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青岛老街——走进湖南路(下篇)

0
分享至

2017年开始,本公众号曾陆续独家刊发过迟守卫(网友“池清”)老师的《青岛老街系列图文》,受到了广大读者的关注欢迎。近期,又接到不少读者朋友的留言,想更多的欣赏一些历史老街的精彩作品。经重新编辑整理后,本公众号继续作为指定媒体发布。今天,让我们接着品读《青岛老街——走进湖南路(下篇)》......

如果不是青岛媒体的报道,我不会对湖南路浙江路东南口的这座三层楼房(见上图)引起重视,说它是青岛葡萄酒的发源地,我更是很难相信。在我的印象中,水清沟那儿的青岛葡萄酒厂才是青岛葡萄酒的鼻祖。可是据青岛文史专家的考证,百年青岛葡萄酒的发源地,就是位于湖南路36号的这座不起眼的建筑物,市南区政府已经将其定为不可移动的文化遗产之一,我们现在看到的,就是经过了粉刷整修后的样子。

据考证,1912年,德国人在这座楼内建造了青岛地区第一家葡萄酒作坊,按照德国传统的发酵工艺酿制了葡萄酒,酿酒就在这栋楼的地下室。后来在上世纪30年代,与另外一家小葡萄酒厂合并,变成了美口酒厂。解放后,大约是在1959年,葡萄酒厂就搬到了水清沟,就是现在的青岛葡萄酒厂。

从上面这张照片可以看出,在贴近地面处还能看到有一个地下室的通风口,不过地下室早就废弃了。在这座小楼四周开了不少门头房,主要是餐饮小店。从那个拱形门洞进去是这栋楼的楼梯口,楼梯板全是木制的,朱红色的漆已经脱落大半,显得斑斑点点,地面也坑洼不平,楼梯扶手都有些变形扭曲。走在上面,可以听到“吱吱咯咯”的响声,这说明这栋楼已经是饱经风霜了。

说到青岛的葡萄酒,在全国也是很有名气的。1958年在全国第二次名酒评选中,青岛产的白葡萄酒脱颖而出,名列十八大名酒。与青岛啤酒一起,成为全国响当当的名酒。

我们顺便说一下位于延安一路的青岛红酒坊,这是中国首条集中展现葡萄酒文化的特色街区,是一条体现中外葡萄酒建筑文化的景观大道,并被中国酿酒工业协会授予中国(青岛)国际葡萄酒街荣誉称号。位于青岛红酒坊中段的青岛葡萄酒博物馆,是以葡萄酒历史与文化展示为主题,集科普教育、收藏展示、旅游休闲、文化交流等多功能于一体的特色博物馆,也是国内第一座以葡萄酒为主题的地下博物馆。

以上两幅照片为青岛葡萄酒博物馆内景

湖南路29号青岛铁路子弟第一小学保留下来的校门

在36号楼的对面,是青岛铁路子弟第一小学,门牌是29号。

1922年,中国政府收回胶澳租借地及胶济铁路,在青岛成立了胶济铁路局,胶济铁路局设教育科,为了铁路职工子弟读书,首先开办了两所胶济铁路小学,铁路第一小学在湖南路,上面这张照片即是学校的老校门,现在保留了下来。铁路小学只招收铁路员工的直系亲属,招生范围包括胶济铁路沿线东端各个车站的员工子女。

德占青岛时期发行的明信片,照片摄于1903年,远处是中山路口的贝格学生公寓
有文字记载,该明信片图右三栋样式相同的公寓楼,建于1900年,一位名叫摩尔施特太太的公寓,和德人创办的《青岛新报》编辑部都曾设在这里。这正是青岛铁一小校舍的前身。

在改革开放年代,小学教育资源整合,青岛铁一小变成江苏路小学分校,这是该校现在改造后的校舍和操场。

顺着湖南路继续东行,在安徽路口的这栋楼,是青岛电影公司,公司大门开在安徽路上,现在这里面还有一个电影放映厅。在照片的左侧,现在是中国邮政的一家营业厅,早先这里是一家建于1922年的电影院,这个影院最先叫“明星电影院”,后来曾名青光电影院、青年电影院。解放后,这里曾改称银星、金星等名称。上世纪80年代已停映电影,曾做过证券交易厅。

