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个长篇系列,哈叔不知道自己能不能写完,毕竟受限于天赋与精力,哈叔自己学习的进度比较缓慢……
这个系列涉及但不限于以下内容:
音乐欣赏
音乐史
声学(音乐声学、心理声学)
音乐工业(及市场)
乐理
乐器演奏
作曲
作词
编曲
配乐
舞蹈相关理论
舞台演出理论
自学经验
入门乐器
大概会有10到20篇……
写这个系列的目的,是为了和大家分享,同时也是为了逼迫哈叔自己继续学习。
毕竟最近真的很懒……
这是第一篇,谈一谈哈叔为什么要学习乐理,推荐一些入门的书籍,让大家对音乐有一个基本的了解。
因为哈叔是一名理科生,半路出家,而且视唱练耳一塌糊涂,所以只能说是抛砖引玉。
欢迎写文来辩。
(想看书单的,请直接翻到第三、四部分)
一、听音乐,我们听的到底是什么?
我经常会胡思乱想一些问题,而有些问题实际上没有答案。
譬如这个问题。
一千个人,大概会有一千个答案。
但作为一个理科生,哈叔始终有一种并不一定正确的偏执,那就是所有的问题,最终肯定有一个能让所有人认同的解释。
但是,这个解释在哪里呢?
没有。
和一个朋友聊天,他出生于一个音乐世家,父亲却是一名喜欢音乐的物理学教授,曾经在管弦乐队当指挥、吹长笛。老爷子很不爽的说:“搞音乐的不懂物理,搞物理的没时间搞音乐。”
而我这位朋友告诉我说:“国内音乐教育水平非常落后,学音乐的都是智商低的,因为艺术生往往是学习不好才会考虑,所以他们搞不懂太复杂的理论。”
有点开地图炮,但是后来觉得好有道理……
这真的是国内的国情啊……
基于这种现状,于是我决定自己寻找答案。
第一步,就是学习。
哈叔有独特的学习方式,那就是如果我想要学什么,我就写什么。
写作是一种逼迫自己拼命学习的方式,而学完东西立刻在自己的小说里用上的感觉,不要太爽!
还记得当初写《懒神附体》的时候,爬了无数的技术资料、科技新闻和地缘政治,那本书到了中后期简直有一种开了上帝视角的感觉,在自己的脑海里模拟各种科技的发展和地球的变迁,简直像是创造了一个全新的世界,那种爽,没有写过书的人,估计永远也无法了解。
而最有趣的是,那本书(我将其定义为近未来幻想类小说)中的预言,多年之后,很多竟然都应验了……
譬如无人机夜间表演、譬如天眼系统、譬如重启太空竞赛、争夺量子霸权……
前段时间《蜘蛛侠》上映,还有粉丝就跑过来对我说:“哈叔,他们的无人机大战抄袭了你的无人机创意!”
摊手,创意这东西肯定不是抄的我的,但那时候还是感觉……哈,四年之后,他们终于想到了,还算是有点水平。
说这么多,并不是要自吹自擂(其实就是),而是说……
我这个从来不喜欢重复自己,不喜欢写同样题材的业余扑街写手,又找到了作死的新方式。
就在那一天,我的魔手,开始伸向了音乐。
于是,我这个连竖笛都不会吹,每次音乐课都在一旁懵逼看着别人的音痴,做了一个在网文史上空前,也可能绝后的决定……
成为偶像(划掉)写一本和音乐相关的专业类小说!
这本小说里面,除了部分翻唱之外,所有出现的音乐,词曲都自己写,小说写完了,出一张专辑自己出道!
结果到现在,词写了几十首了,曲一个也没完成,成绩果然也扑成狗……
音乐这东西,对没有天赋的人来说,真的好难……
二、学习音乐相关理论(并非狭义上的乐理)有什么用?
现在是一个实用主义的社会。
所以很多人学东西之前,都会问一句,有什么用。
那么,学习音乐相关的理论,有什么用呢?
其实,对一个普通人来说,没什么用。
但请设想这样一个场景。
两个人一起去参观了故宫。
一个在去故宫之前,看了所有关于故宫的纪录片,研究了各种文物的历史,各种藏品的前因后果。
一个在去故宫之前,都会把故宫俩字念成“敌营”。
同样买票进去,参观完出来,一个觉得自己经历了一场视觉盛宴,知识风暴,爽得无法自已,甚至想要在里面再呆三天。
一个觉得:“唔,看了一堆锅碗瓢盆,早知道不来了,浪费了一天的时间。”
人看到的世界,其实都是一样的。
但真正的“体验”,来自于知识。
没有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也没有鸟用……
音乐也是如此。
同样听一首歌,别人听完之后,会分析调性、曲风、曲式、旋律动机、展开方式、和弦走向、编曲思路、演唱技巧,听完之后洋洋洒洒说上大半天。
而我们这种音痴……
奈何本人没文化,一句卧槽走天下。
如果你觉得一句卧槽已经足以行走天下了,其实现在就可以关了。
因为哈叔之后推荐的东西,真的很硬核,我觉得应该是一名音乐类相关学生,大概四年的理论课程的量……
我自己,也在非常艰难的前行路上,毕竟并非从业人员,很多东西都只算纸上谈兵。
当然你也可以顺便点个收藏,拓展一下视野(永远不再打开)。
毕竟听音乐的人那么多,了解音乐的人却那么少,甚至想要了解的人都那么少,冷门到让人发指。
但,对音乐有了最基本的了解之后,至少这种问题,你就再也不用问,也不用点开了。
除非你想去看热闹……
三、音乐的本质是什么?(从理科生的思维,如何入门音乐坑?)
