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有提升幸福感的一切
From 《她》
ONE
01
我最近在思考一系列和爱有关的问题:
这世界上有真爱吗,什么是真爱?
圣经说,“爱是恒久忍耐又有恩慈。”但问题是爱中的忍耐恩慈、付出包容,是不是也应有所底线和边界?如果有,那底线和边界应该是什么?
我们在爱中会有控制欲,这种欲望在什么程度内是正常的,在什么情况下则会演变成 对恋人的操纵和奴役 呢?
我们怎么知道对方值得爱呢?如果我们爱上的是一位情感操纵高手、甚至是反社会人格者呢?
在爱情出现问题时,什么时候我们应 努力维系 ,什么时候应 当断则断 ,甚至什么时候该 反抗维权 ?
这些问题长久盘旋在我脑中,嗡嗡作响。每个问题单拎出来,都可以长篇大论到地老天荒。
而驱使我写这篇文章的动力是,我发现有一个问题,比上述所有问题都更关键。
From 《她》
TWO
02
这个问题的答案一旦明晰,萦绕在上述那些问题上的迷雾大半也会散开。
这个关键问题是:我们所处的亲密关系是不是健康关系?
我们很容易困在“这是不是真爱?”这种找不到答案的问题里。
“真爱是什么” 近乎玄学 、 很难 说 清,导致“真爱”很多时候成了 别有用心者的幌子。
他们可以把任何讲不通道理的事,都扔给“真爱”一词来扛锅,就连家暴者、强奸犯都会说: “我这么做都是因为我太爱你啊。 ”
“真爱”,多少罪恶假汝之名!更让人痛心的是,有人真的会被这种谎言洗脑成功。
我想建议大家,跳出“真爱”这个思考框架,换一个更清爽明了的标准来衡量自己的感情质量。
那就是,自己的亲密关系是否健康。
健康的亲密关系要满足平等、公平、民主这三个基础条件。
具体来说,在健康的亲密关系里,双方地位平等、决策权共享,长期来看,付出和所得成正比,换句话说,在关系中有得到公平对待。
而在不健康的亲密关系中,双方地位不平等,一方想要独裁、控制另一方,不愿意和另一方分享权力,认为“我说了算,你得听我的”,双方的付出和所得也并不公平,一方牺牲更多,另一方获利更多。
From 《爱在黄昏日落时》
THREE
03
很多人可能觉得在亲密关系里,平等、公平、共享权力是很容易做到的事。
事实上,这没有我们想象中那么容易。
我们需要看到 房间里的一头头大象 ——
性别平权教育并没有足够深入人心,当今社会依然存在性别歧视、厌女文化,依然对两性有双重性道德标准,对男人要求宽松,对女人要求严苛;
依然有男性被“有毒的男性气质”所影响,推崇暴力、认为女性比男性低下、物化女性、把女性看成男性的附庸和性猎物,也因此认为自己可以暴力对待女性,不用给予女性平等尊重;
也依然有女性把性别歧视观念 内化于心 ,认为自己被丈夫管教(实则是控制)、打骂是正常的。却不知道自己享有与男子平等的人身权利,没有人有权侵犯她,包括她的丈夫。
在不平等的性别文化中长大的人,不论男女,如果后天没有去学习性别平权的知识来自我解毒,那么他们所建立的亲密关系往往也会存在性别不平等的问题。 有毒的土壤里很难长出健康的花 。
这也是家暴在现实中普遍存在,且受害者 九成以上 是女性的原因之一。
全国妇联和国家统计局组织的第三期中国妇女社会地位调查显示,我国24.7%的女性遭受过不同形式家庭暴力。这意味着,将近四位女性中就有一位遭遇家暴。
From 《她》
FOUR
04
我在陈亚亚主编的《亲密关系如何伤害我们:性别暴力的94个案例》一书里读到,不少施暴者娴熟运用爱的名义来围猎受害者;而一些受害者也会用爱来自我催眠,认为“我既然爱ta就要包容ta”,于是选择忍让。
但忍让没有换来温柔。现实是:受害者越忍让,施暴者越嚣张。
