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中国广告起源于何时吗?其实早在奴隶社会以前,中国就已经出现了市场交易,于是广告也就作为商品交换中必不可少的宣传工具而发展起来了。随着封建经济的发展,广告的形式和技术都有了很大的发展。从战国到隋朝年间,出现了悬帜广告、悬物广告等形式。到了唐宋时代,广告形式更加丰富,出现了灯笼广告、旗帜广告、招牌广告、音响广告等。而宋代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不仅展示了当时汴京的繁华,也展现了众多商店使用招牌和悬物、悬帜为幌子的情景。所以今天就让我们通过《清明上河图》来发现那个时代的广告形式吧!
1、招牌广告
画面中的三个招牌分别是“孙羊店”“正店”和“香醪”,但其实这三个招牌都属于同一家店,即“孙羊店”酒楼。“正店”表明这是东京七十二间正店之一;而“香醪”的广告灯箱则表明本店出产的美酒品牌;而“孙羊店”三个大字酒旗更是用长杆挑出,突出了其招牌。
2、旗帜广告
旗帜广告,顾名思义就是用旗帜做广告,尤以酒旗最多,以致诗人有“酒旗风”之说。如图,这种旗帜又叫幌子。
3、悬物广告
悬物广告是一种靠陈列商品样式来招徕顾客的广告形式。商贩摆出商品实物,让买者观看挑选。如图,箩筐比一般箩筐要大,且箩筐中放置石头来固定箩筐。所以这个摆在路边的高大箩筐被学者认为是出售箩筐店铺的实物广告招牌,即悬物广告。
其实不仅上述几种广告形式,清明上河图中的广告招牌数不胜数。
“决疑”“看命”“神课”——古代算命摊子的招牌
“香饮子”——宋朝的饮料摊子
“脚店”——古代售卖酒水,供人临时歇脚的小客店
《清明上河图》中丰富多样的广告形式是当时经济快速发展的最直接表现,也是商品经济萌芽的产物。当时的一些广告形式虽然古朴简单,内容单一,却对后来中国乃至世界的广告业发展都产生了一定的借鉴意义。
今天的分享就到这啦,希望你们能够通过这篇文章更加了解《清明上河图》中的广告形式!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