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太平洋战争爆发前夕,时任日本海军大臣米内光政、海军次官山本五十六和海军省军务局长井上成美曾组成一个著名的“铁三角”,这个“铁三角”曾反对日本与德国、意大利结盟,并强烈反对日本与美、英等国开战,但最终还是未能阻挡日本军国主义的侵略扩张,由于米内光政和山本五十六都因大名鼎鼎而广为人知,本文就聊一聊不太被人所知的井上成美,他究竟是战犯还是反战者?
井上成美(1889—1975)是日本宫城县人,1889年12月9日出生于宫城县仙台市,曾就读于当地县立第二中学,并以优异成绩考入江田岛海军兵学校第37期,该校是仿照英国达特默海军学校建立的,校址位于广岛县域的江田岛,学制为三年,招生对象多为16岁至19岁的初中毕业生,井上成美的毕业成绩十分优秀,在179名毕业生中名列第二,曾被日本天皇御赐望远镜,毕业后以少尉候补生在巡洋舰“宗谷”号上服役。
井上成美在校期间练就一口流利的英语,因此被派往美国、法国和意大利等国担任海军武官辅佐官和海军武官,其眼光和境界与其他海军将领有所不同,具有一定的国际视野,对世界各国海军的发展、规模和战力都有所了解。
井上成美从国外返回日本后,曾在海军大学校担任战术教官,两年以后被调到海军省军务局出任第一课长,军务局是个十分重要的部门,军务局长是仅次于海军大臣和海军次官的第三号人物,而第一课又是军务局最重要的职能部门,无论是地位还是职责都是相当重要,而课长的军衔一般都是大佐,或是由马上要晋升大佐的中佐担任。
1933年11月,井上成美被外放海上,出任训练舰“比睿”号舰长,观看过《啊!海军》等反映日本海军生活影片的观众,都知道日本训练新兵是极为严酷的,而井上成美受西方的影响,因而主张温和地训练士兵:“虽然阶级不同,但大家为国家之心却是一致的,故我们不能无礼的对待新兵!”其开明的带兵作风,在日本海军中是比较“另类”的,因此也令人耳目一新。
1935年,米内光政出任横须贺镇守府司令官,井上成美出任参谋长,“二.二六事件”爆发后,冈田启介、斋藤实和铃木贯太郎等日本海军元老被叛军刺杀,米内光政惊闻东京发生叛乱,即率领横须贺海军陆战队登上军舰并封锁了东京湾,不惜与陆军叛乱者对决,由于裕仁天皇震怒,而米内光政和井上成美鲜明的态度和坚定的立场,有力地支持了裕仁天皇的平叛命令,最终得到了裕仁天皇的赏识和青睐,米内光政和井上成美也由此仕途顺利。
“八.一三淞沪抗战”爆发后,日军参谋本部不断向上海增兵,于10月20日在组建柳川平助第十军的同时,海军也组建了中国方面舰队,由长谷川清出任中国方面舰队司令官兼第三舰队司令官,并由井上成美出任参谋长,并在上海、青岛、厦门、香港等地建立海军基地,对中国沿海实施封锁,协助陆军实施侵华作战。
中国方面舰队经常派出海军航空兵部队,实施越洋轰炸中国各大城市,并将此行为称之为“越洋爆击”,早在“一.二八事变”爆发后,日本海军第三舰队司令官野村吉三郎就曾对上海实施了“无差别”轰炸,协助白川义则率领的上海派遣军攻击上海,“八.一三淞沪会战”爆发后,中国方面舰队又协助松井石根率领的上海派遣军攻击上海和南京等地,在中国犯下了滔天罪行。
“武汉会战”之后,中日之战进入相持阶段,为了摧毁中国抗战之都重庆,日军开始对重庆实施战略轰炸,尤其是从1939年5月开始,侵华日军改由海军航空兵实施战略轰炸,日本海军在汉口设有前进基地,海军飞机的导航与陆军飞机的导航完全不同,陆军飞机是靠地形地貌进行导航,无法轰炸地形不熟悉的区域,而海军飞机导航是采用航海一样的六分仪定位法,不需要地形地图,只需要太阳的方位角。
在长达数年的“重庆大轰炸”中,尤其以“101号作战”规模最大,日军采取了全方位、无差别的地毯式轰炸战术,对重庆市区反复轰炸,造成了极其惨重的人员和财产损失,重庆市区房屋几乎成为一片废墟,而这个轰炸计划的制定者和指挥者就是井上成美,因此井上成美也是实施“重庆大轰炸”的始作俑者之一。
1937年2月,米内光政先后在林铣十郎和近卫文麿内阁出任海军大臣,1939年1月5日平沼骐一郎接替近卫文麿出任日本第35任首相时,米内光政又被平沼骐一郎继续留任海军大臣,任内与海军次官山本五十六和军务局长井上成美反对新任陆军大臣板垣征四郎提出的与德意结盟的主张,因为此时一旦与德意结盟,极易诱发日美之间爆发战争,这也是米内光政、山本五十六和井上成美等人所顾虑的。
由于日本陆军具备更多的话语权而占了上风,而在这期间德国又与苏联签订了《苏德互不侵犯条约》,而这一系列的变故,导致平沼骐一郎内阁总辞职,米内光政在辞去海军大臣职务之前,将海军次官山本五十六外放出任联合舰队司令官兼第一舰队司令官。
