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表也就是电能表是用来测量电能的仪表,又称电度表,火表,千瓦小时表,指测量各种电学量的仪表,俗称电度表、火表。
按用途:工业与民用表、电子标准表、最大需量表、复费率表
按结构和工作原理:感应式(机械式)、静止式(电子式)、机电一体式(混合式)
按接入电源性质:交流表、直流表
按准确级:常用普通表:0.2S、0.5S、0.2、0.5、1.0、2.0等
标准表:0.01、0.05、0.2、0.5等
按安装接线方式:直接接入式、间接接入式
按用电设备:单相、三相三线、三相四线电能表。
1821年,法拉第发明电动机,是今天世界上使用的所有电动机的鼻祖。1831年,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制造出世界上第一台能产生连续电流的发电机。
1879年,爱迪生发明白炽灯泡。
1882年,纽约曼哈顿珍珠街发电厂投入使用,拥有6台120kW的蒸汽机发电机组。
中国最早的发电厂也是1882年建成的,是英国人在上海租界设立的上海电光公司。
既然有电,有客户,便要计量。这就开启了电表宝宝的发明史!
在19世纪80年代之前,由于用电的人较少,电费都是以固定的灯具数量每月结算,在国内也是根据电灯盏数与使用时长进行估算。
但随着电能的广泛使用,如何正确计量电费,愈来愈重要。
最早的电能表(也称电表)是1881年根据电解原理制成的,尽管这种电能表每只重达几十公斤,十分笨重,又无精度的保证,但是,当时仍然被作为科技界的一项重大发明受到人们的重视和赞扬,并很快地在工程上采用了它,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1888年,交流电的发现和应用,又向电能表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经过科学家的努力,感应式电能表诞生了。由于感应式电能表具有结构简单、操作安全、价廉、耐用、又便于维修和批量生产等一系列优点,所以发展很快。
下面,我们来着重探讨下国内的电表历史吧~
1905年英国苏格兰牌电度表
1905年(光绪31年)广州电灯公司引进英国制造的现代电表,对商铺、居民用户进行电功计量,改变以电灯盏数计费的长明灯形式。(此时广州的用电户数只有几百户。)
20世纪初英国投币电表
上世纪初,广州引入当时十分先进的投币电表,用户直接向电表投入钱币,表计左上方显示相应的剩余可用钱币数,电表上设有钱箱,钱箱可以用钥匙打开,便于定期派人回收钱币。
民国时期德国西门子电工表
民国时期,除了英国造电表,广州城区亦大量使用德国西门子公司制造的电表,但是德国电表质量最好,设计简洁,工艺最为精细,误差极小。
1952年国产DD1型电表
1952年,我国成功试制出电表,并开始批量生产DD1型电表,结束了我国电表依靠进口的历史。但由于历史原因,直到70年代初,电表仍存在供应不足的问题。
1983年机电一体电能表
采用微型同步电机驱动机械计度器,特点是精度高可达到0.5级,频带宽,有脉冲输出,90年代末到2005年在居民客户普遍安装。
1999年单片单相电子式电能表
1999年美国ADI公司推出AD7755单片单相电子式电能表,极大的简化了电能表电路,智能化芯片开始应用,分时记度、预付费、多功能单、三相全电子式电能表开始应用到各行各业的电能计量装置中,2005年开始作为现代国民经济中主要的清洁能源-电能的首要计量装置普遍使用,并逐步取代机电一体电能表和感应式电能表。
2009年,英国政府首次将研究生产的第一批具有网络通信功能的电表应用到家庭用电上后,中国国家电网随即在国内提出“智能电表”的概念:国家电网公司下属26个网省公司,在2009年下半年的时候,集中制定了统一的技术标准,这时正好处在国家电网公司要建成智能电网的大环境下,因此把今后所要采购的电能表统一称为智能电表,当时最主要的还是要解决阶梯电价和远程抄表的问题,当然还有一些功能要等到以后拓展。其实,智能电表所具备的功能在原来的半智能化式电能表上已经有所体现,无非是国家电网再给电表配上网络通信与光电通信的功能,以行业标准的形式发出来。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