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访谈对股市的报道,具体我没看,但是我对水皮,刘纪鹏,吴晓求等人还是非常熟悉的。他们中不仅有的人是股市创立的设计参与者,也曾多次呼吁改革股市和呼吁救市。但是在节目中,未必他们能讲真话,未必讲了就有用!
回到股市的问题,股市的问题,事实上世人皆知。无非是“定位偏差”,“造假处罚力度不足”“市场交易机制”以及“监管机制”等诸多方面,都存在问题,且长期来看,既缺乏系统规划和系统改善,要么不改,要么就是违背市场的预期突然改某条,而不考虑配套设施和配套的效果。我个人觉得,要彻底改变股市长期的疲弱,只需要明确几个问题:第一,究竟是带病持续发行新股对国家金融战略和金融安全作用大,还是在问题解决之前停止融资对国家金融战略和金融安全作用大?第二,股市脆弱,动则股灾,动则暴跌,市值损失对比新股发行融资,究竟哪个重要?哪个才是问题根源?第三,新股发行和造假,如何才能保证投资者利益?究竟退市是目的还是清算退市责任才是目的?退很简单,问题解决没?投资者被造假和欺诈损害,是否达到了退市的目的,还是达到了对未来造假和欺诈的惩戒?
这些问题,看似,各有各的道理。但是,本质上还是对监管者的监督机制出现问题,即监管者缺乏约束,缺乏监督机制。监管者,认为是怎样,就是怎样,监管者想怎么改,就怎么改。而事实上,是否是市场预期的?是否是最重要的?是否应该是最优先解决的?即使是应该最优先解决的问题,方法是否对?出台方法之前的决策过程,是否理性?是否听取专业意见?是否听取市场的意见?
就拿熔断来说,谁都知道,熔断本身没有任何问题,但是,在t1和涨跌停制度下,熔断无法实施。市场有3700多条反馈意见,结果在熔断不得不废除之后监管者的表态是“反馈意见停留在交易所层面”。
再拿科创板来说,作为科创板,要想获得巨大成功,非常简单,如果你想成为一个“纳斯达克”,那么你就采用“纳斯达克”的规则;如果你想成为“新三板”那么,你就采用“新三板”的规则。而如果你想再多一 个“创业板”,那么你就采用“创业板”的规则。
而事实是什么?就是监管者关起门来制定了一个“创业板”。目的是“增量改革”吗?主要是为了“新兴 产业加快融资”。你本身的动机就存在问题,怎么能期待解决问题?
因此,任何问题,只要能够客观分析,认真和市场交流,听取专业意见和市场意见,无论怎么改,都会成功。而如果无论你怎么说,他都不听,你怎么说,他都按照自己的意愿做,那么,再多的时间,再多的教训,再多的“焦点访谈”也解决不了问题。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