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桥,不只是一座桥,也是一个区域名。
它位于东京市中心,与银座相邻,是日本全国国土的原点。
在 “银座”还没有诞生之前,日本桥是全国的经济与商业中心,所谓“江户之中央,万国之商埠”。日本最大的百货公司——三越百货公司,就诞生于这一块土地上,那是1673年的事,清康熙12年。
不知读者朋友们有没有看到过这么一张浮世绘?
这就是江户时代的日本桥。
过去这么多年,如今的日本桥,变成了什么样子了呢?
1911年,日本桥由木桥改建为钢筋混泥土大桥,大桥的风貌刻录了明治维新、开放国门的烙印。
后来桥上建起了高架桥,日本桥被掩盖了起来,并随着银座商业区的崛起,日本桥渐渐凋零,连我也很少去那儿。
但是,最近10年,日本社会掀起了一股“重振日本桥”的建设热潮,日本桥地区除了三越百货店之外,1813年创立的高岛屋百货店,也进行了改建,周边地区更是重新开发,还听说桥上方的高架桥会改建到水下去。日本桥再度成了日本商业与经济革命的原点。
2018年,一所商学院在日本桥悄然诞生,全名叫“大学院大学至善馆”,没有本科,只有硕士学位的研究生科,目前专业只有一门,叫“创新经营”。在校学生165名,其中56名为外国人,平均年龄33岁。
至善馆就在这栋大楼的17层
学校的办学宗旨,是“培养面向二十二世纪全人格经营领袖”。
面向二十二世纪?第一次听说有人想得那么远。
昨天,我走进了至善馆,拜会创始人野田智义理事长。
至善馆位于日本桥高岛屋三井大楼的17层,墙是黑色的,穿过长长的走廊,能感悟到一种奇异的风景,随手掏出手机拍了一张,发现很有京都伏见稻荷大社的千本鸟居的感觉。
京都伏见稻荷大社的千本鸟居
野田理事长是京都人,今年刚满60岁。
他毕业于东京大学法学部,进入日本兴业银行工作。后去麻省理工学院留学,获得经营学硕士学位(MBA),继而又获得哈佛大学经营学博士学位(DBA)。离开美国后,他先在英国伦敦大学担任商学副教授,然后前往法国,担任全球最国际化的商学院INSEAD的副教授,连续3年获得了“最优秀教授奖”。
用了13年的时间,野田先生在世界最为顶级的大学里完成了经营学的最高学位,同时在世界最为著名的商学院里,从事了最为前沿的经营学的教学。
2000年,野田先生和夫人一起回到了日本,回国的目的只有一个:建一所日本自己前所未有的商学院,为人类的未来培养世界顶尖的商业人才!
这一个努力的过程有点长,又花了十几年。在这十几年中,野田先生的周边涌现了一批志同道合的支持者,这其中,有武田药品工业公司的老会长长谷川闲史、日本IBM会长北城恪太郎、日本邮政社长增田宽也、三得利公司社长新浪刚史,也有两位旅日中国人:CCTV大富社长张丽玲和日本中华总商会会长严浩。
从最初成立ISL(“领导力培育学校”),到2017年获得日本文部科学省的 “大学院大学至善馆”设立批准书,野田先生一直没有停止过现代经营学的传播。
见到野田理事长,我说:“请您先摘了口罩,让我看看您。”他大笑,笑得像个男孩儿。
MBA教育始于美国,兴隆于欧洲,流行于中国。作为日本版的MBA商学院,至善馆追求什么?
野田理事长说得很坦率:“我在日本学的是法学,在美国受的MBA教育,在欧洲从事了MBA教学,经过反复的比较研究,我发现美国的MBA教育已经到了极限,因为它无法开拓未来。”
未来是什么?是人工智能(AI)与数码技术。但是,美国的MBA教育,偏重于金融与投资。
而面对人工智能与数码技术时代的到来,当今世界最缺少的东西是什么?是作为人的本色和人性的原色,野田理事长把它们称为“人间力”。
一旦世界失去了“人间力”,那么,人可能会成为AI的奴隶,而不能与AI共存,更无法驾驭AI。企业的经营也会因为失去“人间力”,而陷入无力奋进和彷徨的境地。
“培养人间力,实现人间力与经营学的高度融合,是至善馆的最高办学宗旨。”野田理事长说。
在野田理事长的眼里,面向二十二世纪的商业领袖,应该具备什么样的素养?
他说,领袖不是由别人捧出来的,而是通过不断的自我挑战成就出来的。从这一个意义上来说,能够称为商业领袖的人物,应该具备两大最基本的素养,第一是人性,第二是创造性。也就是说,在不断创造技术革新成果的同时,能够围绕人性来思考未来、创造未来,不管时代如何进步,科技如何发达,始终用一种“以人为本”,而非“以钱文本”的理念来引领社会,来创造财富。
至善馆教室
野田理事长说,以前是政治改变社会,但是,现在是商业改变世界。正因为如此,拥有改变世界能力的商业领袖们,更需要担负起更大的社会责任,而这种社会责任的卓越履行,需要的不是强硬的手腕,而是需要人性,也就是超越常人的“教养”,因为“教养”是“人间力的源泉”。而美国也好,中国也好,MBA的教育过于注重于财富的追求,而忽视了“教养”的培育,这就难以培养出全人格的商业领袖,也就难以培养出能够引领二十二世纪的卓越人才。
我问野田理事长,许多MBA教育机构都取一个很洋气的名词,您为何取了一个这么东方化的“至善馆”的校名呢?
他给我解释说,“至善馆”的校名,取自中国儒家典籍《大学》。
这部体现修身治国平天下思想的典籍中,开篇写道:“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意思是说,大学的宗旨在于弘扬光明正大的品德,在于使人弃旧图新,在于使人达到至善至美的境界。
野田理事长说,我们用这一种儒家思想,就是要培养既有美国式MBA所倡导的追求财富的精神和战略,同时也要培养具备东方文化中“至善至美”的人性与教养,让至善馆培养出来的学生,都能成为“德才兼备”的商业领袖。所以,我们的教师中,既有世界著名的教授,也有世界著名的企业家,还有和尚、茶道师、小说家和艺术家。事实上,这么多年的努力,我们已经开始结出了硕果,现在许多大公司的社长,都是我们以前ISL的学生。
野田理事长的一席话,说得我都有些心动。我说:“我能否投您门下,做您的学生?”
野田理事长摇摇头,说我们只招30出头、40岁以下,有一定工作经验的企业后备干部和年轻的创业者,因为他们更有希望和未来。平时利用夜间和节假日上课,2年毕业后,授予日本文部省认可的经营学硕士学位。
他说,这些学员在年轻的时候就取得了成就,拥有了一定的财富,可能正处在思考和选择人生未来之路的分水岭上——是继续追求财富享受生活,还是去实现更高远的人生价值。希望“至善馆”成为一个帮助他们做至善取向的停留站,让这些优秀的年轻人深造进取,成为未来时代的领导人。
什么样的人,做什么样的事。什么样的事,又会成就什么样的人才。日本从事MBA教育的大学有不少,但是,立志要培养融通东西方文化、能够引领二十二世纪德才兼备商业领袖的商学院,至善馆是一朵刚刚开始绽放的奇葩。
这一朵奇葩绽放在“日本桥”这一古老而神奇的地方,让我们充满了期待,充满了想象。
至善馆大厦盛开的杜鹃
——————————————
想了解日本的转型创新,徐静波的这一本书,值得一看。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