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顾无
可能大概5年以前吧,网上有一句诗特别的火,“美人自古如名将,不许人间见白头”,我也是非常的喜欢这句诗,在之前的文章中应该引用过许多次。
只是虽然这句诗单独拿出来,意思也完整,情感也深刻,但毕竟是孤零零地,不如放在一个完整的结构里来得晓畅。
有了这个执念,这些年在读书或者网上冲浪的时候,就经常的关注着这句诗,希望能够找到它的原篇。
但是无论在什么搜索引擎或者诗歌网站上,都不知道这句诗是出自哪里,甚至还有人将它定义成网络诗歌,是现代的哪一位才子才女写出来发到网上的。
直到最近的一天,在手机上一个应用软件中读诗的时候,惊喜的读到了它的原篇,刚开始还担心这是假的,是当代的文人学者附会出来的故事情节,补足了诗歌缺失的部分,不过看到《随园诗话》中也有记载,也就放心的拿来与大家分享。
这首诗的原文是这样的:
“逝水韶华去莫留,漫伤林下失风流。
美人自古如名将,不许人间见白头。”

我们先来看它背后的故事以及牵涉到的人物。
这首诗的作者名为赵艳雪,是清代的一位女诗人,主要生活在康熙朝,是当时天津佟宏的小妾,她自己应该也是地道的天津人。
公元1721年,她同乡诗人查为仁的妻子金夫人因病去世,赵艳雪为之做悼词,写下了这首诗。
查为仁也是清代比较有名的一位诗人了,号莲坡居士,是天津人。他出身于书香门第,父亲曾经查氏园林别墅水西庄,查为仁则在此放置了许多图书、金石古玩文物等等,广交天下著名的文人和学者,是一个比较有个性的人。
佟宏这个人也不一般,家境显贵殷实,自己却无心仕途,在自己的豪宅之中过着朴实无华且枯燥的生活,现在天津红桥区的佟家楼就是他的故居遗址。
现在知道了这首诗的创作背景,我们再来读读诗中作者想要表达的感情。
这首诗有一个很特殊的地方,是一位女人写给另一位女人的诗,也许是我孤陋寡闻,但这样的诗,对我来说还是头一回。
最懂女人的,其实还是女人,所以这首诗的存在,对于弥补我国古代诗歌很少涉足的领域,是很有些作用的。
第二句已经是家喻户晓的名句,我们重点看一下第一句。
女人年轻时候的韶华,就如同昼夜不停的逝水,奔流不息。去就让它去吧,这是天命运筹,不是人事所能够挽救回来的。所以,目睹这悲剧的人们也无须伤心,安于天命,不要为此而失去了自己的风流气度。
这首诗是悼诗,但是第一句,更多的好像是在劝慰查为仁,让他不要为了夫人的逝去感到悲伤,这一切都是天命,都是理所应当的。
下一句就进一步解释了这个观点。自古以来的美人啊,就如同驰骋沙场的名将一样,都不应该在人间老去。
为什么?
美人也好,名将也好,年轻的时候总是叱咤风云,独领风骚于一时的。但如果有朝一日,从年轻的神坛上跌落下来,发现自己曾经拥有的,已经再也回不去,心中的悲伤和绝望也一定是巨大的。
例子是很常见的例子,道理也是很普通的道理,但是不知道为什么,读来就是有一种触目惊心的力量。
想到了曾经大红大紫的交际花年老色衰,门前冷落,生活困顿,住在破烂一般的家里,怀念着曾经金碧辉煌的大厦;穿着不蔽体的寒酸衣服,怀念着当时的金丝玉缕。
想到了曾经桥上一声大喝,惊走数万曹军的张飞,过五关斩六将,单刀赴会的关羽,赵云、马超还有老将黄忠,他们曾经都是叱咤风云的英雄啊,但是最终都抵不过岁月的力量。
死去了,或善终,或窝囊。
诗是一首普通的诗,无意之间触及了岁月的力量,于是触动了红尘中人内心最深处的隐秘。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