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我替父母养弟妹,却成了仇人”,父母责任缺失,才会手足相残

0
分享至

本文由【深情解读】原创出品,抄袭必究!

一个读者在我的文章后面留言,说自己十几岁就出去打工,每个月工资都给父母,把弟弟妹妹接到身边来养,白吃白喝六年,没要他们一分钱。弟妹上了大学,成家立业,日子过得比她好,反而瞧不起她,生病了一个都没来看望。父母攒了钱都给弟妹,自己病好以后,反而买东西去搏父母开心。父母去世后,自己才真正放下,不再把弟妹们放在心上。

我看完她的描述,觉得这样的亲情太令人寒心了,这位读者付出这么多,供养弟弟妹妹,换来的却是仇人一般对待,瞧不起文化低、贫穷的姐姐。

需要姐姐帮扶的时候,没人跟她说一声谢谢,所有人都觉得理所应当,却忘记了,她也是父母的孩子之一啊。等到不需要她的时候,又对她冷漠无情。

她的遭遇,让我想起张爱玲《半生缘》里的曼璐,她也是长姐,父亲去世后,母亲不出去工作,她一个人出去当舞女,赚钱养活一大家子八口人,供弟弟妹妹上学,还请佣人来帮妈妈干家务。

等到日子好过一点了,不需要曼璐的时候,又嫌弃她的钱脏,她的工作丢了家人的脸。

一边嫌弃,一边又享用曼璐的劳动成果。曼璐与这个家,格格不入,没人理解她心里的苦。最后曼璐会走上心理扭曲的道路,伤害妹妹曼桢,也是原生家庭对她的压迫和不公造成的。

你看,姐姐代替父母养弟弟妹妹,当扶弟魔的最后,都扶成了仇人,这是为何?

一:兄弟姐妹之间获得父母的爱和关注不平等

为什么当老大的那个孩子责任心最重,最懂事?

因为他是第一个孩子,父母从小就会教育他,你是老大,要照顾弟弟妹妹,长兄为父,长姐如母。

越懂事的那个孩子,越得不到父母的爱和关注,他有什么情绪和想法,都是一个人默默地消化,不敢跟父母说,担心给他们带来烦恼。

所谓会哭的孩子有奶喝,不哭不闹的那个孩子,父母却忽略了他的存在。

对于孩子而言,他不是没有情绪,没有需求,只是他太懂事了,想替父母分担。长期这样下去,父母却误以为,他没有需求,他不需要父母的爱。

少年的时候,这种情况的后果不会暴露出来,等到孩子各自成年成家,问题就一下暴露出来了。

不断索取的孩子依然不断索取,不懂付出和感恩,因为他觉得这一切都是理所应当的。

而不断付出的那个孩子,在体验到成家立业的困难和无助,渴望得到父母和其他兄弟姐妹的帮助,却又无法实现时,他内心的不满就逐渐暴露出来了,他的内心就失去了平衡。

他会觉得,为什么我给这个家付出这么多,帮父母这么多,却得不到相应的回报?

他会觉得父母一碗水端不平。但他又不能去恨父母,因为他会觉得不孝,受道德谴责。所以,会把这种怨恨转移到弟弟妹妹身上。于是就出现了,兄弟姐妹不亲,矛盾多的现象。

二:兄弟姐妹之间因为金钱利益伤了情分

兄弟姐妹多的家庭,不谈钱的时候,永远都是好的,都是亲近的,一谈钱就伤感情。付出最多的那个孩子,会觉得得到父母的帮助和关爱最少。

而父母呢,却总想着年纪小的子女成家立业不容易,想要去帮一帮,有钱出钱,有力出力,从而就忽略了对老大的帮扶。

现实生活中,因为金钱利益伤了兄弟姐妹情分的不在少数。就像《都挺好》的苏明玉,从小不受母亲待见,母亲对待儿子和女儿,态度完全不一样。母亲压根不想在明玉身上花太多的金钱来培养她,却舍得用大把大把的钱用来培养儿子。

结果,长期因为金钱利益分配不均匀,明玉从小跟苏明成不对付,苏母死后,苏明成还亲手暴打自己的妹妹。

为什么兄弟姐妹会沦为仇人?手足相残,亲情如此凉薄?

说到底,还是父母对子女区别对待,利益没有分配好的结果。

家庭也像一个小公司,父母就是董事长,子女就是员工,不患寡而患不均。

三:付出和得到失去平衡,有人活出自我,有人在意情分

像我这个读者,为什么活到父母去世了以后才想明白,要放下兄弟姐妹呢?

因为她太重视情分了,被道德绑架太久了,身上的枷锁太重了。在她的观念里,只要父母还在,自己就不仅有义务赡养父母,对父母好,还有责任忍让弟妹,把他们当成最重要的人。

其实这样的她,根本没有自我,她太在意别人的看法,别人对她的评价,她活得并不轻松。

相比之下,弟弟妹妹们习惯了得到,他们享受到父母的关爱,懂得活出自我,他们就不会那么在意别人的看法,身上的枷锁也没那么重。

所以才会有,上了大学,过上好日子后,会把她当成仇人一样看待,他们早已习惯了享用,当你一旦停止付出了,对他们没有益处的时候,真实的面目自然就出来了。

路遥在《平凡的世界》里说:“小时候,我们常常把‘亲戚’看得多么美好和重要。一旦长大成人,开始独立生活,我们便很快知道,亲戚关系常常是庸俗的;互相设法沾光,沾不上光就翻白眼;甚至你生活中最大的困难也常常是亲戚们造成的。”

兄弟姐妹各自成家,就变成亲戚,既是亲戚,就是一种人际关系,只要涉及到利益,就没有不翻脸,不伤情分的。

适当地看开,能不涉及利益,就不涉及,亲戚关系就会变得简单一些,自己也能活得开心轻松一些。

永远记得,过好自己的日子,才是最重要的。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三年前立志“拱城里白菜”的衡中考生,被自己打脸了

三年前立志“拱城里白菜”的衡中考生,被自己打脸了

独角鲸工作坊
2024-06-05 15:30:46
允许乌使用美武器攻击俄本土,美国不信会有“致命后果”?