金星电影院旧影

我小学和中学时在“金星电影院”看过好多电影。那时青岛的电影院都卖“月票”,我记得是五分钱一张,想看什么电影到电影院去划个日期和座号就行了。那时我看电影,一般是跟着学校看包场,平时我妈是不给我零花钱的。为此我就得自己动点脑筋,我们院董叔叔家的保姆王姨,岁数比较大了,我就拉上院里的几个小孩“主动”帮她干些拖地或是提水之类的重活,干完了就每人向她要五分钱,然后一溜烟儿地跑到湖北路上的金城电影院或是跑到这个金星电影院看场电影。这个金星电影院几经变化现在改成邮局了,湖北路上的那个金城电影院在我上中学时搬到了西镇的东平路,文革中改名叫“红旗电影院”,后来又恢复了“金城电影院”的名字。这些年西镇老城区改造,影院早已没有踪影了。

东平路云南路口的红旗电影院旧影

改称后的金城电影院旧影

金城电影院周边改造后的景象

安徽路江苏路段平面图

从安徽路开始,湖南路是上坡,也不知是后期重视了历史建筑的保护,还是房屋开发商们的眼光还没瞄上这里,自此往东的湖南路保持了原汁原味的面貌,这倒使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原版的湖南路。

广西路安徽路口的青岛联通营业大楼

过了安徽路口的青岛联通营业大楼是湖南路26号(上图)。据史料记载,这是青岛最早的一座公寓式住宅楼,它的楼上有一个2米高的狗熊石雕,百姓们叫它狗熊楼,它的对面曾经有过两个人头雕塑,所以又被叫做洋人楼,可惜这几个雕塑都没有保存下来。

我仔细地端详着这栋大楼,感觉这个大门很有特色,正规正矩的,雕刻得也十分精美,尽管已经过了一百多年的风雨,而且还被后人在她的“脸面”上做了些涂抹,可是仍然掩饰不了她的秀丽和典雅。

紧挨着26号楼的也是一座德国公寓,现在的门牌是湖南路24号,有文字记载说这是罗达利洋行商人魏斯的住宅。罗达利洋行是1898年随着德国的占领而进入青岛的老牌德国贸易商。罗利达洋行办公楼位于安徽路南段东侧(现安徽路联通营业厅位置),安徽路广西路交口的原胶澳邮局(现邮电博物馆)也是罗利达洋行的产业。邮局是从1901年开始租用这座大楼的部分房间,1911年4月才购买了大楼的全部产权。

20世纪初的罗利达洋行办公楼(左)和胶澳邮局

这座楼在正面两端各起一道山墙,这是西边的山墙,上有清晰的“1903”字样,这是该楼的建筑年代。

这是东边的山墙,“C~W”按惯例应该是建筑商名字的字母缩写。有文字记载,1931年,青岛最著名的京剧票房和声社曾在该楼底开展过活动。

由于有隔壁26号楼的比对,24号楼(上图)显然是华丽得多,那山墙顶上的雕花,那圆弧状的大窗户,都给人一种大气和典雅的感觉。

与其隔着马路正对面的23号-25号连院的这座建筑,是德国筑港工程师波特尔的公寓,大约建于1910年。这栋楼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有着一个隐蔽塔楼。

波尔特公寓1910年刚建成时(图右二)及周边的景致,其对面就是湖南路24号公寓楼。

该楼塔楼原貌

或许是“筑港”这两个字眼吸引了我,使我这个老码头费尽了周折去查找了有关波特尔的资料。波特尔与他的一个名叫伯恩尼克的合伙人,在20世纪的头几年,他们共同拥有的公司承揽了大港码头建设中的大量土石方工程,波特尔在购买了伊伦娜路(即湖南路)的这个地块之后,自己设计了这个公寓。此时,在该公寓东北面的一片区域(现沂水路),集中了总督官署(原市政府)、胶州帝国法院(现市南法院)、第三海军营行政总部、野战医院(青医附院)等一批官方建筑。这样,波特尔选择的这栋公寓所处的位置,恰好是处在当时的行政、司法和商业的中心。

波特尔公寓全貌(摄于1911年)

从上面这张老明信片看,此地段的24号公寓楼、波尔特公寓,包括远处莒县路口的那栋建筑,现在都是保持了原样。24号公寓楼西侧这栋两层的建筑(图右一)显然是被拆除了,但这栋楼看上去有着一种小巧的简约之美。有资料说现在的26号公寓楼与24号公寓楼同时建于1903年,这张照片已经给予了我们一个明确的答案,26号楼要晚于24号楼,并且其西侧也没有建筑物。另外,从照片的前景看,明水路口还是一片未开垦的处女地。

