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高兴能有机会和大家分享我对行为视光学的一些认识,我想探讨的问题有两个:
1.差距有多大?
2.机遇是什么?
▲量子云图董事长泉州会致辞
在探讨行为视光学上的差距之前,我们先看一看其它领域,以便为探讨行为视光学建立一些参考和对照。
在日常的新闻报道中,经常能听到我们在各个领域取得突破,感觉好像我们并不比发达国家落后多少,如果看过《厉害了我的国》这样的记录片,甚至会觉得我们已经和美国平起平坐,但去年四月发生的中兴事件,突然让人感觉其实我们还很落后,尤其是在半导体领域,在电信设备制造行业,中兴号称全球第四,中国第二,可在美国制裁后竟然瞬间休克,几乎就要破产。
但仔细研究中国的半导体行业,就会发现差距其实并不大,只有大约八九年的时间,我们现在已经掌握了14纳米的制造工艺,这在八九年前属于先进技术。华为公司最新的手机芯片采用了7纳米工艺设计,这些芯片的生产制造只能在台湾完成,我们在半导体上的差距,主要是由国外的技术封锁造成的,就是说最先进的半导体制造设备根本不会卖给我们,之所以说八九年的差距并不大,是因为我们在很多领域远远比这落后。
▲国际行为视光学高峰论坛·泉州站
就拿我们自己认为已经取得突破的领域来说,比如正在试飞的C919大客机,C919载客量100多人,相当于美国波音公司的737,而737早在1967年就已经开始生产销售,从严格意义上说,C919并不属于大客机,波音公司的747载客400多人,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大客机,而747开始生产销售的时间是1970年。
我们再来看看航天领域,我国的嫦娥4号今年一月降落到了月球的背面,当然,这项成就很了不起,技术难度很高,但比起载人登月肯定还差了很远,美国的宇航员早在1969年就登上了月球,而美国的太空无人探测器旅行者一号和旅行者二号,几年前就已经先后飞出了太阳系,旅行者一号现在距离地球200多亿公里,其通讯信号传回地球就需要20个小时,大家可以想象一下旅行者一号的距离有多远。
我们接着再来看医疗行业,我们最好的医院是协和,协和在全球的排名进不了前50,我们最好的医学院是北医,北医在全球的排名也进不了前50,全球前50的药品公司中,没有一家是中国企业,进前50真的很难吗?看起来也不是,香港这个弹丸之地只有700多万人,还没有泉州的人口多,却有两家医学院都进入了前50,分别排名34和47。
我们再从患者的角度来看看医疗行业,就拿我自己的经历来说,2015年我在美国做过一个手术,当时声带左右不平衡,需要切开喉管在声带上植入一个什么东西,手术需要全麻,应该算是一个大手术,我一大早到的医院,中午十一点左右就已经完事可以走人了,这里面的医学专业水平我不好判断,但医生说我第二天就可以洗澡,这让我当时觉得很是神奇,我不知道国内有哪家医院可以做到这一点,前几年我在北京切过一个皮下脂肪瘤,只是一个门诊小手术,结果一个多星期没法洗澡,当时是七月份,天气非常热,一个多星期不洗澡人都要臭了。
现在我们进入正题,来说行为视光学,我们在行为视光学上的差距很难描述,只能说在美国行为视光学早已发展成一个完整的学科领域,1970年就建立了全国性的学术组织COVD,是由当时的几个地方性的行为视光学组织合并而成的,在中国不要说全国性的学术组织,也不要说地方性的学术组织,就连听说过行为视光学的医生都没几个。
▲特邀专家Robert B. Sanet教授授课中
我们现在看到了差距,下面开始探讨第二个问题:机遇是什么?有差距不一定是坏事,中兴被制裁的快要倒闭的时候,发生了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注意到,当时国内半导体行业的股票集体猛涨,差距对很多人来说反而意味着机会。
量子云图的技术负责人前年七月才刚从温医毕业,现在还不满两年,可接待的患者都是北京大医院淘汰下来的,也就是说,都是些大医院治不了或治了很久没有效果的患者,这些患者接受行为视光学的训练后,多数患者的效果都非常好,成人弱视相对来说反倒成了难度最小的患者,我们的训练师就可以处理,而这些训练师都是刚毕业一两年的学生。
量子云图为什么能做到这一点,绝对不是因为我们比大家聪明,我们只是把国外行为视光学的成果拿过来用了起来。
这种机会肯定不是量子云图的专利,对在座的所有人都是敞开的,行为视光学不存在国外的技术封锁,我们可以请到国际顶尖的行为视光学专家来国内讲课,就像这次来讲课的SANET医生,大家都可以轻易接触到这方面的先进技术,我们在行为视光学上的差距,对年轻大夫来说尤其是很好的机会,能让年轻大夫和大牌专家站在同一起跑线上。
而如果去学习斜视手术,年轻大夫不知道要花多少年才能从媳妇熬成婆,大牌专家已经做了几十年的斜视手术,就算有些年轻大夫很聪明,短时间内就能把手术水平赶上来,也不考虑国内论资排辈的现象,可家长了解到不用手术也能矫正斜视后,到时候还有多少家长愿意给自己的孩子做手术?
