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马共和国之统一意大利1
(1)皮洛士战争(大象战争)(公元前280年-公元前275年)
公元前3世纪初叶,罗马在意大利的地位已经是举足轻重了。在萨莫奈战争 (前343年-前290年)的后期,中部意大利各城市已都落在罗马的手中,影响已扩及南部意大利。但是在北方的高卢人地区和南部诸希腊移民城市还未被罗马征服。这里有许多希腊移民城市。当时,这些城市因商业利益,经常发生冲突,其中一些由于衰弱而失去独立。它们当中势力最强的是塔林敦(他林顿、他林敦、塔兰托)。
公元前282年,意大利部落的卢卡尼亚人分袭希腊移民城市图里依(图里),图里依不愿向他的竞争者塔林敦求援,而请求与之有友好关系的罗马给予帮助。这恰好符合罗马企图向南意大利扩张的需要,便派遣执政官率领军队,击溃了包围图里依的卢卡尼亚人。之后罗马遂派军驻守图里依。罗马军队占领图里依,引起塔林敦的不满。当罗马舰队驶进塔林敦海湾时,塔林敦袭击罗马军队,夺取了罗马的5只战船,罗马船员一部分被杀死,一部分被卖为奴隶。罗马舰队司令官也死于这次战争中。于是罗马和塔林敦之间的战争爆发了。
罗马元老院派遣一个使团到塔林敦进行谈判,但没有成功。公元前281年,罗马遂正式向塔林敦宣战,并派遣军队进攻塔林敦。塔林敦遭到罗马军队的进攻,形势危急,便请求希腊本土(西北部)伊庇鲁斯(埃皮鲁斯)国王皮洛士(皮洛斯、皮鲁斯、埃皮鲁斯)驰援。
皮洛士出身伊庇鲁斯王族,是马其顿亚历山大的一个远亲,梦想成为亚历山大第二,易激动,有扩张野心,妄想征服南意大利和西西里,再回师东进,征服巴尔干,建立一个环地中海的庞大的西方帝国。可以说他是亚历山大以来希腊出现的一系列军事冒险家的最后一个。所以,当塔林敦请求援助时,他便欣然答应。皮洛斯战争(皮洛士战争,因战象在战争中起了重要作用,故又被称为“大象战争”)爆发。
赫拉克利亚战役(赫拉克里亚战役,英语:Battleof Heraclea)发生在前280年7月,是皮洛士战争的第一场战役,
皮洛士率领大军抵达南意大利,他的军队包括2万名重装兵,2,000名射手和3,000名骑手,还有第一次出现在意大利土地上的20只战象,这些战象经过特殊训练,作战时由一个象奴驾驭,象背上站着4个手持长矛的士兵,冲锋时威力很大。
在赫拉克列城附近,随着黎明到来,罗马军开始渡河,并派骑兵迂回攻击皮洛士轻装步兵的侧翼,迫使他们撤离。当皮洛士了解罗马军开始渡河后,命令色萨利骑兵与罗马骑兵交战,而步兵开始往河岸前进。尽管马其顿式方阵攻击猛烈,但却无法突破罗马军团的阵列,这对皮洛士而言是没有遇过的,同样的,罗马军团也无法突破马其顿方阵,训练有素,作战勇敢的罗马士兵经受住皮洛士枪兵骑兵的强大冲击,双方七战未决胜负。会战陷入胶着。
此时,皮洛士担心到,如果他在战场上损命,军队士气将受到极大的打击,为此他与身旁的侍卫互换盔甲。随后不久,那位穿着皮洛士盔甲的侍卫被罗马人当作敌主帅而被杀,瞬间皮洛士军队士气浮动起来,以为皮洛士战死了,皮洛士不得不脱下头盔,告诉他的军队他还活着,并鼓舞士气,使皮洛士军攻势更为猛烈。
正当双方人喊马嘶浴血奋战的时候,皮洛斯的战象勇猛出击。皮洛士放开战象冲击敌军,罗马人第一次看到这种膨然巨物非常吃惊,战马也陷入慌乱,整个罗马军开始崩溃,皮洛士立刻率领色萨利骑兵追击,罗马人大败,死伤7,000多人,被俘2,000多人。
之后皮洛士果断地挥军北上,希望利用刚刚获胜的馀威,促使罗马的同盟国背叛罗马,皮洛士一路攻占许多坎帕尼亚的城镇,更进军至阿纳尼,仅仅至罗马两天路程,但罗马同盟国并没有背弃罗马。罗马立即进入准备状态,连免除兵役的无产者也招募入军中,还急令两支罗马军队阻止皮洛士北上。皮洛士知道罗马城尚有一支罗马军队在那,担心自身军力不够对付,何况还有两支罗马军队可能切断退路,皮洛士只得撤退回坎帕尼亚过冬
