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75年5月3日,清朝任命左宗棠为钦差大臣,督办新疆军务,进而开启左宗棠进军新疆之路。
左宗棠在楚军的基础上大加改造,成立西征军。部将不仅有刘锦棠、刘典等,还有金顺、徐占彪、易开俊、董福祥等大将统领。西征军吸收了来自湖南、河南、四川、安徽、陕西、甘肃、新疆、黑龙江、吉林等各省人才,西征军全部加起来121营。打仗的、做饭的、运输的等合计大约在8.7万人。
左宗堂深知“自古关塞用兵,在精不在多”,训练西征军依然按训练楚军的模式,一练心,二练胆,第三才是练力气与打仗的技术。就是这样练就出一批一批精兵强将,为收复新疆打下坚实的攻坚力量。
有了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的军队,也要制定出战胜敌人的战略与战术方针。左宗棠在西征会议上,定下八字战略与战术方针“先北后南,缓进急战”。左宗棠能做出此方针也是很有一番心得。
左宗棠当年与林则徐湘江夜话,后林则徐赠予其许多关于新疆的典籍以及自己在新疆时的一些整理文件等,这些给予左宗棠对于新疆的认识和了解,以及以及对于新疆长期的关注和研究,发现天山横跨东西,将新疆分为南北两部,南北各有八成,北八城土地平广,南八城土地狭促,地势总体特点是北高南低。而且北可以制南,南不可以制北。北方叛军易打,南方叛军不仅难打,而且伊犁临近,一旦开打,容易将俄罗斯军队卷进来,难度将更大。因此“先南后北”。
“缓进急战”则是结合了左宗棠在用兵战术上的特点。左宗棠处事谨慎小心,反复推敲,认准了才迅猛出手。这种做法跟新疆的地广人稀,条件艰苦也有关。“缓进”是指大部队缓慢谨慎地推进,这样不会中敌人埋伏不会掉进敌人的陷阱。“急战”则是以天兵天降的雷霆万钧之势,在胆识上将敌人瞬间压垮。楚军当年打垮太平军凭的就是这两者相结合则成为无坚不摧的铁军。西征军继承了楚军的优良传统,必定能攻无不克,战无不胜。
左宗棠根据新疆战场具体情况,提出“先北后南,缓进急战”的总的战略与战术方针,事实证明,这一方针完全符合新疆战场实际,是十分正确的,正是在这八字战略方针指引下,西征军打垮阿古柏政权,成功收复新疆。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