较之对面有着花岗岩雕塑的奢华建筑,湖南路23-25号的波特尔公寓,则显得保守很多,该建筑的着力之处,似乎都集中在了这个拐角,设计师通过一个优雅适度的塔楼,使得这栋公寓有了些许的魅力。

走到这里,我猛然想到,我的小学辅导员徐老师住在这附近。记得那是我上小学四年级的时候,我跟我妈外出走到这里看见徐老师从某一个院里走出来,她热情地跟我妈打着招呼。我妈问她我在学校的情况,她当时说的这句话我永远也不会忘记:“这个孩子聪明,就是不正干,如果正干的话,会是个好学生。”回家后,我妈少不了要教训我。徐老师的这句话深深地刺激了我,自此,我开始用功学习了,上中学初二就入了团。

今天走到这里,我望着这一溜儿的房子,真希望此时徐老师能从某一个院子里走出来,我可以上前给她鞠一个躬,向她问一声好,还会向她汇报这几十年来我的不断进步。我会告诉她,她的学生没有给她丢脸,我想她听了会感到欣慰的。我望着这几处院子,在心里默默地祝福着徐老师,愿她安享晚年,健康快乐。

走上湖南路坡顶,顿时感觉眼前开阔了许多。从上面这张地图看,当时德人在总督官署周边也是精心做了一番规划的。

总督官署,亦即青岛市老市府前是一个广场(图中绿色方块),在它的右侧,是胶澳法院(现市南检察院),它的正面,以青岛路为对称,东边的日照路与西边的莒县路成“八”字状分开,青岛路穿过广西路直奔太平路海边。在总督官署的身后就是观海山,沂水路和德县路又向左右两边分开环抱着观海山,使总督官署紧紧地依托着观海山。这种规划,凸现了总督官署的肃穆和威严。

正在施工中的总督官署大楼(1904-1906)

竣工后的总督官署大楼

1904年7月,大楼正式开工。1906年1月,总督官署大楼落成并投入使用。1914年11月7日,日本占领青岛,官署大楼被改为日本青岛守备军司令部。1922年12月,北洋政府代表中国接收青岛主权,于大楼内成立胶澳商埠督办公署。1938年1月,日本再次入侵,先后于此成立青岛治安维持会、青岛特别市公署和青岛特别市政府。1949年6月2日,青岛解放,同日青岛市人民政府宣布成立,该建筑成为青岛市人民政府办公大楼。1992年,青岛市人民政府东迁,大楼成为青岛市人大常委会和市政协的办公所在地。

总督官署坐落在观海山的南山坡上,它的目光越过伊伦娜街(湖南路)、威廉街(青岛路)、亨利王子路(广西路)之上,鸟瞰着威廉皇帝海岸(太平路),在海边的半圆形小花园中原先有一座纪念碑,这座纪念碑是为德占青岛的第二任总督叶什克而于1901年建立的。

纪念碑旧影

纪念碑旧址现在辟为花园

1914年的胶澳法院全景

建成于1914年4月的胶澳法院坐落于总督府广场的西南角,现在从路牌上说,它是德县路2号,从它建成后就一直没有离开过司法,只是在日占时期,日本人的青岛守备军进驻这里。青岛回归后作为地方审判厅。抗战胜利后,这栋大楼里有山东高等法院第二法院、山东高等法院第二法院检察处、青岛地方法院、青岛地方法院检察处。建国后这里曾先后为青岛市中级人民法院、市南区法院,现为市南区检察院。尽管胶澳法院所处的位置比总督府低,但从其造型看仍不失威严感,正好与总督官署相得益彰。

从莒县路上看胶澳法院

湖南路北侧的市南检察院一角

莒县路是总督官署广场前那“八”字的一撇,因此,应该留神一下这条路。这条路是1900年德占青岛城市规划时修建的早期道路,时称题壁街。在湖南路与莒县路交口,有一座掩映在银杏树下的德国老建筑,门牌是莒县路2号。据说这是德建筑商毛勒的公司及住宅旧址,可未见更多的文字记载。

