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御枫文创小编
端居正无绪,那复发秦筝。
明月照人古,开帘弹玉筝。
宝筝钿剥阴尘覆,锦帐看消画烛幽。
何处哀筝随急管,樱花永巷垂杨崖。
何处哀筝随急管,樱花永巷垂杨崖。
……
从李白《春日行》张九龄《听筝》李商隐《无题四首》等等,从古至今,在无数的诗词中可以看到古筝的影子,古筝是中国特有的重要民族弹拨乐器之一;
起自公元前5世纪到3世纪的战国时期的古筝,盛行于秦地,就是现今的陕西,所以又名“秦筝”是土生土长的民族乐器,关于“筝”的起源,有一句古话叫“筝横为乐,立地成兵”;
相传筝是战国时的一种兵器,用于竖着挥打敌人,有人在上面加上弦,发现拨动时十分悦耳;这也是为什么在许多古装剧中,会看到古筝作为武器在使用,随着技术的发展,兵器也越来越轻,笨重的筝逐渐被替代,所以后来的筝都是作为乐器出场。
发展至今古筝的规格为也从原本笨重的“兵器”到现在长1.63米,21弦。看似简单轻便了不少,但是古筝的制作依旧工序繁多,工艺复杂,用料考究,筝首、尾、四周侧板有红木、老红木(缅酸枝)、金丝楠木、紫檀等名贵木材;
战台风王昌元(女) - 中国十大古筝名家名曲古筝
1965年,王昌元成功创作出了古筝曲《战台风》,结束了古筝只能轻弹慢揉的时代,
使古筝的演奏的技术、技巧,又进入了一个新的高度;
70年代,赵曼琴在创造使用了双弦过渡滑音、和弦长音、快拨及1/5泛音等新技巧,创立了由轮指、弹轮、弹摇等几十种新指序构成的“快速指序技法体系”为筝由色彩乐器进入常奏乐器行列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黔中赋项斯华 - 伟大的音乐·国韵华章之古筝
90年代以来,古筝创作迎来了百花争艳的春天。
《黔中赋》的演奏首次运用快速的左手技法而成为亮点;在这时期中,作曲家们增强了创新力度,突破传统五声性调式的局限,吸收了日本琉球调式、都节调式的色彩,借鉴了梅西安人工调式的经验,自行设计了许多新的调式,甚至创造了全新的“下方小三度加上方小二度”的调式色彩”...新的调式色彩和多调性连环叠置的定弦方法,促进了演奏技法的变革。
21世纪涌现出一批青年古筝演奏家
这些优秀的演奏家多次出访了德国、英国、法国、瑞典、日本、等国家,筝这件乐器走向了世界。
虽说现在的古筝已是家喻户晓
越来越多的人接触到这一传统的民族乐器,相对于现在的吉他、钢琴等西洋乐器,依旧显得势力单薄;但是从古至今的古琴地位一直都很高,能掌控把玩这一小众乐器的人无论是境界修养,学识追求都不低。
古筝美在韵味,在古朴,在典雅,
纯洁,飘逸,美在弹奏之人;
且听古筝铮铮作响,奏的皆是千年的历史兴衰。
排版:御枫文创小编
文字:御枫文创小编
图片来源网络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