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统计,全国56个民族中,云南就有52个,
其中人口在5000人以上的民族有26个,
除汉族外,少数民族有25个,
是个非常多元的省份。
在如此丰富的民族文化的滋养下,
云南省也成为了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一块瑰宝。
关索戏
子鹤
玉溪市澄江县阳宗镇小屯村
2011年5月23日,关索戏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遗产编号IV-151。
关索戏流行于云南省澄江县阳宗镇小屯村,已有三百多年的历史,初为古代用以驱邪逐疫的傩祭仪式,后逐渐发展成娱神娱人兼有的傩戏。
关索戏演出期间,有一套成规仪式贯穿始终,如每年演出前的祭药王、练武。正月初一起开始演出时的按日出巡、踩村、踩街和踩家,每次演出时开头第一个节目必演《点将》,当日演出结束后的辞神,正月十六全部演出结束后的装戏箱、送药王,均有其固定的程序和要求。
关索戏的行当只有生、旦、净三行,而净脚仅有二人(鲍三娘、百花公主),且为男扮女装,演员不用擦胭脂画脸谱,只戴面具。
关索戏作为一种特殊的戏种,在历史长河中历经数百年,成为戏曲的一个珍贵的活化石。研究关索戏可以了解祖先的生活、风俗、思想、文化、信仰等多方面的历史,更是一种远古文化的熏陶。
在现代文明日益繁荣的今天,了解文明的过去,了解文化的曾经将有助于更好地发展文化、发扬文明。关索戏传承的不仅是一个戏种,更是一种文化。
剑川白曲
子鹤
大理州剑川县
2014年,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剑川白曲被列入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遗产编号:Ⅱ-164。
剑川白曲是白族地区流传较广、历史悠久的古老音乐品种,主要流行于剑川、洱源及与剑川接壤的怒江州兰坪县通甸、金顶和丽江的九河等地。
白曲的表演形式独具一格。由一人怀抱龙头三弦自弹自唱,也可以一人伴奏,一人唱;一人伴奏,男女对唱。
白曲可分为短调和长歌两大类,歌词结构为“七七七五”式,即第一、二、三句为七个字,第四句为五个字,俗称“山花体”。四句为一段,若干段为一首。
短调最常见的为八句一首。常在山间、湖畔、田边、地头及石宝山歌会、火把节等民族节日里即兴对唱。
编辑丨云游网
文丨综合整理自网络
手绘图丨子鹤
图片丨来源于网络
声明丨版权归原作所有
若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