1922年中国政府收回青岛后,于1924年8月在此开设了胶澳商埠公立通俗图书馆,由此就把这栋建筑的历史地位显现并固定了下来。国 民 党 政府接管青岛后,这里为国民党青岛市党部图书馆。青岛解放后,将其改为青岛市人民图书馆,1950年迁至茬平路、鱼山路,1992年迁至延吉路新建的馆舍。

其南邻也是一栋德式老建筑,在德占时期的1912年之前是时尚的“橡树饭店”(见下图)。后来改在广西路上的“红房子”继续经营。

现在的年轻人很少有人知道这座正对着老市府、标记为湖南路16号的建筑是当年的青岛市民政局所在地,当然更少有人知道,这是德商始建于1913年春天的一间公寓式酒店,因业主叫William·Katz(威廉姆·开治),于是酒店的名字就叫“开治酒店”,一年半以后,酒店刚刚建好,这座城市就被日军占领,于是,这座酒店也就成了日本人的战利品。1914年日占青岛后,日本侨民迅速增加,1905年以后青岛餐饮业的市场需求便明显增大。抗战胜利后曾被中国银行的一位高级职员用4000银元买下,成为私人住宅。

因该酒店建在山坡上,这座楼呈规则的前后叠错式,“来此就餐的食客们可以通过旋转式楼梯,从典雅华贵的酒店楼上穿过亨利王子饭店(即现栈桥饭店)的屋顶,看到辽阔的威廉皇帝海岸海景。”从这段史料的记载中,可以明显地看出当年这座酒店的华贵和繁荣。

使我感到不解的是,如此优越的地理位置,如此独到的一处建筑,为什么非但没有很好地利用起来,反而如此地破败?

现据青岛媒体报道,这座历经百年沧桑的老楼,于2011年经过整修一新而变身为一民营中医院。

市民政局(开治酒店)旧址往东不远,是一栋看上去普遍的住宅楼,门牌号是湖南路14号,孤零零地立在湖南路与日照路口——

有文字资料记载,日本统治青岛时期,日本陆军的特务机构已在青岛开展间谍活动,联络点在湖南(北)路14号。这栋楼没有院落,临街的门紧闭,一点儿声息也没有,给从一种很神秘的感觉,不知它是否是文字记载中所述的“14号”?

我们的目光越过湖南路,很快就可以看到眼前的这栋建筑——

它的门开在沂水路14号,从门口的标牌上得知,这是英国领事馆旧址。

上图是领事馆旧影,从新旧照片的对比中,可以看出,二楼的阳台被拆除了。

其实,这并不是这栋楼最早的主人,据史料记载,这栋楼的真正主人是1879年出生于德国、不到30岁就来到青岛的律师和公证人齐默尔曼,他除了从事法律方面的工作,还相继担任福柏医院(青岛市人民医院,现在改为口腔医院)的董事会主席和登山、狩猎等多个民间协会的负责人。1910年齐默尔曼开工为自己建造这座办公兼住宅楼,可以称得上青岛最早的律师楼。当时,在这座律师楼附近,还有一个博物馆的建设计划,可是为什么博物馆没有建成,齐默尔曼为什么会在这样一个靠近总督官署的区域建造自己的私人建筑,没有找到相关的记载,当然,这位律师先生他更不能预想在未来的7年以后会有一座法院矗立在他家的对面,更没有想到,在这座法院落成投入使用后不久,他已经成为了占领青岛的日本人的战俘。其实,这栋建筑的意义,就在于由于它的出现,界定了总督官署广场东面的边界,一直到几年以后的胶澳法院和开治酒店陆续建造起来,才共同完成了总督官署前面这个行政广场的概念。

尽管标示牌上显示英国领事馆建于1907年,可从上述文字的记载来看,它初建时肯定不是这里,史料表明,1907年5月17日英国政府在青岛设立的是领事代办,至于设在何处没有找到记录,这个临近德国总督府的沂水路肯定不会给它留出一席之地的。1911年,因“领务扩展”和“商务侨务”的发展,英国驻青岛领事机构升格为副领事级,到了1922年,才升为领事级。1932年,英国领事馆曾一度迁至湖南路9号。1935年,领事馆又移回沂水路14号,1938年,领事馆在迁入沂水路12号仅住了一年于1939年再度搬回沂水路14号。抗日战争胜利后的1945年12月,曾经在战争期间一度关闭的英国驻青岛领事馆在此处恢复馆务,直到1951年4月21日馆舍被新中国的青岛市政府收回,英国领事馆才完成了它的使命,成为了我们今天谈论青岛历史的一个话题,也因此而丰富了湖南路的内容成为了这座城市的一笔宝贵的遗产。

