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这是最好的时代,这是最坏的时代。”
2020年,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成为影响全球经济的“黑天鹅”事件,92.9%的经济体陷入衰退,继“大萧条”之后全球经济迎来最为严峻的挑战。
负面影响的背后,新的经济增长点逆势而生数字经济在危机面前特有的韧性和免疫力极大彰显,成为助推经济复苏的关键抓手。
在此背景下,赛迪顾问发布《2020中国数字经济发展指数(DEDI)》从总体评估、基础指标、产业指标、融合指标、环境指标以及赛迪研判与建议几方面对中国数字经济发展指数进行分析与评估。
目 录
赛迪观点
01
排名
2020年DEDI指数排名前五省(市)与2019年相同(浙江、上海名次互换),我国数字经济头部成员基本稳定。广东依然领跑全国,荣登榜单TOP1。
02
区域
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尚未打破胡焕庸线。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实力凸显。陕西 广西 云南等西部六省(区)排名有所提升,西部地区拥抱数字经济发展红利,有望迎来突破。
03
阶段
各省(区市)数字经济发展分为起步、发展、追赶、新秀、引领5大阶段。
目前仅西藏、青海仍处于起步阶段,19个省份聚集在发展和追赶阶段,山东、河南、福建等5省成为新秀,整体呈现从尾部向中部集聚态势实现从新秀向引领者的跃升难度较大。
04
类型
按照数字产业化与产业数字化发展程度,可将31省(区、市)分为均衡型、数字牵引型、融合提升型、潜力型四大类型。
05
基础
各省(区、市)传统数字基建差距逐渐缩小,建设水平趋于成熟;新型数字基建加速布局,建设水平差距较大,未来仍有广阔提升空间。
06
主体
88.1%的ICT主板上市企业、92%的互联网百强企业、91.7%的独角兽企业均分布在产业主体指标TOP10地区,企业主体强势集聚,成为左右各地数字经济发展水平的关键因素。
07
融合
江苏工业数字化水平,浙江农业数字化水平广东服务业数字化水平分别拔得头筹。
08
环境
内陆省份快速崛起,有望逐渐打破沿海地区营商环境优越、产业资源虹吸效应显著的局面。
政务服务从“网上办”转向“指尖办”,集约化建设是未来工作重点。
2020数字经济宏观环境扫描
政策 高度重视示范先行
中央层面,“数字经济”于2020年第四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明确要“全面推进‘互联网+’,打造数字经济新优势”。
经济 逆势起航企稳回升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2020年上半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为456614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下降1.6%,一季度同比下降6.8%,二季度同比增长3.2%,经济运行呈恢复性增长和稳步复苏态势。
社会 与时俱进升级重构
我国居民消费水平不断提高,消费升级态势明显。
信息消费规模持续增长,预计2020年将超过6万亿元;信息消费产品由计算机、手机等向智能家居、智能穿戴设备、医疗健康电子等新型智能硬件产品延伸拓展。
经济 逆势起航企稳回升
数字技术持续突破,迈向落地应用阶段。2019年5G商用落地,2020年进入建设高潮期,应用同样全面推进,2020年7月底累计终端连接数达8800万个。
DEDI指数:总体评估
指数体系设定
中国数字经济发展指数(DEDI)是选取数字经济各维度典型指标,利用统计方法将其合成计算,通过所得结果反映数字经济发展情况的科学评价体系。
▲2020中国数字经济发展指数指标体系 数据来源:赛迪顾问2020.09
DEDI指数排名情况
2020中国数字经济发展指数平均值为29.6,其中10个省(市)指数值高于平均水平。广东以65.3的指数值稳居全国数字经济发展水平TOP1。
▲2020中国数字经济发展指数排名 数据来源:赛迪顾问2020.09
DEDI指数整体解读
发展阶段:由尾部向中部集聚跃升难度逐渐增大。
▲2020中国数字经济发展阶段分布图 数据来源:赛迪顾问2020.09