作为一个理科生,我一直觉得,音乐应该是有一种物理的、生理性的解释。
没错,有的,和音乐最为相关的是声学和它的两个分支:音乐声学、心理声学。
所以从理科生的角度,其实最应该先读的是声学相关的书。
1、最效率的硬核方案
声学相关的书,我买了两本,看完之后我就后悔了……
后悔为什么我不早点看!
果然理科生还是要从这种角度来理解音乐好不好!
之前那些云里雾里的东西,豁然开朗!
主要推荐的是下面这一本:
下面这一本作为补充,其实上面那一本已经足够了:
看到这里是不是已经想要点X了?
呃,这两本书确实有点难,我后来觉得从这两本书开始看起是走最少弯路的,但是从学习曲线上来说,就一点也不友好了。
没关系,上面是硬核方案,我们还有替代方案。
2、替代方案
当初为了学音乐入门,不知道在知乎上爬了多少帖子,但是正如我上面所说的,国内的音乐教育各种落后,而且音乐生的科学素养……emmmm,又要开地图炮了。
推荐的东西何止是良莠不齐。
但还是有干货的,经过了一番艰苦的寻找,我从一个答主的推荐里,找到了这个:
写给理工科人看的乐理(一)声学基础
https://www.cnblogs.com/devymex/p/3385179.html#4341346
这个帖子一共五章,从一到五,基本上完美地解释了乐理的基础知识(我个人认为最后写五度圈的部分描述有误,不过不影响阅读,反正看这个帖子的人,应该不会纠结这个。)对理工科来说,这个帖子,是最好的入门贴没有之一。
如果想要对音乐有最基本的了解,看完这五个帖子,基本上你就已经超过了这世界上95%的人了。
然后再去看一下这个:
看完这些,你对音乐的本质,已经有了基本的了解。
搞定了科学的问题,下面就开始玄学了。
四、自学乐理,该从哪里开始?
这也是我在知乎上搜索时间最长,坑我时间最长的一个问题。
音乐学院出身的人,很多都推荐李重光的《音乐理论基础》,而其他的人,则把这本书批判的体无完肤。
专业点的人,推荐《勋伯格和声学》,但这本书国内的版本似乎也是良莠不齐,而且并没有入门课程。
找了许许多多的教程,买了许多的书,学了很久的乐理之后,如果让我只推荐一本,像唢呐一样能从你出生吹到头七的,大概就是这本了。
但这本真的是太难了,太难了,太难了,难到哭……
没有视唱练耳基础,没有学习的环境,全靠自学,真的是对自己的折磨……
所以,虽然明知道它才是青云之梯……
毕竟对成年人自学来说,没有老师,没有基本的氛围薰陶,需要抽时间学,所以比较难上手,要求审美能力、音准把控、音色控制的乐器,譬如小提琴之类的,就别考虑了。
而键盘乐器,是实用性最强,对学习乐理最有用的乐器。
而且成年人,不用考虑太多未来能不能学好之类的,会就行了。
哈叔是直接买了台卡西欧入门电钢,2000+价位。(几大电钢品牌里,卡西欧低端产品性价比最高)
但是和上面所有的东西一样,这里也有替代方案!
苹果自家的音乐类APP——库乐队!
新建一个歌曲,打开钢琴界面,你就可以开始学习了。
推荐在ipad上使用,按键面积更大,体验更佳。
最初的时候,一边学乐理,你需要一边在键盘上弹一弹,听一听到底怎么回事。
音阶、音程、色彩、和弦……
但真正要掌握乐理,就不是库乐队能满足的了,你需要真正自学乐器。
这个也是一个大坑,哈叔在后面的文中再写。(想想这个工程,就头皮发麻)
今天,就先写这些,算是一个入门,一个提纲。
六、你下一个烧的,何必是器材
真不知道,有多少人能够看到这里。
毕竟哈叔这个书单推荐真的是太硬核了……
其实很多人,对音乐没有审美,没有了解,甚至没有了解的欲望。
归根究底,是因为国内音乐教育的缺失……
谁还没被挤占过音乐课啊。
(隔壁体育课暴风哭泣)
看看网络上,讨论“发烧器材”的帖子,数也数不清楚,大佬们谈论起器材,头头是道。
但是提升器材之后,听的是什么呢?
听的是渡口里青蛙叫了几声?
听的是“高音通透,中音甜美,低音浑厚有弹性”?
听的是“声场开阔、结象清晰、定位精准”?
每次看到老烧们像模像样的这样评测各种器材,说来说去却只有这种说辞时,哈叔都会慈爱一笑:“呵呵,好可爱的猴子。”
不断的发烧,听的应该是气势恢宏的交响乐中,那悄然出现,又悄然消失的一缕笛音。
因为有了它,便如蓝天之中,多了一只翩然而过的白色惊鸿。
不断的发烧,听的应该是弓弦上震颤的一丝丝音色变化,便像是电影演员面上一闪而逝的微小表情,却直接进入了人的心里。
每一次升级发烧装备,为的是让音乐给你带来更多的感受。
而现在,对很多人来说,器材成了结果,音乐却只是验证器材的手段。
有了最好的器材,你却不知道该听哪里。
果然,小时候缺的课,长大了都要自己补上……
要么用钱,要么用脑子。
如果你觉得,听歌总觉得少点什么。
下一个烧的,何必是器材。
也可以是这几本书。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