日照路(上图)作为市政府广场前那“八”字的一捺,与作为一撇的莒县路不同,莒县路的两边全是临街的建筑,而日照路的两侧是风格不同的围墙,这不仅使这条马路有了一些雅致,也使它安静了许多。记得当年我们年轻时谈恋爱,一般都愿意到类似这样的诸如青岛路、日照路等僻静的马路边,在树影的暗处低语倾诉着相互的爱慕,这显然与现在的年轻人的恋爱方式是大相径庭了。

从上面这张照片看,路东侧的围墙里也是一处庭园。

这处庭园是附属于湖南路10-12号楼的(上图),我有个同事曾经住在湖南路10号的一楼,从楼梯下去有个挺不错的地下室,从地下室的南门走出去,就是这个像样的庭园。

湖南路10-12号楼座花园围墙

这也是一座具有百年历史的德国老楼,我们现在看到的,是2009年10月份整修后的样子,我觉得这种整修是失败的,它破坏了这座建筑的本来面貌。

这是当年这栋楼建造时的照片,其角度是从海上往北看。

有资料显示,这栋楼所在地块在德占时期属天主教圣言会所有,1899年10月教会通过拍卖竞得了日照路、江苏路、湖南路合围的这个三角形地块(见上图左下角箭头所指)。这栋楼的建造时间因为缺乏史料记载而无从考证,不过据一些史料综合起来分析,这栋楼大约在1909年之前,最晚不超过1910年就已经建成了。

上世纪30年代,这里成了福柏医院(现为青岛口腔医院)的德国大夫们租用暂居的公寓,后来这些大夫也利用这里开办诊所,进门为门诊部,楼上是住院部,而南面就是我们上面说的一个较大的庭院,树木丛中置有桌椅,病人可以在这里散步、晒太阳。二战结束,这里曾是挪威驻青岛领事馆。

可是现在这里却大门紧闭,默默无语地观看着过路的行人,难道它希望人们把它忘记了吗?

与它紧邻的湖南路8号是青岛天主教会宿舍旧址

从8号楼西楼道口上方花岗岩饰石上可以清晰地看见“1899”字样,其东边的湖南路6号楼道口上方(下图),一块同样的花岗岩饰石上也镌刻着“1899”的字样,也有资料说这是青岛天主教主教安治泰的住宅。

湖南路6号楼道口

其实这是一栋楼,只是分别有两个楼道口——

1900年时的安治泰公寓楼全貌

1914年时的安治泰公寓楼(资料片)

说到这个安治泰,我们有必要稍为地介绍一下。1875年,部分德国天主教徒于荷兰纽斯河畔的斯泰尔成立了旨在培养海外传教士为目标的天主教斯泰尔修会。1879年,修会开始派遣人员前往中国,这其中有个叫作安泽尔的28岁年轻神甫,此人就是之后德国在华最著名的传教士、占领胶州湾最主要的支持者安治泰。1897年11月1日深夜,正在钜野县一教堂中留宿的两个传教士被谋杀,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曹州教案”。此时,安治泰正在柏林,他立即向德国政府建议,利用这个机会占领胶州湾。14日,德国远东舰队占领胶州。1898年3月6日,清政府割让胶州湾的《胶澳租借条约》在北京签订,青岛就沦为了德国人的统治之下。

当时建造这栋楼宇时,整个前海沿还是一片等待开发的荒凉海滩,这是德国占领胶州湾后最早建造的建筑之一。从下面这张照片中,可以看出这栋楼当年在江苏路的位置(下图左)

可是,我们从上面这张照片看,楼宇中间塔楼的尖顶不知何时被拆除了。多亏近几年青岛市政府开始重视保护老建筑,因为保护了这些老建筑,就是保护了这座城市的历史。为了在修复中恢复这栋建筑的老样子,房屋管理人员经过长时间的寻找,终于从一本有关青岛老建筑的书里找到了一张这座老楼当年完整风姿的老照片,依据这张照片的样子,专门从曲阜找来擅长烧制中国传统灰砖和抹灰的技工,还从曲阜运来特制的灰砖,通过特殊工艺将这些灰砖“做旧”,使整个建筑恢复了原样。青岛晚报对此做了详细的报道——

