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19 美国B-52“同温层堡垒”轰炸机
B-52绰号“同温层堡垒”,是美国波音公司研制的一款八发动机远程战略轰炸机,主要用于替换之前美军装备的B-36轰炸机,于1955年开始服役。
B-52轰炸机三视图
研发历史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下简称二战)濒临结束时,美国计划研制一款重型战略轰炸机,当时的航空装备司令部(AMC)接到美国陆军航空军(USAAF)的指示,着手策划新一代战略轰炸机的研究与开发。
根据美军在二战中对德、日进行战略轰炸时所获取的经验,当时普遍采用的B-17、B-29等旧式轰炸机在实战环境下几乎都存在着航程不足和飞行升限较低的缺点,而且对前线机场的依赖过高,也容易遭受敌方防空火炮甚至新式地对空导弹的打击等种种问题,美国军方认为有必要研发巡航速度更快、升限更高以及航程更长的战略轰炸机,以配合新时代洲际战略轰炸的需求。
1945年11月,美军对新型轰炸机提出了一系列具体性能要求,其中包括作战半径5000英里(8050千米),在34000英尺(10363.2米)高空时能以300英里/小时(482.8千米/小时)的速度飞行,载弹量达10000磅(4536千克),机组人员5人,且能有条件扩充到6人。
B-52轰炸机
B-52的最早工程设计草图
TIPS:
德国在二战末期曾研发出世界第一种用于实战的防空导弹——“莱恩儿女”。
这款新型轰炸机的定位是第二代洲际轰炸机,主要用于替代B-29、B-36等上一代使用活塞螺旋桨引擎提供动力的战略轰炸机。值得注意的是,B-36当时甚至还未进行试航,由此可以看出美军对新型轰炸机的迫切需求。新轰炸机的设计思想与B-36完全不同,它将用于美苏冷战升级、新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时对前苏联本土进行战略轰炸。而这款轰炸机的作战半径应该超过所有护航战斗机的航程,使用遥控炮塔(减少自卫武器的操作人员)构成360度无射击死角火网用于自卫,相对之下前一代的轰炸机一般只依赖优异的高空、高速飞行性能来规避或逃脱敌方的防空火力或战斗机拦截。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