戚继光和郑和是明朝时不同时期的两个大人物,戚继光一手创办了战力彪悍的戚家军而郑和则七下西洋领导了世界历史中规模最大的一次海上探险贸易活动。二人无论是生活的年代还是从事的事业都没有任何的关联,为什么戚继光会曾不止一次的哀叹自己最羡慕的就是七宝太监郑和?其实他羡慕的不是郑和,而是郑和麾下的宝船。
宝船是郑和下西洋时配备的大型明朝造海船,现在宝船技术已经失传,根据现有资料推测郑和宝船船长60-70米且拥有包括龙骨结构、水密隔舱、旋转橹等一系列在当时占据绝对优势的海上高科技。在当时而言郑和的宝船既可以当做贸易船也可以当做战船使用,是当之无愧的海上巨无霸。
根据记载郑和七下西洋带领的船队除了宝船之外还有大量分工明确、配合紧密的协同船,包括专门用于载货的马船、运粮的粮船、居住的坐船以及护卫使用的战船。可以说郑和带领的船队是一支非常成熟且强大的海上舰队,虽然关于郑和为什么七下西洋一直是众说纷纭但是郑和舰队的强大是毋庸置疑的。
但是就在郑和下西洋数代皇帝之后,抗击倭寇的戚继光却因为明军海船无力而哀叹。众所周知倭寇是从海上进犯的,而明朝时期包括戚继光在内的抗倭名将却几乎没有留下任何的海上抗倭记录。御敌于国门之外的重大意义戚继光等人不会不懂,而且在海上御敌还能最大限度的杀伤敌人,一旦胜利倭寇连逃窜的地方都没有。
当时西进的倭寇乘坐的船绝大部分还是日本仿造的明式船只,可以说无论是技术上还是实力上明朝在海上都拥有着绝对的压倒性实力。然而从戚继光的哀叹中不难发现,明军之所以不在海上御敌并非是想不到而是根本打不过,郑和下西洋时期强盛而庞大的明朝舰队早就随着历史长河而消逝,戚继光时期根本无船可用。
最为可悲的是戚继光时期明朝的海战科技远比日本要发达,但那时候戚继光所面临的窘境却是明军的大型船只不要说出海御敌,就是在海面上航行不出问题就已经是质量不错的“优良产品”了。那么为什么曾经打造出世界最强远洋舰队的大明王朝,在面对倭寇的时候会出现无船可用的窘境呢?
郑和下西洋活动结束之后,不知道什么原因明朝再也没有组建过哪怕一次的远洋航行,这也导致了明朝大型海船失去了生存的土壤。明朝初年繁荣的官用造船业也日渐凋零,大量官营造船厂的工匠因为生活困苦而外逃到民营的小型造船厂,而民营船厂则根本不生产大型海船,换而言之就是明朝虽然有着先进的技术但是并没有转化为实业生产。
抗倭战争后期随着倭寇的日益猖獗,明朝的造船业又引起了明朝统治者的重视,大量的民营造船厂也因为朝廷的巨额悬赏而开始积极研发新式战船。后来明军大规模装备的“福船”其实就是当年“宝船”的升级版,福船在海面和倭寇作战时“如车碾螳螂”。但是等到清朝时期闭关锁国数百年,中国本来领先于世界的造船技术彻底没落。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