以下是这栋楼整修后的面貌——

现在回首把湖南路10-12号楼与这栋楼做个比较,可以发现其建筑风格明显比6号楼平淡很多。据专家介绍,从纯建筑艺术角度看,湖南路10-12号公寓要逊色于安治泰主教公寓,尽管这两栋楼的建筑年代相距也就是十年左右的时间,可10号楼体现出的是一种简约的设计手法,因为在此时更加实用化、现代化已经成为了青岛德国建筑的一种潮流。

与湖南路6号隔着湖南路相望的是一个别致的院落,我原先仅知道它是青岛市电业局疗养院,在文革期间,我们学校进驻的工宣队就是电业局的师傅,我曾经跟着负责我们班的那位林师傅来过这里。现在因为关注湖南路也就关注了这个现在是江苏路4号的地角。

经查阅资料,在这个地角,德国总督府1901年为帝国大法官魏尔克建造了大法官 住宅(见上图右上角小图,其位置系大图中深色楼)。和许多青岛早期完成的建筑物一样,这所住宅同样带有明显的临时应急色彩。房子采用了中式的黑砖灰瓦。但体现出开放姿态的木结构游廊、对外立面的简单装饰却都是典型的欧式风格,折衷式的灰朴造型与后来青岛洋溢着德国风情的建筑基调似乎格格不入,这大概也是由于当时尚缺乏适合的建筑材料所造成的无奈选择。

魏尔克在1900年2月来到青岛,接替了1898年夏就任首席大法官的格尔皮克博士,1902年魏尔克完成使命而易位于克鲁森博士。直到1906年位于俾斯麦路(江苏路)与阿尔布里希特街(齐东路)路口的私宅完成前,克鲁森一直住在这座住宅里。

这是江苏路南端的一张老照片,图中左一的建筑是湖南路6号,左二是江苏路4号即大法官住宅。从这张照片也可以看出,那时江苏路东侧还是一片处女地。

关于这栋楼的资料在1914年之后就没有看到记录,更不知它在何时被拆除,多亏当年还留下了这栋楼的照片资料,不然的话,江苏路4号这个位置的早期历史恐怕就会永远是一片空白了。

疗养院的西邻是湖南路11号,从院门口的“历史优秀建筑”标示牌上看到,这是建于1924年的“黑氏饭店旧址”。近年来,由于青岛市重视了老建筑的保护,于是对这些老建筑的研究也多了起来,湖南路11号的身世也由此而逐步地被挖掘了出来:这是一个叫里特豪森的德国商人在1901年建造的私人住宅,这样,一下子就把这栋建筑的建设年代向前推进了23年,如果这段史料能得到印证的话,那这个标示牌也要改写。据说早年这里曾是一家法国洋行,1924年此处开办了黑氏饭店,1932年黑氏饭店经营不善倒闭,由一位名叫姜如心的医生买下这栋建筑并在此开办了以其名字命名的如心医院,专理内科,该医院当时在青岛有一定有影响和知名度。

从上面这张照片看,这栋具有法国建筑风格的百年历史老建筑仍然不失为一件艺术品,只是因为绿树的掩映,我们难以看到它的全貌,这样倒更显出了她的典雅和妩媚。现在这里成为了青岛市市南区机关幼儿园。

这栋楼西侧的湖南路13号,是从烟台来到青岛的美国传教士卑尔根于1899年建造的房子,现在这里是一栋民居——

与13号西邻的15号院(上图),是孙运璇故居。孙运璇是中华民国著名的技术官僚、知名政治家,曾任中华民国交通部长、行政院长、台湾海基会名誉董事长。他20世纪40年代曾在青岛工作和居住,1945年抗战胜利后,接受了恢复和发展台湾电力的任务而从青岛去了台湾。2000年6月,87岁高龄的他曾回青岛祭祖和观光,在青岛市台办工作人员的陪同下重温了他的父母和家人曾经居住过的住所。2006年2月15日病逝于台湾,享年93岁。

孙运璇故居旧影

湖南路(江苏路-龙口路段)平面图

江苏路至龙口路段的建筑基本上保护得还是不错的,虽然有些建筑由于缺少历史的记录我们缺乏对她们的了解,但她们的存在已经把湖南路的这段历史承载了下来,或许随着对这座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和挖掘,这些建筑背后的故事会被逐渐地发现,我们现在还是先来熟悉一下她们的面孔吧,从这些建筑的艺术中去享受那种独特的凝固艺术的美——