书中对这一现象解释道:“家暴的真正根源是不平等的社会性别关系,比如丈夫认为妻子应该服从自己的权威,当妻子不符合这种角色规范时,丈夫就有权力‘教育’她。这些错误认知深植于传统的社会性别制度中,是家暴广泛存在且难以消除的根源 ”。
而暴力的内核则是病态的控制欲,不能忍受他人有独立意志不受自己控制。
书中写道:“对于施暴者来说,其暴力不受惩罚,或施暴时提出的条件被满足,都是对其控制欲和暴力行为的强化”,“你越是讨好他,他就越认为你有短处、有错误,打你是对的、有道理的,暴力就不可能中止。”
这提醒我们,在关系中感受到个人权利被侵犯时,不要容忍,因为容忍只会让关系往更不平等、更不健康的方向发展。
要知道,“爱是恒久忍耐又有恩慈”,只在关系中的双方都以此为准则时,才能成立,才是一个健康的关系。
单方面忍让,不是爱,而是配合被奴役。
From 《爱在午夜降临前》
FIVE
05
至于关系中的共享权力,《幸福的婚姻》一书写了一个值得关注的现象:
“绝大部分妻子允许丈夫影响她的决策,但男人常常做不到礼尚往来”,“有些男人明目张胆地拒绝与他们的妻子分享权力…当他们作决定时,从来不会考虑妻子的感受或想法。”
至于为何两性表现有这样的差异,我想和性别歧视文化、“男性应主导/支配女性”的观念不无关系。
而这种在亲密关系中不顾伴侣感受、执意支配他人的做法,结果可谓害人害己——《幸福的婚姻》中写道:“研究发现,当男人不愿意同他的配偶分享权力时,他婚姻破裂的可能性是81%”。
而双方平等共享权力则更能创造关系中的双赢——
“从长远来看,最幸福稳固的婚姻是那些丈夫尊重妻子,不反对分享权力,与妻子共同做决定的家庭。当夫妻两人意见不一致时,这种家庭中的丈夫会积极寻找他们的共同点,而不是一味地固执己见。”
From 《她》
SIX
06
除了共享决策权之外,其他迹象也能帮我们判断自己所处的关系是否健康。
在《健康之爱和不健康之爱的区别》的ted演讲中,演 讲者 Katie Hood 就分享了五个不健康关系里常有的迹象:
一是紧张,比如,对方时刻查岗,经常指责你,让你感觉窒息。
二是孤立,让你疏远你的家人朋友。比如,贬低你的亲友,说他们不值得来往,让你远离他们。
三是极度嫉妒,这点往往伴随威胁、狂怒一起出现。比如,你和他人的正常往来也会成为ta怀疑你出轨的证据,ta也会因为嫉妒而大发雷霆。
四是轻视,ta可能会一边打击你,一边说你太敏感。ta这么做的目的绝非爱你。要知道,好的伴侣会“增强你的信心, 而不是打压你。”
五是情绪不稳定(volatility),比如喜怒无常、一会骂你一会哄你,让你情绪像坐上了过山车。
演讲者说,这五种迹象出现越多,感情越可能是不健康的、危险的,越需要警惕。
演讲者也提醒我们,有时我们自己就是那个不健康关系的缔造者。“比如…偷看伴侣的短信、因为孩子在学校不够努力而羞辱他。”
我们不仅应留心来自他人的危险,我们也需警惕自己人性的暗面。
如果我们永远觉得“我是对的,犯错的是别人”,那我们离成为感情里的独裁者也不远了。
From 《爱在黎明破晓前》
SEVEN
07
最后想聊一聊,如何从根源上减少不健康的亲密关系。
这需要更多人有建立健康关系的能力, 也就是遵循平等、公平、民主的观念行事, 而这和 现代文明社会对公民 的要求在本质上是一致的。
这给了我们一个培养爱的能力的新思路:学习如何成为一个更好的公民,可以帮助我们成为更好的爱人。
而从另一面来说,当我们开始在亲密关系中遵循平等、公平、民主的准则,创造出健康的亲密关系,我们也朝合格公民 的方向迈了一步。
于是,良善的个人之爱和良善社会之间就有了正向互动的美妙可能性。
From 《天使爱美丽》
PS:之前帮读者做的 征友活动 (想看前两期可以戳 和 )还在开放男生报名,欢迎男生戳阅读原文报名。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