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很多家长都辅导过孩子写作业,比如在晚上做作业的时候,坐在孩子的身旁,看着孩子做完为止。他们会认为孩子缺乏自觉性,非得有人逼着他,他才写作业。
那么,当父母每课必问,还跟孩子一起复习时,基本上都会出现孩子哭哭啼啼或者沉默不语的不配合现象,然后是以父母的大怒而结束,而孩子的功课永远没有进步。
来源摄图网
事实上这个是家长在学习,而孩子每天晚上做的事情,其实就是在证明没有人能够逼我学习。只要爸爸妈妈还在逼孩子学习、逼孩子表现好,继续辅导他做作业,孩子的表现就会继续差劲。这是为什么呢?
01家庭教师身份涉及到了权力之争
因为父母的介入,会让孩子感觉自己被父母控制。而孩子便不由自主地想抗拒父母的控制,反抗父母的标准。这里面就产生了权力之争。
父母其实根本控制不了孩子,这个是一个铁定的事实。但是仍然有好多家长不相信,撞得头破血流,跟孩子的关系越来越差,而学习仍然未能提高上去。到了青春期,孩子就会更加用各种表现来表达他内心的这种抗拒。
来源摄图网
父母都是为孩子的将来过分担心,想通过辅导孩子来增加孩子的责任感,用强调学习来增加孩子对未来的责任感。而不管哪一种,父母如果扮演家庭教师的角色都会增加孩子压力,激化这种权力斗争。
父母做孩子的家教通常都容易失败,即便父母本身是老师。因为孩子会抵触,不想用功学习,觉得学习不是自己的事情了,导致厌恶学习。
事实上爸爸妈妈只要做好自己就够了,读书是孩子的事。你要让他自己建立学习乐趣,你要做好鼓励和激励,而不是参与。
如果孩子在学习上有特定的困难,我们可以找家教来辅导或者报辅导班。而不是逼着他和监督他,进入权力之争的漩涡。并且和孩子说清楚,如果你不想用功,没有人会强迫你,这全靠你自己,你来决定你要不要用功学习。
来源摄图网
02父母的介入使孩子失去了学习乐趣
家长们会给孩子报一些兴趣班,比如让孩子学习乐器。很多孩子喜欢玩乐器,但是不愿意认真投入地练习。而当父母插手介入施加压力的时候,结果就把孩子本来很享受的事情变成了令他们憎恨的工作。
其实,我们做好父母的角色就行,要让音乐老师去激发孩子练习。也就是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情,做到自己不进入孩子的事情。
并不是说完全把孩子扔给学校的老师,或者说扔给教音乐的老师,或者扔给乐器不闻不问。而是说作为父母不应给孩子过多的压力和批评,而是给予鼓励和激励。
来源摄图网
例如父母可以制造让孩子一起共同表演的机会,而这种表演是不带评价的,也不带激励,完全是一种享受。以音乐激发快乐为目的出发点,使音乐变得非常有价值了,而不是让孩子憎恨无休止的练习了。
所以,很多时候我们需要留心什么是孩子自己的事情。我们要完全把处理这件事的权利交给孩子们。
最后,孩子的事情交给孩子自己办,父母的过分担忧和过度控制只会将问题复杂化。父母做得最多的应是鼓励和激励,不断激发孩子的内动力,只有通过他们自身努力才能最终实现美好的愿景。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