位于江苏路口的湖南路7号院围墙上布满了爬墙虎

墙上的那块路牌标志,也成了这条路的一个记忆。

据记载,湖南路7号(上图)是我国当代著名的文学家、书法家和教育家顾随的故居,他终生从事诗、词、曲等古典文学、佛经文学、禅宗偈语以及近唐以来书法艺术的研究、赏析、评论,造诣极深,“与天、地、人、物俱在,达到最高境界。”

这是湖南路5号楼(上图)。有资料披露,有一位苏联人曾于1935年在此开办了一家“高加索饭店”,何时停办的没有文字记载。嵌在石墙上的那道门,它是用来做什么的呢?

南路4号是英国汇丰银行青岛分行(设在馆陶路)经理住宅旧址,这里先后住过四任经理,这些人都是青岛欧侨中的重要人物,因此这处私宅当时也成为青岛上游社会社交的重要场所。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本当局将未撤走的英美人都关押在这里,这座别墅俨然成了一座集中营。

从江苏路上看这座建筑,浓密的爬墙虎为这栋楼蒙上了一层神秘的色彩。

湖南路3号,是一座历史比较悠久的幼儿园,今年,他们刚刚庆祝了建园60周年——

继续往东走,看到了湖南路1号,不知这栋建筑的来历,但还是驻足看了许久,倒不是因为这栋建筑的特殊,而是看到了这个1号,就预示着我们已经走到了湖南路东头了。

确切地说,这应该是湖南路的起始,青岛的门牌顺序都是有规律的,东西向的路从东头排序,北侧是单号,南侧是双号;南北向的路从南头排序,东侧是单号,西侧是双号。

站在湖南路起始点向西望去,湖南路掩映在一片法国梧桐树中,煞是美丽,还是把这些景致拍下来吧,拍下的不仅是这种美丽,还有自己那种恋恋不舍的心情,就像舍不得离开一位美丽妩媚的女子一样,满怀着无限的深情和惆怅。

其实,不仅湖南路上有着这样美丽且附有许多故事的建筑,在与她接壤的龙口路、黄县路上也有着许多附有传说的建筑,比如龙口路上的华岗故居,黄县路上的老舍故居,还有湖南路周边的广西路上的兰德曼大楼、江苏路上的二提督楼、浙江路上的张勋公馆、安徽路上的胶澳邮局,等等,都有着这样的让人着迷的建筑。

也正因为青岛有着这样的老建筑,才使得青岛这座城市的底蕴丰厚了起来……

(全文完)

2010年12月29日收笔

2012年11月25日修改定稿

2017年5月补正

本文作者为网友“池清”,本名迟守卫,作家及文史爱好者,1976年开始文学创作,其作品先后收入山东文艺出版社的《走出故道》和《大地织女》文集、作家出版社的《青城之恋》文集。与他人合著《帝国主义与青岛港》(山东人民出版社)和《岁月》(作家出版社),经过五年的创作和网络连载,反映山东生产建设兵团战士爱情生活的长篇小说《兵团缘》,2009年由作家出版社出版。

青岛城市档案论坛公众号、青岛城市记忆头条号由作者授权编辑整理发布,转载请注明!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路军任上被查,6天前还曾公开出席活动

路军任上被查,6天前还曾公开出席活动

中国青年报
2025-11-18 20:50:08
2025年全球游客访问量最高的国家/地区

2025年全球游客访问量最高的国家/地区

常涤非观点
2025-11-13 09:11:17
“漏奶风”女装火了,比巴黎世家还炸裂!

“漏奶风”女装火了,比巴黎世家还炸裂!

首席品牌观察
2025-11-15 10:51:57
受贿1.17亿、侵吞168万,黑龙江省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李显刚被判无期

受贿1.17亿、侵吞168万,黑龙江省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李显刚被判无期

界面新闻
2025-11-17 17:26:00
连波波维奇都没办法对付,伦纳德才是联盟最聪明的诈骗犯

连波波维奇都没办法对付,伦纳德才是联盟最聪明的诈骗犯

大眼瞄世界
2025-11-18 21:39:28
43岁贾玲近照曝光,穿着打扮相当朴素,减肥效果保持的很好

43岁贾玲近照曝光,穿着打扮相当朴素,减肥效果保持的很好

阿废冷眼观察所
2025-11-19 00:56:05
上任1个月,刘小涛省长连赴苏北四城,透露什么信号?

