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味上海|第①辑
谁才是本帮菜的祖宗?是妈妈都会做的浓油赤酱红烧肉?
还是极重火候和调汁的油爆虾? 甚至是高级本帮菜头牌的虾籽大乌参? 我们问了沪上最权威的本帮菜传承人 他给出的答案 99% 的上海人没听说过 它就是「老八样」
起源于明清,市区已难觅 八道不那么本帮的本帮菜 为本帮菜扬名立万
01.
老八样
祖籍:浦东三林
出身:乡村宴席菜
李明福,三林本帮馆老板,本帮菜大宗师李伯荣的儿子,李家门的不知第几代传人,也是浦东非遗三林本帮菜的传承人。
李明福“三林厨师,没有不会做老八样的”
上海大厨出浦东,浦东大厨出三林。李明福师傅告诉我们,作为本帮菜源头的三林本帮菜,最经典、也最原始的菜就是老八样!
可以说,只要是合格的三林厨师,没有不会做老八样的!
老八样是哪八样? 扣三丝、蒸三鲜、扣肉、扣鸡、扣蛋卷、红烧扁鱼、咸肉扣水笋、小葱肉皮。
扣三丝:本帮刀工巅峰因上过《舌尖2》而名声大噪,堪称本帮菜刀工极致的代表。浓油赤酱、重糖重酱,这些本帮菜以往的印象,和它八竿子打不着。
扣三丝 传说做扣三丝,要将火腿、鸡脯肉、笋切出 1999 根丝。 “可能还不止 1999 根嘞。”李明福师傅告诉我们。
李悦 曾在上海老饭店工作 如今已回到父亲身边帮忙
这精细的刀工,没有扎实的基本功可练不出来。李明福的儿子李悦,16 岁开始学厨,至今掌勺已有二十多年。论刀工,他自觉不如哥哥李巍。但他切出来的三丝,已足以让我们惊叹。 扣三丝的另一大秘诀是高汤,在李师傅的店里常备一锅鸡高汤,使用本地鸡熬出的黄金高汤,是扣三丝和老八样的鲜味来源。
将三丝按部就班地塞在茶盅里,底部垫上香菇片,反扣在盆子上再浇入高汤,进蒸箱蒸 10 分钟后便能上桌。 这道菜最闪耀的瞬间,便是开启茶盅的那一刻,本帮菜的精致一览无遗。据说旧时扣三丝也是用农村大碗扣的,后来是李伯荣大师改为用茶盅,绝了!
做得好的扣三丝,三丝细如发丝,高汤的鲜味渗入肌理,再加上鸡丝的嫩、火腿的鲜、笋丝的脆,绝对的本帮菜 C 位,美妙又华贵!
蒸三鲜:本帮鲜味大宗师如果你有空去三林转转,蒸三鲜可以说是那里所有本帮菜馆的保留项目。用本帮菜招待庆祝,必少不了这道宴席菜。
蒸三鲜 它还有一个更通俗的名字,全家福。说是蒸三鲜,但材料早已不止三鲜,而是猪蹄、肉皮、熏鱼、鸡、笋、猪肚、香菇、肉圆、蛋卷九鲜。 做法简单,只需处理好所有材料装盆,加入高汤蒸熟即可。
但肉皮一定是用三林肉皮,少油,蒸完汤清味浓,入口柔滑 Q 弹,又吸饱汤汁,绝对是蒸三鲜中最精彩的部分。
其他食材,则各自贡献着特有的鲜味。这样一盘菜,丰收喜庆,仅只一道便如赴飨宴,吃着阖家欢乐。全家福,名副其实。
小葱肉皮:全上海人都盖章认可的肉皮
老八样有多经典,即便是这道简单的小葱肉皮,也代表着全上海肉皮的最高峰。
小葱肉皮 肉皮不是用油发,而是用盐发,少油,而汤清澈,吃起来柔滑无比。
难怪妈妈从小教育我,不是三林产的肉皮她是从来不会买的。三林肉皮
全上海人都敲章认可
扣蛋卷:难道是蛋饺的鼻祖?蒸三鲜中的蛋卷也很赞。普通的三林馆子在做蒸三鲜时,放的都是蛋饺,自有喜庆的寓意。但李明福师傅的厨房,用的都是自制的蛋卷。
蒸三鲜中的蛋卷 鸡蛋摊成蛋皮,盖上一层肉末,卷起压实蒸熟。简单,又充满农家趣味。
做扣蛋卷的时候,将蛋卷斜切成薄片铺在碗底,里面一圈蛋一圈肉,像是鱼板,像是花卷。再填入白菜,扣在盆里,浇上高汤蒸制,似有观音莲花座的形意韵味。
做好的扣蛋卷 蛋卷舒张开来,煞是好看 和蛋饺不同,蛋卷的口感是蛋肉交错,彼此在舌尖荡漾,摩擦出风味的层次。这般精妙淳朴的蛋,在市中心倒是绝对见不到的。很怀疑蛋饺是不是它的偷工减料版~咸肉扣水笋:本帮精细用料代表这块中方咸肉着实惊艳到了我们,雪白透亮的肥肉还不错,暗红中透着粉的瘦肉也叫人喜笑颜开。唯独这个香气,真是外面无可比拟。
咸肉扣水笋 一大块肉,厨师娴熟切开,片片精彩。
凑近细闻,是时间幻化出的奥妙咸香,是盐的升华,肉的自我修养。
