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姓氏名字之演变也是如此。上古时期,中国姓氏以姬、姜为最多,当时的名有两个的,也有三个的。秦汉时期,中国人姓名深深受到儒家思想影响,为了表示对先辈的尊重,每代人的“字”都遵循伯叔季仲的规矩,例如,司马懿字仲达,其长兄字叔达,以此类推。不过大体上,每个时代的姓名都有各自的特点。
魏晋时期,整个社会的思想比秦汉时期更加开放,魏国陈思王曹植“茫茫原隰,祁祁士女,经彼公田,乐我稷黍”这种大胆的描述,就是反映。与此类似,人们的姓名也不再那么古板,不再严格遵循什么规则,而是喜欢使用溢美之词。例如,人们熟知的荀彧,“彧”字的意思就是有文采,可见荀彧家人为他起名时,希望他将来在文学上有造诣。
唐朝时期,中国社会空前发达,民族自信心很强,这同样反映在起名字方面。例如,唐朝时期的女性,有许多都是单姓复名,这是社会开放自信的标志之一。《唐代墓志汇编》中,出现了“枝枝、桃桃、雅雅”这样的女性名字,这在唐朝之前的社会里是不能想象的。唐朝之前,女子通常无名,只有姓氏,例如王氏、李氏,等等。
由此可见,一个时代的姓名特点,在总体上往往与这个时代的时代背景和文化特点有关。越是发达、开放、自信的时代和社会,人们的姓名就越多种多样,越能打破常规;相反,越是闭塞、落后和不自信的时代和社会,人们的姓名就越严肃、深沉、单调和无趣。
中国建国之后,人们取名字就有很多特点。那时候全国各地开始大搞建设,所以许多父母就给自己的儿子取名为建国、建疆、建新,而给自己的女儿取名为爱华、爱玲、爱义,等等。因此,那个时代,同名同姓的姓名通常都是王建国、张建国、李建新,等等。
改革开放以后,中国迅速崛起,民族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越来越强,因此人们在取名字的时候,也就有了变化。那时候的人们不再喜欢拘泥于建国、爱华这样的名字,而是会取文魁、思韵、巧荣这样更加多种多样的名字。再后来,随着中国崛起,民族自信心越来越强,许多人会以“果果、瓜瓜”甚至“宝宝”这样的名字,来当大名,这就是时代自信的标志。
不过,即便如此,因为我国人口众多,同姓同名的情况依然非常普遍。中国姓氏人数排行榜中,王姓、李姓、张姓、赵姓这几大姓氏,一直都名列前茅。因此,这几个姓氏的人,也更容易与他人重名。根据笔者了解,目前中国同名同姓最多的3个姓名依次为李强(230717个),王敏(223592个)和李敏(223469个)。三个姓名都分别有几十万人重名,数量如此之多,或许大家身边都遇见过。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