物生活广场一直在开发中
南边还有个在江边的河边村
每到傍晚放学下班之时
空旷的路上人就多了起来
家长接孩子回家,顺便去超市买点菜
路上有说有笑,与他们的擦肩而过
都让我感觉这里生活节奏慢悠悠的,很舒适
瓦窑坝没有什么风景名胜
有的是藏在日常生活里的斑驳美景
这不就是我们的小确幸嘛?
欢迎大家去这里走一走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