区域分布:三大核心区域凸显西部地区拥抱机遇。
▲2020中国数字经济发展指数区域分布图 数据来源:赛迪顾问2020.09
优劣态势:产业数字化仍需提升各地优劣势各有不同。
▲2020中国31省(区、市)数字经济优劣势情况 数据来源:赛迪顾问2020.09
产业聚焦:数字牵引型省份空缺仅头部五省数字产业化水平更优。
▲2020中国31省(区、市)数字经济产业驱动力象限图 数据来源:赛迪顾问2020.09
DEDI指数:基础指标
基础指标:总体分析
从数字经济基础指标来看,广东、北京、江苏、浙江、山东五省(市)连续两年位居TOP5,广东连续四年拔得头筹;全国31个省(区、市)数字经济基础指标平均值为31.3,有13个地区得分位于平均线以上,与2019年持平。
▲2020中国31省(区、市)数字经济基础指标排名 数据来源:赛迪顾问2020.09
▲2020中国31省(区、市)数字经济基础指标色阶图 数据来源:赛迪顾问2020.09
地域分布
东部地区领先全国中部地区整体发力追赶。
▲中国四大地区数字经济基础指标情况 数据来源:赛迪顾问2020.09
指标特点
传统数字基建趋于成熟,新型数字基建前景广阔。
从基础指标各细分指标标准差来看,新型数字基础设施指标标准差均高于传统数字基础设施,其中IPv6比例标准差最大,达到23.2;在传统数字基础设施指标中,互联网普及率、固定宽带平均下载速率、4G平均下载速率标准差均未超过10。
▲数字经济基础指标各细分指标标准差 数据来源:赛迪顾问2020.09
基础指标:传统数字基础设施
全国传统数字基础设施建设稳步推进,31省(区 市)传统数字基础设施指标得分平均值为31.4,有13个省(区、市)得分位于均值以上,近半数省(区市)指标得分在15-20之间,发展水平差距较小。
▲2020中国31省(区、市)传统数字基础设施指标情况 数据来源:赛迪顾问 2020.09
基础指标:新型数字基础设施
全国各地争相发力新型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指标得分均值为31.2,有16个省(区、市)高于平均值,各省(区、市)得分差距较小。
江苏、广东、北京、浙江、湖北位于前5名,其中江苏凭借5G及数据中心建设指标首次位居榜首湖北则依托数据中心领域指标首次跻身TOP5。
▲2020中国3工省(区、市)新型数字基础设施指标情况 数据来源:赛油顾问 2020.09
新基建政策密集出台,5G、数据中心成建设热点。
▲2025年中国部分新基建领域累计新增投资规模预测
数据来源:赛迪顾问 2020.09
DEDI指数:产业指标
产业指标:总体分析
从数字经济产业指标来看,各省(区、市)得分差距较大,全国31个省(区、市)产业指标平均值为24.6,仅有11个地区得分位于平均线以上;广东、北京、上海、江苏、浙江位于前5名,该5省(市)得分大幅领先其他地区,其得分总和为368.4与其余26省(区、市)得分总和基本持平,其中广东得分高达96.2,持续领跑全国。
▲2020中国31省(区、市)数字经济产业指标排名 数据来源:赛迪顾问 2020.09
▲2020中国31省(区、市)数字经济产业指标色阶图 数据来源:赛迪顾问 2020.09
地域分布
东部产业指标远超其他地区,东北三省发展有待提速。
▲2020中国四大地区数字经济产业指标情况 数据来源:赛迪顾问 2020.09
指标特点
产业主体分化作用显著落后,地区电信业发力追赶。
▲2020数字经济产业指标各细分指标标准差 数据来源:赛迪顾问 2020.09
产业指标:产业规模
全国31省(区、市)数字经济产业规模指标平均值为27.3,共有13个省(区、市)高于平均值,其牛广东得分为96.9,远超其他省(区、市)蝉联榜首江苏以70.7连续两年位居第二位。
▲2020中国31省(区、市)产业规模指标情况
数据来源:赛迪顾问 2020.09
产业指标:产业主体
全国各省(区、市)产业主体情况差距显著,数字经济企业资源分布不均,31省(区、市)产业主体指标平均值为21.4,仅有10省(市)高于均值,其中北京、广东、上海三地得分高于80,大幅领先其他地区。
▲2020中国31省(区、市)产业主体指标情况
数据来源:赛迪顾问 2020.09
DEDI指数:融合指标
融合指标:总体分析
从数字经济融合指标来看,浙江、江苏、广东连续两年位居TOP3;全国31个省(区、市)的数字经济融合指标平均值达到30.1。
▲2020中国31省(区、市)数字经济融合指标排名