允许乌使用美武器攻击俄本土,美国不信会有“致命后果”?

新民晚报
2024-06-05 18:23:41
中央敲定:2024养老金“双连涨”!企退、事退分别涨多少钱?

中央敲定:2024养老金“双连涨”!企退、事退分别涨多少钱?

职抒胸意
2024-06-05 10:00:39
网传北大有博士因论文中一句话,被评委认定思想“偏左”,导师愤然请辞

网传北大有博士因论文中一句话,被评委认定思想“偏左”,导师愤然请辞

可达鸭面面观
2024-06-05 11:43:03
都打到家门口了,你却问别人为什么而战

都打到家门口了,你却问别人为什么而战

顾礼先生
2024-06-04 15:47:37
“水果皇后”蓝莓价格跳水背后:从每斤百元跌至10元 网红水果如何逃出“跌落宿命”?

“水果皇后”蓝莓价格跳水背后:从每斤百元跌至10元 网红水果如何逃出“跌落宿命”?

红星新闻
2024-06-05 20:43:11
陈冰:泽连斯基心心念念的“和平峰会”,可能会变成“旅游盛会”

陈冰:泽连斯基心心念念的“和平峰会”,可能会变成“旅游盛会”

直新闻
2024-06-05 11:37:26
2024“老人年龄标准”已公布,超过这个岁数,可以称呼“老年

2024“老人年龄标准”已公布,超过这个岁数,可以称呼“老年

紫雨随风舞
2024-06-05 18:13:00
菲总统“怒”给谁看?

菲总统“怒”给谁看?

直新闻
2024-06-05 17:16:54
6月5日俄乌最新:漂亮的运河伏击战

6月5日俄乌最新:漂亮的运河伏击战

西楼饮月
2024-06-05 17:43:18
山西:公职人员被杀害,凶手曝光,死者身份流出,一个月前曾露面

山西:公职人员被杀害,凶手曝光,死者身份流出,一个月前曾露面

温柔看世界
2024-06-05 15:22:33
女员工出差时疑似被老板强奸,隔壁房客录下关键证据

女员工出差时疑似被老板强奸,隔壁房客录下关键证据

方圆
2024-06-05 09:51:27
北京大学尚小明教授宣布即日辞职,辞职原因曝光,与学术自由有关

北京大学尚小明教授宣布即日辞职,辞职原因曝光,与学术自由有关

凯旋学长
2024-06-05 16:35:24
受贿1.29亿,从火车站被带走的“老虎”一审被判无期!

受贿1.29亿,从火车站被带走的“老虎”一审被判无期!

政知新媒体
2024-06-05 17:25:20
本周重大事件:香港楼价跌回“撤辣”前,中国跨境电商或遭美国重挫

本周重大事件:香港楼价跌回“撤辣”前,中国跨境电商或遭美国重挫

一周财经观察
2024-06-05 17:57:38
郑州一剧组在ICU拍短剧让患者家属“哭小声点”?医院和影视公司最新回应

郑州一剧组在ICU拍短剧让患者家属“哭小声点”?医院和影视公司最新回应

潇湘晨报
2024-06-05 14:30:23
最新!印度总理莫迪提交辞呈

最新!印度总理莫迪提交辞呈

每日经济新闻
2024-06-05 18:04:13
明日五月初一,记得:1不留,2不采,做3事,安康顺利度长夏

明日五月初一,记得:1不留,2不采,做3事,安康顺利度长夏

神牛
2024-06-05 11:13:31
华为员工爆料:清华毕业+卡耐基梅隆深造+省状元,竟然去了华为OD

华为员工爆料:清华毕业+卡耐基梅隆深造+省状元,竟然去了华为OD

请叫我教育君
2024-06-05 18:38:21
山西沁县政协主席郭建宇被刺身亡 犯罪嫌疑人据称系离异独居,已被警方抓获

山西沁县政协主席郭建宇被刺身亡 犯罪嫌疑人据称系离异独居,已被警方抓获

红星新闻
2024-06-05 17:11:19
2024-06-05 21:06:44
深情解读
深情解读
从抑郁全职宝妈逆袭为创业者
1674文章数 6020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健康要闻

晚餐不吃or吃七分饱,哪种更减肥?

头条要闻

甘肃小伙从海南徒步4100公里回老家:到家时快哭了

头条要闻

甘肃小伙从海南徒步4100公里回老家:到家时快哭了

体育要闻

赴美试训的崔永熙,表现究竟怎么样?

娱乐要闻

《青春有你》胡文煊被曝孕期出轨

财经要闻

员工证实周大福关闭深圳工厂

科技要闻

9家车企拿到自动驾驶落地入场券,没特斯拉

汽车要闻

又一个水桶车 试驾新“卷王”极狐阿尔法S5

态度原创

手机
亲子
房产
本地
公开课

手机要闻

苹果发布会展望:AI加持的iOS 18有哪些变化?仍有巨大谜团待解

亲子要闻

突然俩宝就咳嗽了,那就去科里看看吧。做个勇敢的小朋友

房产要闻

新房交易再冲高!三个月1.7万套、157万㎡,海口楼市又行了!

本地新闻

我和我的家乡|踏浪营口,心动不止一夏!

公开课

近视只是视力差?小心并发症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