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在明清两朝曾长期和西方科学保持接触,关系有时亲密、有时疏远。有人认为当时的中国没有发展出现代科学很“遗憾”,而实际上,只是必然,没有什么遗憾。
——————————————
我们先思考一个问题,宗教和科学什么时候会彻底地分离呢?
这个问题本身就能帮助我们训练科学思维,也能帮我们深入了解科学跟宗教是不是存在尖锐的矛盾。
科学与宗教的分离
首先,我们要弄清问题中关键的词,比如说什么叫做分离,那是指科学家放弃宗教信仰吗?或者说科学人士跟宗教人士分开不同的地点办公吗?
那我们先来定义一下分离。
分离就是,当我们不再用宗教理论解释现实中那些可测量的对象,而用科学方法去解释它们的时候,那么在这个对象上,我们就做到了科学跟宗教的分离。
现实中可测的对象多得不可数,当我们解释这众多对象的时候,采用越高比例的是科学方法而不是宗教理论,两者分离就越彻底。
这个过程对单个人来说肯定是渐变的,对整个社会来说更是如此。
科学家与宗教信仰
宗教是在逐渐缩小解释世界范围的,我们举两个例子:
比如之前,我们不是说过,1616年天主教会把《天体运行论》列为禁书了吗?
那这条禁书令是在219年之后,也就是1835年的时候被撤销了,这就是一个标志,也就是对太阳系内的恒星跟行星到底如何运行这件事,在这个对象上,人们普遍地不再用宗教理论去解释它们了,甚至连宗教人士都不这么解释了。
而且这件事上的渐变,甚至在解除了禁书令之后,仍然深入发展,以至于发展到了宗教团体从情感上都主动维护哥白尼和《天体运行论》的声誉。
这件事发生在2004年,那会儿学术界开始对哥白尼到底葬在哪儿这个问题很感兴趣。
因为哥白尼可以算是现代科学的开端人物,生前干了一辈子教士,教职也不显赫,去世的时候也就是普普通通下葬。等死后100年了,科学影响力变大的时候,才有人开始考证这个问题,到那会儿却没人知道他到底埋在哪儿了。
当时有人猜,大概是埋在他生前的工作单位了,就是那个弗隆堡大教堂。于是就挨个房间地查找,后来在后院的一个废弃已久的屋子的地板下,发现了一具完整的尸骨。
放射性元素测年,一看大约有500年的历史,从牙齿的磨损情况看,起码60岁以上。然后把颅骨送去做一个复原图,发现跟哥白尼生前的画像很像。2005年的时候,学术圈就严重怀疑,已经找到了哥白尼的尸骨。
最后一步确认工作是用 DNA 分析完成的,在那个时候历史研究能够用上 DNA 测序,那已经是非常前沿的方法了,从遗骨的牙齿上采集了一些 DNA,那另外的 DNA 是从哪弄的呢?哪些才是哥白尼的 DNA 呢?
那这个就是从哥白尼生前那40本藏书中挨页挨页地翻,在个别的书页里就发现了头发。
那这头发是谁的呢?
大概率说应该就是哥白尼的头发。而且还对比了不同的头发,发现都是一个人的。
哥白尼重新下葬
最终,用头发上的 DNA 特征跟这具遗骨的牙齿的 DNA 一测,发现完全吻合,这一下就确认了哥白尼的身份。
2010年5月22日,弗隆堡大教堂重新为哥白尼举行了隆重的下葬仪式,主教发言说:
今天的葬礼具有象征意义,显现科学与宗教的和解,哥白尼为当地留下的遗产不止勤奋工作,全心投入,更重要的是他的科学天赋。
你看,从1835年《天体运行论》不再被列为禁书,到2010年为哥白尼举行隆重的葬礼,人们看待行星运行规则已经做到了宗教跟科学上的分离。
但这个也只是天主教对单个科学家的态度。
我们再看看更加广泛的具有统计意义的情况,就是科学家们的宗教信仰是不是很普遍呢?
这个研究发表在《自然》上,它对比了1914年跟1998年,这间隔了84年之后,美国的大科学家对两个关键问题的看法,而且作了统计。
哪两个问题呢?
一个是对神有没有信仰,一个是相不相信存在永生。
那我们先说结果:
1914年,对神有信仰的大科学家占比27.7%,1998年这个比例降低到7%,相不相信永生这件事,从1914年的35.2%降低到1998年的7.9%。
好,咱们仍然秉承科学思维的惯性,把这名词界定清晰,什么叫大科学家?
