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你吃饱喝足离开饭馆时,是否意识到:
虽然吃的很多,但有可能你并没有真正吃“饱”,身体仍处于“隐性饥饿”状态?
继“隐形贫困人口”后,“隐性饥饿人口”又成为了新的扎心词汇。
什么是隐性饥饿
隐性饥饿:如果必需的微量营养素长期摄入不足,人体就会出现隐蔽性营养需求的饥饿症状,如:发育不全、体力下降等各种健康问题。世界卫生组织将这一现象称为“隐性饥饿”。
我们知道,人体要保持健康不仅需要碳水化合物、脂类、蛋白质等大量营养素,还需要铁、锌、硒、碘等十多种矿物元素,以及维生素A、维生素E、叶酸等13种维生素。如果这些必需的微量营养素长期摄入不足,人体就会出现生长发育不全、体质下降等各种健康问题,甚至导致疾病,这便是“隐性饥饿”。
目前,全世界约有20亿人口由于缺乏这些微量营养素而导致健康受损。
据世界银行统计,“隐性饥饿”导致的智力低下、劳动能力丧失、免疫力下降等健康问题,造成的经济损失占全球GDP的3%—5%。由此看来,“隐性饥饿”不仅影响人们身体健康,甚至还影响了经济发展。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居民对饮食营养与健康的重视度也越来越高。虽然因脂质、蛋白质等营养元素的缺乏而导致营养性疾病越来越少,但因膳食结构不合理、烹调方式不正确以及抽烟酗酒等不良生活方式而造成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的大量流失的情况却越来越多。
隐性饥饿症状,也表现为一种或多种维生素或矿物质缺乏的现象,如:缺铁,缺锌,缺维生素A、D、E、K……
人体长期缺乏相应营养物质时,身体也会出问题。如:缺铁会导致贫血、异食癖、烦躁不安、易感染、身体和智能发育迟缓、反甲和毛发干枯等症状;缺锌可导致偏食、复发性口腔炎、性发育迟缓、注意力不集中等症状;缺乏维生素A、D可导致佝偻病,单纯缺维生素A可致反复感冒、腹泻和干眼病等。
现代医学发现,70%的慢性疾病(包括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癌症、肥胖症、亚健康等等)都与人体摄取营养不均衡有关。“隐性饥饿”正成为人们健康的致命杀手。
什么原因导致人体出现隐性饥饿
微量营养素缺乏的因素包括饮食不当导致的摄取不足,寄生虫、胃肠道等疾病导致的营养流失,儿童、青少年及妊娠期妇女营养需求量变大等。
同时,营养专家指出,导致“隐性饥饿”的原因还与自然环境变化有关。比如:随着自然环境恶劣变化以及化肥、农药的滥用等影响,2009年的菠菜与1963年相比,维生素C含量同比下降了70%。
除此之外,现代人生活节奏快、社会竞争压力大导致的紧张、忧郁、应激状态等心理状态,都会使人体消耗大量营养元素,从而影响健康。
如何避免出现隐性饥饿
饮食成分多样
日常饮食中应牢记“膳食宝塔”,确保谷类、薯类、蔬菜、水果、畜禽肉、鱼虾类、蛋类、奶类、豆类的充分、均衡摄入,并控制油、盐食用量。重点补充四类食物,即奶类、豆类制品、粗粮、水产品。
营养强化食品
在加工过程中为食品添加微量营养素,有助于人们维持所推荐的微量营养素水平,例如:为了防治碘缺乏,我国从1995年开始实施全民食盐加碘;智利政府大力敦促在牛奶中加入铁,使婴儿贫血的患病率降低了66%之多;南非在玉米面中强化叶酸成分——这是全球营养改善联盟(GAIN)支持的一项计划,使南非新生儿脊柱裂的患病率下降了40%等。
此外,生物强化技术和转基因技术也能强化食品中的营养成分。10多年来,国内不断推进用于改善和解决“隐性饥饿”的项目。并在新作物品种培育、人体营养实验、科研成果发表和专利申请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目前已经培育出包括最为突出的高β-胡萝卜素甘薯新品系等18个富含微量营养素的作物新品(系)。
俗话说:吃得少不如吃得饱,吃得饱不如吃得好,吃得好不如吃得精。小编希望大家都能做个膳食科学合理的乖宝宝。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