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会跟女儿说这些话】—— 你知道错了吗?
餐馆不大,只有一条过道,酱料是自取的。
一个四五岁的小男孩许是觉得很好玩,拿着小碟子来来回回取番茄酱,一回到座位就舔干净了,又去取。我默默担心他会不会吃坏肚子,所以就多看了几眼。
小男孩再次出发,这次取酱可没那么顺利了,回来的时候脚下一滑,人踉跄了一下,碟子摔地上了,番茄酱撒一地,还溅了几滴在旁边一个正在吃饭的姐姐腿上。
妈妈三秒到达现场,朝着屁股就打:“让你别跑别跑,非要跑!”孩子也是吓着了,站那儿哇地哭了。妈妈一听更来气:“哭什么哭!你撒人家腿上了,你知道错了吗?”孩子哭得更大声了。旁边吃饭的姐姐见状连忙说:“没事没事。”妈妈不饶:“不许哭了!我就问你,你知道错了吗?”男孩委屈:“我不是故意的~“ 妈妈:“还不认错是吧?你就站这儿吧,别吃饭了!”说完气鼓鼓地兀自回座位上了。男孩继续哭了几嗓子,耐不住,抹着眼泪挪回妈妈身边坐下了。妈妈:“知道错了是吧?”男孩小声:“嗯,知道了。”
看着被他们堵在过道无法走动的餐馆吃客,看着地上还残留的番茄酱,我在想:让孩子认错有那么重要吗?
私以为,“认”只是第一步,就是意识到了而已,如何弥补自己犯下的过错,才是我们更应该跟孩子沟通的。
面对孩子犯错,我们偶尔会走进这样的误区:
1. 一定要让孩子嘴上承认自己的错误。在要求孩子认知自己错误的时候,我们常常会无意识地转变为是让孩子满足自己的权利感和虚荣心。
¨ 我让你说知道错了,你怎么可以不说?
¨ 嘴这么硬是吧?我就是要驯服你!
¨ 你不说我在别人眼里怎样下得来台?
¨ 在家你愿意说,当着这么多人你倒不愿意说了,别人会以为是我没教你,是家里没教养,这可不行!
最后演变成大人们早已经忘了孩子做错了什么,却因为孩子嘴巴倔而生更大的气。
2. 只要孩子认错,这件事就结束了。这里的意思并不是要家长死揪着孩子不放,而是不建议家长把认错作为孩子犯错误的最终步。
见过有的家长会在孩子认错后领走就完事,有的家长则在孩子承认错误后,骂骂咧咧地帮他把残局收拾干净,孩子在一边继续嘻嘻哈哈地自己玩闹。
其实我们更需要做的是告知孩子应该怎样去处理他的过错,并让他或者与他共同收拾残局。比如首先需要减少对他人造成的影响和伤害,不能因为犯了错反而更无所忌惮了,给别人带来更多的麻烦,然后需要自己亲手收拾残局,让他知道犯了错是要弥补的,而且弥补的人只能是他自己,再就是让他自己去面对被影响到的人,自己去道歉。如果孩子还没到能自己动手收拾的年纪,也要口头上告知他应该怎样去处理,并且让他知道下次应该如何去做才能避免这样的错误。
认知过错,解决影响,避免再犯,能有效地让他意识到自己的行为是否需要调整,也会培养他的责任心和处理问题的能力,让每次犯错都能成为他成长的机会。
授人以渔。面对孩子犯错,也是如此。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