就是美国科学院的院士,1914年统计了1000个成员,1998年的时候统计了400个成员,所以还是比较有代表性的。
这个统计同时也能回答很多人的问题,那就是科学家有没有宗教信仰,非黑即白的观点非常普遍,不少人认为,既然都是大科学家了,就不会有宗教信仰了。
其实真实情况是:
90%以上的大科学家没有,剩下少数的即便有,宗教也只会出现在他生活中的其他方面,而一定不可能出现在他研究的那个领域,否则他不可能是大科学家。
通过上面两个例子,我们同时也能感受到,宗教跟科学并没有特别对立。
宗教之间的矛盾
这跟很多人印象中是矛盾的,因为从上学起,教科书里一直说,科学与宗教有尖锐的矛盾。
尤其是小学起就学习布鲁诺为了维护“日心说”反对教会“地心说”,最终被烧死在鲜花广场的事,而且还写进了语文课本。
布鲁诺
布鲁诺确实是被执行火刑的,只是执行火刑的理由并不是他坚持“日心说”,而是提出了另外一种另类的宗教,主要是推崇古埃及的赫尔墨斯法术,认为意大利是一切罪恶的渊源,耶稣是个魔术师,魔鬼将获得拯救之类的言论。
在他崇拜的另类宗教里,还有对世界的描述,那就是宇宙没有大小之分,没有有限跟无限之分,没有中心与周围之分,而哥白尼的“日心说”就说的是地球不是中心,就凭着这么一点点生拉硬拽上的关系,就被布鲁诺拿来证明他反对基督教的理论。
如果你只是觉得这是从观点上分析的,理由不够充足,那我们还可以再看看时间点。
布鲁诺是1576年因为违反了宗教教义被开除了教职,而且还被追捕,1600年的时候被烧死的。可是《天体运行论》是1616年才被列为禁书,这中间隔了43年时间。
所以你想,如果一个人只因为宣扬“日心说”就要被烧死,那怎么可能“日心说”的书籍要在这个人都被处决后16年才被定义为违反教义呢?
所以,布鲁诺的死,其实反映的是不同宗教之间才有的尖锐矛盾。
同样,经常误导人的例子还有伽利略因为出版了《关于两个世界系统的对话》被教会软禁了10年的传说。
实际情况是这样,1632年书籍出版了,审查了1年,到了1633年作出了判决,要给伽利略终身监禁,但是考虑他的年龄比较大,认错态度也不错,就改为在锡耶纳大主教皮科鲁米尼家中执行软禁。
而实际上,这位大主教对伽利略是十分尊重的,教会要求限制外人拜访,每天写了什么要审查,可是都没有执行,时不时就在大主教的家里搞学术交流会。
伽利略跟外界的通信也比较通畅,甚至还把生前最后一部书稿《两种新科学》也带了出去,在荷兰印刷出版。
软禁了5年之后,有人告密说,大主教没有执行软禁到位,但是考虑那个时候伽利略已经双目失明了,还有疝气,教会就彻底放弃了监视,让伽利略回到老家佛罗伦萨治病。
到家之后又过了4年,他在家中心脏病发作去世,享年77岁。他去世之后,当时的托斯卡纳大公费迪南德二世还把他厚葬在佛罗伦萨著名的圣十字大教堂,墓穴对面就是著名的画家米开朗基罗。
你看,如果宗教跟科学真的是水火不容的矛盾,那这些待遇是不可能有的。
今天我们讲了几个典型的例子来说明宗教跟科学在逐渐地分离。
你也知道,原来宗教跟科学之间的矛盾没有那么你死我活,这种冲突的激烈程度是远比不上一个宗教跟另外一个宗教之间的矛盾的。
破除这种误解的同时,我们再往深了想想,这就能说明宗教跟科学是协调统一,甚至宗教是科学之母吗?
也不能这么说。
因为在现代科学诞生之前的年代,天主教是当时文化中最为强大的力量,强有力的意识形态渗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音乐、绘画、小说、戏剧,包括人的行为方式,等等等等。
中世纪之后,每一次精神上的醒悟、启蒙,每一种新文化都必然夹杂着宗教的痕迹。
如果我们把科学也当作是一种文化,那它从宗教环境中诞生,这个过程比喻起来有点像挖金子,挖出来的必定不是什么纯金,而是金矿石,这金矿石里混着各种东西。要得到纯金,还有很多步骤要完成。
金子虽然是从土里挖出来的,但是土地可不是什么金元素之母,金元素之母根上还是来源于几十亿年前太阳附近的那颗超新星爆发。
就算是一些科学人士被宗教人士迫害的例子,只要仔细地参考历史细节也会发现一条规律:
冲突来自一方影响了另一方赚钱,或者影响了另一方的仕,或者是影响了另一方的安全。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