搭上浙闽交界处产的毛笋,吃口脆。无需其他的调味料,吃的就是原汁原味。
咸肉的鲜,笋的脆,在高汤的浸润下一起沐浴出原料的真谛,沁人心脾。谁说咱们的本帮菜只重酱油的啦?扣肉、扣鸡:本帮红烧教科书看到这两道菜,我们都笑了。这不就是走油肉,和红烧版本的白斩鸡吗?在市区也不算少见,但细细品味之下,还是浑身透着亮点。
扣肉 首先酱色非常完美,酱得用力,酱得深刻,不浅薄,同时又焕发着靓丽的琥珀色光泽,不似一般饭馆的乌漆嘛黑,可以说尽得本帮菜浓油赤酱的真髓。 其次是用料极好,扣肉的五花肉层次实在是妙,肥瘦相间,多达五层,真叫人拍手叫好。
最后是味道,标准的入口甜、收口咸。浓郁的卤汁并未掩盖五花肉和鸡肉的光芒,猪有猪味,鸡有鸡味,一派田园风光。
扣鸡 真正的浓油赤酱,并不意味着厚厚的芡汁和重口味。三林本帮馆是教科书级别的调味拿捏,吃出了朴实的儿时味道。
红烧扁鱼:农家宴请面子菜仍然是相当农家的风格,扁鱼、黑木耳、笋片、葱花……没了。
红烧扁鱼 红烧扁鱼绝不是红烧汁煮鱼,鱼要在锅里煎到位,散发出诱人的香气!
然后如一叶扁舟,荡漾在清清桑桑的红烧汁里。鱼肉一拨就能看出新鲜的底子,又浸透了浓汁的鲜甜。现在看来没什么特别,但在过去的乡村,大鱼大肉就是面子的保证。
“老八样在旧时乡下,就是最高级的本帮菜”
李明福师傅告诉我们,老八样的地位之所以崇高,是因为在旧时上海的流水席上,它就是宴请菜的巅峰。在首日的预告席上,必有老八样的身影。旧时的乡村流水席 仍保有老八样的一席之地
而扣三丝作为本帮菜中的“轧台型”选手,一定是隔日正席上的压台戏,目的就是吸引宾客的注意力,主人在面子上才过得去嘞。
老八样虽老,却勾勒出了本帮菜最早的蓝图。浓油赤酱,蒸食吊汤,肉皮、五花肉、鸡、咸肉、笋、蛋卷(蛋饺)、扁鱼都是本帮菜最习以为常的材料。
到底老八样是如何起源的,历史已不可考。
我们只知道,在红烧肉还未成为本帮菜形象代言人,虾籽大乌参、油爆虾、糟钵头仍是饭店高级菜的上世纪五、六十年代,老八样已在上海郊区飞黄腾达,且至今仍保留着较为原始的样子。
那老八样后来是如何走出三林,进而发展出本帮菜系的呢?这里面也有故事嘞。
02.本帮菜祖籍:浦东三林出身:十六铺
本帮菜的形成,有徽菜“浓油赤酱”的底子,也有苏锡菜“咸中带甜”的样本。毕过,说起 本帮菜的创制,还是离不开三林铲刀帮的努力。
“铲刀帮,最早的本帮菜厨师”
最早,铲刀帮不过是用砌墙的铲刀,为乡邻人家做红白宴席的手艺人,老八样就是铲刀帮的绝学。铲刀 旧时三林厨师喜欢用铲刀做菜,故被称为“铲刀帮”。
“李师傅,三林本帮馆开了有多久了?”
“8 年。”
“之前您在哪里?”
“我最早是在十六铺学厨,后来去了日本大阪的上海饭店当主厨,三年后回的国,一段时间也是自己开饭店。然后听说浦东新区政府想搞好三林本帮菜的传承,于是我就回到三林,开了这家店。”
八宝辣酱
“但现在很多本帮菜馆有些变味了。” “对,创新可以,但不能丢掉本帮菜的一些精髓。比如红烧肉,好的红烧肉一定是自来芡,不加任何的淀粉,就靠猪皮的胶质化成酱汁,这样才能做出琥珀色的光泽,很好看。”
红烧肉
“油爆虾也要掌控好火候,调味很关键,不能把油爆虾炒成焦糖虾,一定要入口甜、收口咸。 ”
油爆虾
“那您自己有没有尝试过本帮菜的创新。 ” “试过啊,我改过一次菜单,加入很多时髦的东西。但食客很快就抗议了,说我们还是想吃传统的本帮菜。 ”
其实他们并不是想吃传统的本帮菜吧,而是想回味记忆中的那个老上海,那个还没有被浮躁烦扰淹没的“东方明珠”。
上海去哪吃特别企划
这是我们新开的栏目, 也是我们一 次不怎么爆款的尝试。 在快节奏的上海生活里, 还会有人在意这座城市的 历史、传统和价值吗? 在这一期里我们遇见了坚守传统的厨师匠人, 遇见了坚守传统的本帮风味, 也遇见了让人欣喜的尘封往事。 我们迫不及待地想和你一起分享, 希望你会喜欢!
(完)
编辑 / 文字狗阿黄摄影 / 鱼面酱设计/ jinjin
点个“在看”,支持本帮菜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