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上文:唐德宗兴元元年更改经济政策后如何变被动为主动影响政局微妙变化
上文我们介绍了德宗派遣杜黄裳这个在朔方军中极有威望,又左右都可以接受的这个长期坐冷板凳的贵族来调研江淮的战况和运输情况。我之所以说这是一件可以让德宗舒心的事情,是因为,德宗可以在财经问题上再度有发言权了。
所以,接下来,《资治通鉴》写了一件小事。足以看出杜黄裳出任江淮宣慰副使乃是一条朝廷内对于财经大权的争夺的暗线。可以说,这为后来杜佑出掌大唐财权做了铺垫。从政局平衡看,分明有以杜氏平衡崔氏的意思。
这件小事是什么呢?
远来,德宗在奉天,各道贡献的物资都归朝廷管辖,进入了国库。这就意味着国库的调动必须得经过宰相和朝臣们的商议才可以启用。虽然此时是在奉天行在,可是国库的制度肯定还是要执行,简言之,国库是国家的,而不是皇帝的自己的内库。这样,就意味着此时德宗自己是无法调用物资的。如果不能动用物资,皇帝说话还有什么分量?想赏赐个东西,自己都做不了主,自然周围没有人拥护自己了。这就是奉天之后,德宗的非常艰难的境况。
可是,宰相们是可以动用国库的,因为这就是宰相们的管辖的职责,这样,朝中的实际大权自然就落到了宰相班子手里了。德宗心中当然非常不爽。所以,他就采取了一个小措施。就是在行宫——德宗在奉天住的地方的屋檐下面——这里堆满了各地方送来的物资,可见物资都没有地方放,足见奉天之狭窄。——德宗写了两个大字做成牌子立在那里:琼林大盈库。这就是说这些东西都是我皇帝自己的内库的东西了。其实也有道理,因为都堆放在皇帝寝居的殿堂的外面了。德宗这是直接下手抢东西了。想必德宗手头也实在是紧的很。
这么明显的举动,陆贽是当然立刻就知道了。当然得给皇帝顶回去啊!皇帝控制了财权,那宰相们往后说话就不好使了。
于是陆贽立刻跟德宗斗争了起来。他以为目前还没有赏赐战争中有功劳的将士,皇帝自己忽然建立一个私库,容易引起士卒们产生怨恨的心情,从而瓦解斗志。其实他这是不讲道理,皇帝建私库和是否赏赐将士没有关系。皇帝就不能用私库的东西赏赐将士们了?这分明就是怕皇帝掌握财权,跟赏赐将士没有关系。
陆贽首先说:
天子与天同德,以四海为家,何必桡废公方,崇聚私货!降至尊而代有司之守,辱万乘以效匹夫之藏,亏法失人,诱奸聚怨,以斯制事,岂不过哉!
这里提了两条反对德宗抓仓库的理由:第一是天子以四海为家,这天下都是你的,对你而言不存在公私之分。桡古同“挠”,打扰。这是说你就不要打扰妨碍施行公务了,还聚集私货!这是对皇帝的赤裸裸的指控。又说你这是放弃帝王的职责当起仓库保管员了,像个匹夫一样藏东西,简直是说德宗是葛朗台。其实丢人现眼,妨碍法度这还不算什么,关键是容易“诱奸聚怨”。聚怨我们前面讲了,可是什么是诱奸呢?这意思是说皇帝可以引诱些奸臣坏人。可以说这两个字是说出了陆贽的真心话,他就是怕德宗拿库房里的东西去奖赏那些要为德宗办事的人。而为皇帝办事的人,陆贽这里就明确定性为奸人——奸臣坏人的意思。这当然是说他们政府班底的人动用国库就没有这样的问题了。这不是瞪眼说瞎话吗?盗窃国库的事情还少吗?
接着又说:
顷者六师初降,百物无储,外扞凶徒,内防危堞,昼夜不息,迨将五旬,冻馁交侵,死伤相枕,毕命同力,竟夷大艰。良以陛下不厚其身,不私其欲,绝甘以同卒伍,辍食以啖功劳。无猛制而人不携,怀所感也;无厚赏而人不怨,悉所无也。今者攻围已解,衣食已丰,而谣讟方兴,军情稍阻,岂不以勇夫恒性,嗜利矜功,其患难既与之同忧,而好乐不与之同利,苟异恬默,能无怨咨!
