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日里,你都是在哪个平台看直播卖货?
无论是以淘宝、京东、拼多多为代表的电商巨头,还是以微博、微信为首的社交平台,或是以快手、抖音、B站、小红书为主的内容平台,都觉得直播电商和自己的原有业务有点关系,不能坐视不理。
事实上,除了平台外,MCN机构是这些直播内容背后的另一大组织者。
在中国,MCN机构帮助网络内容创作者解决推广和变现问题,还开放自身资源,为网红提供生产支持和账号代运营等服务。
它们相当于网红主播的经济公司,例如,李佳琦背后的“美One”,支撑着薇娅的“谦寻”,张大奕的“如涵”,等等。
虽然MCN机构默默地躲在主播的背后,却是人、货、场的枢纽,对接用户、主播、商家与平台。
目前,各大平台陆续推出了MCN机构的招募计划,吸引优质的MCN机构入驻。在“风口”面前,电商业态下的直播MCN机构会迎来新的爆发期吗?
一方面,直播平台的数量增加,为MCN机构带来更多机会,尤其是对准备进入的、新晋的,以及处于初创发展期的MCN机构来说,是一个获得机会的窗口期。
另一方面,直播平台越来越多,对于中小MCN机构而言,烦恼也随之而来:带货内容千篇一律、红人流量被其他平台分散、平台内容投放不精确等。
“每个平台会有主流客群的差别,选择错误平台会对打造网红有负面影响。”崔丽丽认为,随着直播平台变多,网红主播的个性也日益丰富,MCN机构面临着“N对N的匹配”难题,即如何把产品对应到网红主播,再把网红主播匹配到平台。
隔着屏幕卖货并不新鲜。
十几年前,大爷大妈们隔着电视屏幕,感受“八件套99带回家”的诱惑。如今,电视购物摇身成了电商直播带货,只不过这一次是在手机上,看网红们卖货。
相比高壁垒的电视购物,直播带货的门槛更低。在这样的背景下,一大波MCN机构如雨后春笋般在杭州、广州、成都等城市出现,主要业务是帮助商家对接抖音、淘宝或小红书上的主播,从中抽取主播抽成或服务费的差价。
值得注意的是,有不少网红运营公司都是做着“空手套白狼”的美梦。相比于有流量、有资金、有技术能力的头部MCN机构,底层的MCN机构更像是着急拉商家入坑的网红销售中介。
而对于品牌商家而言,如果没有找到合适的主播与平台,赔钱的可能性非常大。
义乌一家装饰品工厂的老板告诉零售君,由于看好电商带货行业的发展,从去年4月开始,在快手上找了一位主播帮忙带货,最后货没带出去,反而亏掉了60万直播电商的本质是精准广告和营销,但是立足点在于帮助消费者识别各种好货。一旦出现MCN机构选品把控不严格,只要给钱,就找网红直播卖货的情况,消费者将面临被割韭菜的风险。
人们发现,除李佳琦、薇娅之外,还有直播达人模式、店铺直播模式、产地直播模式等多元玩法。
它们有的形成良性循环,影响力及商业价值翻倍增长,有的快速燃尽,短暂闪烁后黯然离场。在电商直播近3年的发展过程中,有一个趋势从未发生改变,那就是逐渐靠近货品源头。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