数据来源:赛迪顾问 2020.09
▲2020中国31省(区、市)数字经济融合指标色阶图
数据来源:赛迪顾问 2020.09
地域分布
东部地区溢出效应明显,发展势能逐渐从东南向西北渗透。
▲2020中国四大地区数字经济融合指标情况 数据来源:赛迪顾问 2020.09
融合指标:工业和信息化融合
两化融合水平可以直观地反映工业数字化发展情况。
2020年我国“两化融合”指标平均值32.2,近半数省(市、区)得分高于平均值,标准差为8.1,整体发展水平较为均衡。
其中江苏、福建、广东、安徽、浙江五省位居第一梯队,引领我国工业数字化进程。
▲2020中国各省(区、市)“两化融合”指标情况
数据来源:赛迪顾问 2020.09
融合指标:农业数字化
农业数字化是提升农业生产效率与经济效益的必由之路。
全国31个省(区、市)的农业数字化指标平均值为26.6,浙江农业数字化水平远远高于其他地区位居全国榜首。
▲2020中国31省(区、市)农业数字化指标情况
数据来源:赛迪顾问 2020.09
融合指标:服务业数字化
服务业数字化的发展将进一步释放产业红利,成为撬动经济发展的新动能。
广东、浙江、江苏、山东、北京、上海6省(市)势头强劲,大幅领先其他地区,服务业数字化指标排名在此之后出现断层。
▲2020中国31省(区、市)服务业数字化指标排名
数据来源:赛迪顾问 2020.09
东部地区先发优势明显,智慧旅游或成中部发展突破点。
▲2020中国四大地区服务业数字化指标雷达图
数据来源:赛迪顾问 2020.09
DEDI指数:环境指标
环境指标:总体分析
从数字经济环境指标来看,广东、山东连续两年位列前五;全国数字经济环境指标平均值为32.4,有16个地区得分位于平均线以上,较2019年数量有所增加,我国数字经济发展环境逐渐优化。
总体来看,全国各省(区、市)数字经济环境发展水平差异较小,整体排名分值平缓下降。
▲2020中国31省(区、市)数字经济环境指标排名
数据来源:赛迪顾问 2020.09
▲2020中国31省(区、市)数字经济环境指标色阶图
数据来源:赛迪顾问 2020.09
地域分布
区域差距逐渐缩小,东北地区仍需发力。
▲2020中国四大地区数字经济环境指标情况
数据来源:赛迪顾问 2020.09
环境指标:政务新媒体
政务新媒体指标从政府网站数量缩减比例、政务机构微博数和政府头条号三个方面进行考量。
从整体来看,全国31个省(区、市)的政务新媒体指标平均值达到32.8,近半数省(区、市)处于平均水平左右。
▲2020中国31省(区、市)政务新媒体指标情况
数据来源:赛迪顾问 2020.09
政府网站数量缩减成效良好,政务互动端建设差距较大。
▲2020中国31省(区、市)政务新媒体细分指标情况
数据来源:赛迪顾问 2020.09
环境指标:政务网上服务
政务网上服务反映政府的在线服务水平,主要从政府网上政务服务在线办理成熟度和在线服务成效度上对31个省(区、市)进行评估。
▲2020中国31省(区、市)政务网上服务指标情况
数据来源:赛迪顾问 2020.09
政务服务从“网上办”转向“指尖办”集约化建设成方向。
▲2020中国31省(区、市)政务服务移动端情况
数据来源:赛迪顾问 2020.09
环境指标:政务数据治理
玫务数据治理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手段。从整体来看,全国政务数据治理指标平均值达到31.1。
▲2020中国31省(区、市)政务数据治理指标情况
数据来源:赛迪顾问 2020.09
部分省份政务数据治理初现成效,三成省份仍处起步阶段。
▲2020中国31省(区、市)政务数据治理工作情况
数据来源:赛迪顾问 2020.09
赛迪研判与建议
赛迪研判
1.数字基建密集部署,打造转危为机新引擎。
2.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把握经济增长新变量。
3.数字治理持续提升,构建数字经济新环境。
4.智能制造软硬兼施,夯实国际竞争新优势。
5.新兴业态加速培育,造就经济发展新动能。
赛迪建议
1.攻略科技创新制高点,实现产业链高端延伸。
2.面向数字经济主阵地,提升融合发展能力。
3.顺应数字治理新形势,推动形成数据要素市场。
4.谋篇布局内外双循环,深化“一带一路”交流合作。
来源丨赛迪顾问
编辑丨办公室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