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斗机的速度越来越快,之前的敞篷驾驶舱已被淘汰,飞行中风很大,总不能让飞行员直接用他的脸顶。之前的慢速是好的,忍一下就会过去。 但现代战斗机的速度并不是顶着风那样简单,可能会没命的,结果就出现了蚌式座舱盖,水泡式座舱盖,分体“滑盖式”舱盖和一体式座舱盖等。
F-22和F-35战斗机使用一体式座舱盖,而俄罗斯Su-57仍使用分体“滑盖式”舱盖,主要原因是无法制作。这不仅仅是一块玻璃,有人说 “太简单了。2008年,军事论坛上有一篇文章说,中国在20年内无法建立一个完整的座舱盖,这直接激怒了许多网民,纷纷与楼主理论,但是当时我们还真的造不出来。
中国J-20出现,瞬间被打脸
F-22战斗机的制造商洛克希德·马丁(Lockheed Martin)曾说过,整个F-22构造中最具挑战性的方面是整个驾驶舱,它不仅视野开阔,而且在隐身方面也有优势。为什么这么说?应该知道,集成的机盖可以与机身完美地集成在一起,因此可以忽略机盖增加的RCS。当然,对于那些隐形战斗机,如果将坚固的框架添加到机盖的外部,则凸出的有机玻璃是很好的雷达反射器。如果它是无框顶篷,则只需添加一层特殊材料以防止其聚焦就行了。
总的来说,一体式座舱有很多优势,而且很少有国家可以制造。至于上面网友的话,两年后他就被J-20打脸了。张召忠还表示,一体式座舱非常好,在现有的第五代飞机中,除Su-57外,所有战斗机都使用集成的驾驶舱盖。
中国为什么要加一根强化筋?
在J-20首次亮相后,我相信每个人也都发现了一个问题,那就是,在J-20一体式座舱盖上多增加了一根强化筋,这是一种微爆索,许多人怀疑中国的技术仍不如美国,但是真的是这样吗?中国为什么要增加一根强化筋呢?
实际上,这是因为中国设计师在设计之初就考虑了飞行员的逃生问题。不可否认,一体式座舱盖很漂亮,但是在紧急情况下,“美”会成为飞行员逃脱的障碍, F- 22战斗机的座舱盖无法打开,里面的设备完好无损,但是无法打开驾驶舱盖,最终,消防人员赶到,并用专用工具打开了驾驶舱盖,被困5个小时的飞行员才能摆脱困境。
这导致超过100万美元直接打水漂,如果机舱配备了微爆索,尽管它看上去并不那么漂亮,但不会被锁那么长时间,如果氧气供应系统出现故障,那可损失的不是一百万这么简单。
对此,大家有什么看法?欢迎在评论区讨论,想看更多有趣的文章,可以关注我哦!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