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运动完之后的数天内发生肌肉酸疼的状况很正常,但是正如范伟在赵本山的《卖拐》小品中喊出的那句名言,”人和人的差距咋就那么大呢“。同样是胸部锻炼后的肌肉酸疼和恢复,人和人之间的差别也会很大,因而处理方式和运动安排也会不同。来,让我们看看是怎么回事,又该如何处理?
延迟性肌肉酸痛的形成
在运动之后数天内发生的肌肉酸疼现象,称为延迟性肌肉酸痛。有些人会在第二天就发生肌肉酸痛,而有些人则可能到第3天才感受到酸痛,酸痛发生和逐渐消失的过程一般需要3至5天,但有时候也会长达7天或更长一些的时间。
从不运动或偶尔运动(每周运动少于3次)的人,肌肉酸痛感会更强烈,整个过程时间也会更长。经常运动的人,当训练身体另一个部位,或采用另一种更高强度的运动方案时,也会发生这种肌肉酸痛的情况,比如总是跑步的人突然进行了一次力量训练,或者一个力量训练者开始一套高强度的健身方案。
虽然我们的身体会因为延迟性肌肉酸痛而感到不适,但这个过程将重建肌肉细胞内的化学平衡,清理掉代谢废物(比如乳酸),重新储备糖原,并且在恢复之后,让肌肉变得更为强壮和发达。
避免过度训练
那么,为什么有些人训练量和训练强度都一般,酸痛反应却很大呢?这种情况主要发生在力量训练的新手身上。新手往往不知道什么重量是适合自己的,有些人错误地认为重量越大越好,盲目采用大重量。这些因素都会导致训练强度过大,而越大的训练强度,身体需要修复和恢复到原来水平的时间也就更长。
如果训练负荷过大,大到超过了身体所能承受的阈值,身体就会产生劣变反应。轻则造成过度疲劳,无法在下一次锻炼时达到原有的训练水平(即训练水平下降),身体需要更长时间进行休息和恢复。重则影响健康状况,引起一些不良的身体反应,比如呕吐、发冷,疲惫不堪引发的失眠等等。
如果掌握不过度训练的”度“?以胸肌训练为例,如果在下一次训练时,你能保持当前的训练水平(相同的组数、次数和负重),或者还能有所提高,那么当前的训练安排就是适合的。这需要一个过程来尝试和积累经验。实际上有专门的方法来计算和确定最初的适合自己的训练重量(比如平板卧推每组推几次、负重是多少),只不过普通人一般不会去了解,也无必要。只要牢记”循序渐进“的法则,这个”度“是可以慢慢找到的。
适合自己的力量训练安排
当胸部肌群训练之后,新手酸上三五天很正常,实际上老鸟们也会酸,但他们不会停止训练。这是怎么回事?
许多人采用的是分化训练的办法,即每次只练一个主要肌群。举例来说,大多数人会在星期一安排练胸部(事实上确实如此,所以资深的力量训练者往往调侃称周一是”国际胸日“),周三练腿臀,周五练背。手臂、腰腹、肩臂等小肌群则附随大肌群训练后,择一二进行练习,比如胸部训练之后,进行一两个动作的肱三头肌训练。
贴士:身体不同部位的肌肉的恢复能力也是不同的,包括胸肌在内的大多数肌肉一般在训练后休息2至3天就行了,但像下背部的肌肉完全恢复就需要长达四五天的时间,而腹肌正好相反,可以较为频繁地练习(不建议天天练腹肌)。
这样的训练安排,从肌肉恢复的角度来看,是非常有利的。比如周一胸部练习后,再到下周一的练胸日,已经足够胸部肌群的休息和恢复了。
不过每个人的身体情况不同,高水平的力量训练者,可能会安排一周五练或六练,甚至有些训练日是一日二练,但他们仍旧可以保持高水平,不会受到肌肉酸痛太多的影响。除了科学安排和训练的原因外,长期锻炼形成的强大的快速恢复能力也是原因之一。
从以上的讨论来看,当胸肌延迟性酸痛仍处于较为高峰或敏感的疼痛状态时,不要继续进行针对胸部肌群的力量训练,避免过度训练。同时应通过合理的训练安排,让胸部肌群得到充分的休息和恢复。这才有利于胸肌的成长,包括力量的提升和围度的增长,而不会陷入”练得越多越重就越好“的迷思之中!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