1940年10月1日,井上成美出任日本海军航空本部部长,该部负责统领航空武器的研制、建造和修理等一切事宜以及航空技术研究,最早成立于1927年4月,而奠基者就是具有“日本航空之父”之称的山本英辅,山本五十六也曾于1935年12月担任这一职务,井上成美在任内曾提出“新军备计划论”,就是建议和主张发展岸基飞机,把分布在太平洋上的诸多小岛都建成“不落的要塞”,因此不是很赞成扩大航母舰队。
由于井上成美反对与美英开战,最终被东条英机和岛田繁太郎逐出海军省,调任第四舰队司令官,该舰队曾长期驻守中国青岛,主要担负黄海海域及中国北部沿海地区的作战任务,井上成美的旗舰“鹿岛”号是一艘仅6300吨的巡洋舰,两艘主力巡洋舰“天龙号”和“龙田号”,也都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的老式巡洋舰,由于其舰队实力太弱,山本五十六非常照顾井上成美,让其舰队占领中太平洋上的一些岛屿,尽量避免与美英舰队交战。
然而太平洋战场上的形势却是瞬息万变的,井上成美率领的第四舰队还是参加了两场海战,第一次是攻击威克岛,尽管该岛上的美军仅剩下四架飞机,却把井上成美搞得一筹莫展,最后还是在山口多闻的第二航空队的帮助下,才算彻底占领了威克岛。
1942年3月5日,井上成美率领第四舰队及南海部队从腊包尔出发,次日夜间在莱城和萨拉莫亚登陆,很快就肃清了两地的澳大利亚军,但在10日早晨,第四舰队却遭到美军飞机的袭击,有四艘军舰被炸沉,七艘受到重创,山本五十六不得不将第五航空战队和第五战队划归井上成美指挥,负责攻占图拉吉和莫尔兹比港的作战,由于在珊瑚海区域与美军舰队遭遇,井上成美由于指挥失误而丧失战机,最终被解除第四舰队司令官之职,由此也可以看出,井上成美实在不是一个领兵打仗的料,因此被人讥讽为“日本的赵括”。
1942年10月26日,井上成美出任江田岛海军兵学校校长,由于太平洋战争的缘故,日本国内普遍有一种仇美情绪,几乎所有学校都废除了英语课程,但井上成美还是理性的,在其坚持之下,江田岛海军兵学校竟成为日本国内唯一教授英语的学府。
在太平洋战争中后期,日本海军舰船消耗得太快,因此他提出了“战列舰不修,重巡洋舰不补,集中人力财力修补航空母舰、轻巡洋舰和驱逐舰”的建议,当他听到老朋友、老上司山本五十六战死的消息后,让他唏嘘不已,萌生了尽快终战的念头,尤其对大西泷治郎发明的“神风特攻队”的愚蠢点子特别反感,曾不计后果的公开表示反对。
1944年7月,焦头烂额的东条英机被迫下台,由小矶国昭出任首相,裕仁天皇让米内光政入阁出任海军大臣,米内光政将其十分信任的井上成美调任海军次官,但当年的“铁三角”之一山本五十六再也回不来了。
当时日本国内是一片“本土决战”的叫嚣,但米内光政和井上成美则持反对态度,主张接受《波茨坦公告》中所提全部条件,以尽快结束战争恢复和平,“战”与“和”双方在御前会议上唇枪舌战而争论不休,在“宁愿一亿人玉碎,也不能投降”疯狂叫嚣面前,米内光政和井上成美的终战主张,无疑是把自己置于危险的境遇之中,由于米内光政位高权重且深受裕仁青睐,因此井上成美成为本土决战派中的“眼中钉”,必欲除之而后快,井上成美自然十分清楚自己的处境,并为此留下了遗书。
米内光政出于保护自己同盟者的目的,暗中奏请裕仁天皇恩准井上成美升任海军大将,于是井上成美于1945年5月15日被晋升海军大将,他也成为日本海军最后一个晋升海军大将的人,米内光政让其出任海军大学校校长,以避开舆论的漩涡,但井上成美得知后却“抵死不就”,最终在米内光政真诚地劝说之下, 不得不流泪离开了海军省。
日本无条件投降之后,日本海军高级将领被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列为甲级战犯的,只有永野修身、岛田繁太郎和冈敬纯三人,米内光政和井上成美因反对与美开战等原因,最终被法庭免于起诉而以无罪结案。
此时的井上成美尚不及五十岁,却从此开始了“悔过”的隐居生活,他再也没有出任过任何公职,而是以开办英语补习班糊口,以日本前海军大将之尊,教授左邻右舍儿童英语长达20余年,却也是一件奇闻。
井上成美曾这样自醒:“我只是个苟活的军人。过去军方的一意孤行曾带给百姓无比的痛苦……我很惭愧!而今英语已是我们下一代立足世界不可或缺的工具,我这么做,其实是在赎罪,赎罪!”
井上成美以自己独特的方式在赎罪,尽管美国原谅了他的战争罪行,但井上成美也对中国犯下了战争罪行,但遗憾的是并没有被引渡到中国接受审判,甚至整个日本海军都没有一个高级将领在中国的法庭上接受正义的审判,这实在是历史的遗憾。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