赫拉克里亚战役之后,皮洛斯挥师进军罗马,直抵罗马几十公里的地方安营。他自料罗马难以攻克,决定与罗马和谈。他派善于辞令且具有外交手腕的色萨利人西尼阿斯出使罗马。西尼阿斯提出要罗马承认塔林敦等希腊城市的独立,退还从萨莫奈人、卢卡尼亚人等处夺到的东西,以此作为放回罗马战俘的条件。由于皮洛斯的声誉和罗马在战败中遭受的灾难,使罗马元老院中有部分元老认为在对罗马比较有利的条件下可以和谈。正在犹豫不决时,德高望重的阿庇乌斯.克劳狄命令他的儿子带他来到了元老院。他义正辞严地说,如果皮洛斯想要同罗马人订立和约,建立友谊,必须率军队退出意大利,然后派遣他的使节来和谈;不然,只要他的军队留在意大利的土地上一天,就不能同他进行和谈。他并以热情洋溢的演说鼓励罗马人的士气,改变了元老们的情绪。讨论结果,元老院拒绝了皮洛斯的和谈建议。
公元前279年4月,在阿斯库伦(奥斯库伦、阿斯库路姆)附近,皮洛斯与罗马进行了第二次大战。
据说皮洛斯军达4万或5万人,罗马人集结了7万人的军队,并且发明了一种配着炭火的战车。他们相信动物是怕火的,而且选择了有利的地形:一片森林做为自己的步兵、骑兵方阵。但皮洛士巧妙地引蛇出洞,把罗马人逼到一块平原上。经过数日的激战,罗马士兵在大象脚下死伤惨重。罗马人失去了6,000人,还有他们的执政官。为了突破僵局,且罗马骑兵严重威胁到他的侧翼,罗马人仓皇逃出战场,皮洛士也损失惨重:损失3,500人,本人也受了轻伤。
虽然皮洛士胜利了,但他也不得不叹息到:“如果再来一次胜利,谁也不能跟我回国了。”从此,“皮洛士的胜利”比喻实际上接近失败的胜利。
阿斯库路姆战后,皮洛斯又派使者与罗马和谈,这次要求低于前次,只要求保证希腊人自由,再就是给予其同盟卢卡尼亚等一定的赔偿。罗马元老院经商讨,再一次拒绝了皮洛斯的和谈建议。罗马之所以坚决拒绝皮洛斯的和谈与这时迦太基派来使者有关。当时在西西里的希腊城市正要求皮洛斯到西西里去帮助他们抵制迦太基,因为迦太基的侵略野心日益明显。迦太基人怕皮洛斯到西西里去,所以派使者游说罗马与之订立条约,支持罗马对皮洛斯的战争,总的目的是想让皮洛斯留在意大利不去干涉西西里。迦太基使者马哥在第二次来时与罗马达成协议。皮洛斯的使者失望而归。
公元前278年,皮洛斯离开意大利,率领军队到西西里支援希腊城市。之后皮洛士在西西里转战三年一无所成,罗马人在这段时间里占领了南意大利的许多城市,,并又征服了投到皮洛斯方面去的卢卡尼亚和萨姆尼特人。
公元前275年皮洛士应他在意大利的同盟者萨姆尼特人的请求,重返意大利,在贝尼温敦(贝内温图,在加普亚以东的萨莫纽姆境内)附近同罗马人打了最后一仗,皮洛士溃败,公元前275年秋,皮洛斯率领残兵败将,退回伊庇鲁斯。随之,罗马便把整个南部意大利纳入它的势力范围,直到布鲁提伊南端的里吉姆;从这里相隔一条墨西拿海峡,罗马人和控制西西里岛的迦太基人处于对峙状态。据说,皮洛士离开意大利时说过这样一句话:“我给迦太基和罗马留下了这块战场!”
由于罗马国内平贵斗争暂告结束,内部矛盾缓和,能够团结起来,无后顾之忧而一致对外。加上有充足的人力物力资源,还有同盟者的支持,本土作战不愁补给不足,于是最终取得了对皮洛斯战争的胜利。从此罗马能够全力以赴地对南意大利进行最后降服。很快,罗马攻陷塔林敦,又降服了以前投到皮洛斯方面去的南意大利诸部落:萨姆尼特人、卢卡尼亚人、布鲁提伊人和阿普里亚人等。到公元前3世纪末,除波河流域仍为高卢人占领以外,意大利的其余地区全被罗马所征服并在其统治之下。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