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五月底,六月初,当云南群众收到如下短信的时候,说明一年一度的试(吃)毒(菌)大(盛)会(宴)就要开始了
“菌子不生吃,不混吃,不熟悉的不吃,种类不明不吃,腐烂的不吃,未煮熟炒透的不吃,火炭菌不吃,混杂分不清的不吃,吃菌不饮酒”——
云南省卫生健康委宣
全世界2000多种野生食用菌,云南占了一半。
雨季逛菜市场,随时可以看到各种菌子
即使是经验丰富的本地人,有时也难免因各种原因吃菌子中毒,
有人戏称,作为一个云南人,吃过菌子但没中过毒的人生是不完整的人生。
传承千年的吃菌文化,云南人总结了三条吃菌防中毒的经验,虽然看着挺搞笑,但确实实用。
菌子种类要熟
菌子要炒熟
去医院的路要熟
汪曾祺在《昆明的雨》中介绍了几种雨季常见的野生菌子:牛肝菌、青头菌、鸡枞菌、干巴菌、鸡油菌。
鸡枞菌本身没毒,但有一种菌子叫鹅膏菌,其中的几种长得和鸡枞菌很像,误食就会中毒。
灰纹鹅膏菌
民间常说,越鲜艳的蘑菇毒性越强。
见手青说:我有毒,小弟也很多,青见手、红见手,黑见手……,但我能吃啊。
见手青,烹饪全熟毒素就能彻底降解,但如果没全熟,轻则致幻看见各种五彩小人,重则下辈子再见
虽说越鲜艳的蘑菇毒性越强,但也没说颜色不鲜艳的就没毒
鹅膏菌中有一种菌叫‘致命白毒伞’,长得那叫一个人畜无害,但偏偏毒性极强,属于不可食用野生菌。
鹅膏菌里含有鹅膏毒肽,高温加热没办法降解,五十克量致死率达到97%以上
头上戴帽(菌盖)、腰间系裙(菌环)、脚上穿鞋(菌托)的菌子多有毒,尽量不要吃
第三条最重要,感觉不适,立马去医院,别凭经验存任何侥幸心理,万一呢?
其他一些吃菌经验:
炒的时候一定要注意粘在小铲铲上的,尤其背面
吃不完的下次吃的时候要重新加热熟,冷菌子也会中毒
加蒜一起炒,据说大蒜变颜色发黑就不能吃
有个朋友早上去采,她家只在中午吃菌子,说是如果中毒了下午方便去医院
洗生菌子的锅碗瓢盆都要高温消毒
食用野生菌虽然有中毒危险,但谁叫它美味不可挡呢
与冒死吃河豚一样,即是满足口腹之欲的追求,也是精神上的一种追求
@阿刘芹没有新闻67
搞笑中书令,传递开心,分享快乐
奇趣搞笑新鲜事每天在这里等你,给紧张繁忙的生活加点料吧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