陆贽的这段话是总结之前战事取得胜利的原因是德宗和将士们同甘共苦的结果。而现在军情稍微好点就要独吞国库贡赋,那么别人就会有意见了。司马光的编辑是非常的精微巧妙的。他这里特别点出了“攻围已解,衣食已丰”这个特别背景这说明,这次的君臣斗就是在整体情况缓和下发生的。说德宗同患难而不能同富贵的话,几乎是说我们大家族也得吃肉喝汤啊,不能你皇帝一个人独吞呐!这是跟天子抢食吃!这与董卓、曹操、曹丕、司马懿有什么区别呢?
接着有说:
陛下诚能近想重围之殷忧,追戒平居之专欲,凡在二库货贿,尽令出赐有功,每获珍华,先给军赏,如此,则乱必靖,贼必平,徐驾六龙,旋复都邑,天子之贵,岂当忧贫!是乃散其小储而成其大储,损其小宝而固其大宝也。"
这里实际上是让天子将无论是公家的国库还是帝王自己的私库的东西都拿出来赏赐将士,那么,最后一定能大获成功。早日凯旋长安。
德宗最后屈服了,遂即命撤去其牌子。
似乎这件事就完了,其实没有完,因为上面陆贽留下了一个扣子:诱奸。这说明德宗开始收买人心了。而德宗干的这件事,陆贽是知道的,并且是反对的。
那么,唐德宗当时能够收买什么人呢?下面的故事马上就揭露出来了。而只有看到这件事,就知道德宗抢仓库钥匙,背后是大有深意的。
陆贽骂完皇帝,宰相萧复又出来怼皇帝来了。这一看都是南方的士族们。
萧复提的事情可是历来被看作大事的。萧复对德宗说:"宦官自艰难以来,多为监军,恃恩纵横。此属但应掌宫掖之事,不宜委以兵权国政。"这是说自奉天逃难以来,唐德宗使用大量的宦官当监军,从而干涉了军务,这些人一方面开始逐渐代替德宗掌握军权,一方面依仗德宗的靠山为非作歹。这肯定是他们污蔑宦官们。从这里可以看出,德宗抢仓库的钥匙其实就是用来通过宦官监军从而把手伸到军队中去。这才是士族们极为反感的,所以要坚决反击。可是事实上,德宗就是使用了宦官们做监军。这件事,已经是既成事实了。
这当然意味着德宗要集权了。德宗在无所依靠的时候,只能用身边的宦官了。
接着萧复对德宗说:"陛下践祚之初,圣德光被,自用杨炎、卢杞黩乱朝政,以致今日。陛下诚能变更睿志,臣敢不竭力?倘使臣依阿苟免,臣实不能。"这是说我不会象卢杞那样听话跟你一个思路的。这言外之意当然是卢杞其实不反对德宗用宦官了。因为卢杞是忠君派,宦官也是忠君派,两者的出发点一致。萧复曾经有一次和卢杞一起上朝奏事,卢杞同意皇帝的看法,这萧复就非常不悦:“卢杞言不正!”德宗吓了一跳,怎么听从我的看法就成了言不正了呢?随队左右说:“萧复轻朕!”德宗真是受够了这个亲戚的啰嗦的废话!
很快就命萧复担任山南东、西、荆湖、淮南、江西、鄂岳、浙江东、西、福建、岭南等道宣慰、安抚使,实际上是外派疏远他。把他支得远远的。
从杜黄裳担任江淮宣慰副使以来,这是说明北方的士族在背后开始悄悄支持德宗的,否则德宗怎么能赶走萧复?杜黄裳背后可是朔方军。关播被罢相,说明,南方的士族们对朔方军的影响减弱了。所以,德宗不是一个人在战斗。
我们前面提到过,陆贽的思想是将两汉以来的礼教儒学传统改造为唐宋理学的思路,而哲学背后当然是利益,礼教传统是北方大族的利益的思想表现,陆贽代表的是南方的士族的思维。所以南北方的士族们在军情缓解下就开始了内斗,是必然的。
既而刘从一及朝士往往奏留复,上谓陆贽曰:"朕思迁幸以来,江、淮远方,或传闻过实,欲遣重臣宣慰,谋于宰相及朝士,佥谓宜然。今乃反覆如是,朕为之怅恨累日。意复悔行,使之论奏邪?卿知萧复如何人?其不欲行,意趣安在?"