上任1个月,刘小涛省长连赴苏北四城,透露什么信号?

创客公社-江苏第一创投媒体
2025-11-18 21:29:48
意媒:如果接受降薪,目前年薪600万欧的佩7可能与罗马续约

意媒:如果接受降薪,目前年薪600万欧的佩7可能与罗马续约

懂球帝
2025-11-19 01:05:09
刚刚,中美机器人爆发了一场论战

刚刚,中美机器人爆发了一场论战

华尔街见闻官方
2025-11-18 16:38:44
中方昭告192国,琉球主权已定,日本自卫队叫板:已做好开火准备

中方昭告192国,琉球主权已定,日本自卫队叫板:已做好开火准备

林子说事
2025-11-19 00:46:04
一旦爆发核战争,只有10分钟自救!14亿中国人,必须学会自救方法

一旦爆发核战争,只有10分钟自救!14亿中国人,必须学会自救方法

扶苏聊历史
2025-10-26 11:35:03
王琦成功卫冕!江苏省体育局训练中心运动员包揽全运会男子链球前四名

王琦成功卫冕!江苏省体育局训练中心运动员包揽全运会男子链球前四名

扬子晚报
2025-11-18 23:19:34
你老公就在我旁边!

你老公就在我旁边!

果粉之家
2025-11-06 12:00:56
80岁老太感染上艾滋,女儿查看监控后瞠目结舌,连捅男保姆43刀

80岁老太感染上艾滋,女儿查看监控后瞠目结舌,连捅男保姆43刀

民间精选故事汇
2025-05-12 08:01:12
一位7年护工自白:只要老人进了养老院,九成以上就再也回不了家

一位7年护工自白:只要老人进了养老院,九成以上就再也回不了家

小怪吃美食
2025-11-14 08:01:04
德云社烧饼妻子庆生,晒全家福,烧饼基因强大,三代人共用一张脸

德云社烧饼妻子庆生,晒全家福,烧饼基因强大,三代人共用一张脸

探长影视解说
2025-11-18 16:19:32
这下没争议了!金球奖历年排名榜来了:你真确定梅西压住C罗?

这下没争议了!金球奖历年排名榜来了:你真确定梅西压住C罗?

体坛八点半的那些事儿
2025-11-18 15:22:05
交易的味道,交易秃鹫们正围绕着国王队的这位球员转投其他球队

交易的味道,交易秃鹫们正围绕着国王队的这位球员转投其他球队

好火子
2025-11-19 01:05:12
胡春华发表署名文章

胡春华发表署名文章

社评
2025-10-31 10:11:37
国家终于不再原谅王濛,77枚金牌不是万能,狂妄自大只会被抛弃

国家终于不再原谅王濛,77枚金牌不是万能,狂妄自大只会被抛弃

凡知
2025-07-29 02:12:19
2025-11-19 07:28:49
青岛城市档案论坛 incentive-icons
青岛城市档案论坛
了解青岛历史,回顾城市变迁
2116文章数 5997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艺术要闻

启功:我是画家,但书名超过了画名

头条要闻

27岁女孩家门口遇害 妈妈痛哭:墙上还有女儿血迹

头条要闻

27岁女孩家门口遇害 妈妈痛哭:墙上还有女儿血迹

体育要闻

结束最后一次对决,陈梦和朱雨玲笑着相拥

娱乐要闻

宋佳夺影后动了谁的奶酪

财经要闻

中美机器人爆发了一场论战

科技要闻

谷歌CEO警告:若AI泡沫破裂,没公司能幸免

汽车要闻

硬核配置旗舰气场 岚图泰山售37.99万起

态度原创

艺术
本地
数码
家居
游戏

艺术要闻

启功:我是画家,但书名超过了画名

本地新闻

这档古早综艺,怎么就成了年轻人的哆啦A梦?

数码要闻

苹果揭秘3D打印技术 用粉末“堆”起Apple Watch表壳

家居要闻

彰显奢华 意式经典风格

魔兽世界:时光服正式开服,排队时间增加,联盟成香饽饽!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