刘从一是和萧复搭班子的宰相,所以顺水人情带领很多大臣上奏留下萧复。我们前面说过刘从一其实和卢杞一派很有关系,也是北方的士族,所以,他的意见就不值得重视,只是代为传达而以。
德宗这里巧妙地提出作为大臣得听君命,你们挽留他,是不是他不想去执行我给的任务啊?如果不想去,那么萧复是怎么想的呢?
陆贽赶忙给萧复辩解:萧复道德高尚,肯定不会不想去而让刘从一来假意挽留的。这是欺诈性的。陆贽认为德宗的话自相矛盾,意思是萧复真有什么想法,那么刘从一肯定是不会隐瞒的。如果刘从一想挽留萧复,那么萧复就不该担当这不听君命的罪责。他认为应该叫萧复来亲自问问,萧复是什么想法。可是德宗根本不给他这个机会,因为就是铁了心让他离开奉天而已。
在政局发生微调的情况下,陆贽的话开始就不那么灵光了。
紧接着,以王武俊为恒、冀、深、赵节度使,壬辰,加李抱真、张孝忠并同平章事。丙申,加田悦检校右仆射。以山南东道行军司马樊泽为本道节度使,前深、赵观察使康日知为同州刺史、奉诚军节度使,曹州刺史李纳为郓州刺史、平卢节度使。加刘洽汴、滑、宋、亳都统副使,知都统事,李勉悉以其众授之。这是对东方的节度使们的拉拢。特别是在赶走萧复之后做的重大决定,虽然也是正常的决定。
之后又做了一个重大决定,六军各置统军,秩从三品,以宠勋臣。六军,意思为泛指禁军。天子所统领的军队。唐时禁卫军分南北衙。南衙兵指*十六卫所领诸卫兵。北衙兵指禁军,其中左右羽林军、左右龙武军、左右神武军,号为北衙六军,简称六军。其后又与左右神策、左右神威合称左右十军。肃宗、代宗时,六军势力颇盛。德宗以后,神策军势大,六军地位渐低。《新唐书·百官志四上》:“左右龙武、左右神武、左右神策,号六军。”按,《旧唐书·职官志三》说六军,与此不同。《旧唐书》的提法是左右羽林军、左右龙武军、左右神武军清王鸣盛 《十七史商榷·新旧唐书十三》:“六军,据《新志》以龙武、神武、神策各左右当之,而《旧志》说六军则数左右羽林,而不数左右神策。《通典》说六军与《旧志》同……要之,六军之名乃取旧制书之,至中、晚 唐 神策军权最重。
此时的六军勋臣的制度其实我觉得有点杯酒释兵权的感觉,逐渐将六军的将领们都搞成了养老院的地方,真正的打仗的就是李晟等人的神策军了。唐德宗借助奉天之难实际上对军事组织框架进行了一次大规模的不动声色的改组。
至德二年,肃宗在凤翔置。初,贞观中置北卫七营,后改为左右羽林军。皆选才力骁勇者充,每月一营十人为番当上。又置左右龙武军,皆唐元功臣子弟并外州人。如宿卫兵,分日上下。肃宗在凤翔,方收京城,以羽林军减耗,寇难未息,乃别置神武军,同羽林制度官吏,谓之北衙六军。这等于说六军中有大量的官宦子弟,贵族子弟,这样当然就日益缺乏战斗力了。奉天之难其实就是这些少爷兵没有战斗力的结果。
此时来了个好消息,吐蕃尚结赞希望可以出兵助唐收京城。德宗遂即遣秘书监崔汉衡使吐蕃,去借兵了。
德宗宠勋臣,说明手头掌握的军队缺乏战斗力,都是贵族少爷,所以客观上有对战斗力的需求,特别是马上面对李怀光的朔方军的时候。可是,为什么派个姓崔的去?这说明姓崔的势力可真大,担任对吐蕃的外交,还可以查收军务。崔家此时应该是站在德宗一边的
从德宗抢仓库,到将六军的职位赏给将领作为养老用,最后再到崔氏去吐蕃出使借兵,说明,德宗之所以敢撵走萧复,崔家应该是大后台。德宗抢仓库无外是想建立新的军队,贵族少爷兵充斥的六军已经缺乏战斗力了。这才让崔汉衡去借兵。这样,军权是在崔家手里的。换言之,不也是说明之前崔家也没有兵权吗?李怀光此时已经准备反唐了,跟崔家当然就划清界限了。所以,德宗和崔家站在一起了。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