从事一个专业,想要做好的前提是感兴趣,前年我们在温医招聘,实在不知道怎么把行为视光学讲清楚,只好把《斜视康复之路》这本书给了应聘的学生,告诉他们读完书后就能理解要做什么工作,如果感兴趣的话,就继续谈下面的事情。
《斜视康复之路》是一本很好的行为视光学入门读物,作者SUE BARRY自身就是一名斜视患者,小时候做过3次斜视手术,但一直到48岁,她才在行为视光学的帮助下,人生第一次获得立体视,SUE BARRY在书中讲述了自己作为斜视患者的经历和感受,同时SUE BARRY也是一名大学的神经生物学教授,对大脑功能非常了解,所以她在书中也给出了不同视觉现象背后的作用机理。
前年招聘的时候这本书还没有翻译,我们只能把英文版给应聘的学生,现在大家手上都有了中文版,以及另外两本行为视光学的书籍——《视觉与学习》、《斜视与弱视》,这三本书都是人卫上个月才刚刚出版的,各位可以先翻一翻,看看对行为视光学有没有兴趣,然后再思考要不要从事这个专业。
▲人民卫生出版社2019年新书国外眼视光科普经典译丛
《斜视与弱视》、《斜视康复之路》、《视觉与学习》
在座的有很多是民营医院或视光中心的负责人,考虑问题的角度和大夫不太一样,在医疗服务市场,民营机构处于弱势地位,很难有实力与国有大医院正面竞争,就算有实力,正面竞争在政治上也很不明智。在商业领域,弱者的生存方法是找到合适的细分市场,在细分市场里获得局部优势,然后在这里发展壮大。国家对民营医疗机构的定位,本来也是提供特色医疗。具体到眼视光这个行业,大家可以自己想一想行为视光学是不是一个合适的细分市场,是不是国家口中的特色医疗,是不是一个很好的发展机遇。
说行为视光学是细分市场,绝不是说这个市场的规模很小,在美国接受行为视光学训练最多的不是斜弱视患者,而是由于视功能障碍发生学习困难的学龄儿童,比如集合不足,这样的孩子很难长时间维持双眼内转,阅读和写作业都十分痛苦,根据国外统计,由于视功能障碍而发生学习困难的儿童占比高达15%~25%,民营医疗机构最大的烦恼是什么?不就是患者从哪里来吗,如果把这块市场开发出来,还用再为患者发愁吗?
这些儿童目前在国内都处于自生自灭的状态,如果能治愈他们的视功能障碍,解决他们学习困难的问题,一定能创造出巨大的社会价值。当然,很多负责人更关注商业价值,对创造社会价值并不关心,这种想法可以理解,但我们换个角度来看,商业价值与社会价值真的没有关系吗?国家会鼓励什么样的企业发展?社会又会奖励什么样的企业?
▲COVD前任主席Robert B. Sanet教授
丁香医生一篇报道就能把权健灭掉,而华为的高管在国外被抓,政府直接出面大力保护,明显不允许华为遭到打压,权健和华为都是民营企业,为什么待遇差了十万八千里?如果一家企业的社会价值很低,甚至是没有社会价值,各位想想它的商业价值能有多高?而如果一家企业能创造出了很大的社会价值,它的商业价值会很低吗?
最后我想分享一些行为视光学带来的人生感触,我们每个人一生忙于各种事情,工作、学习、交际、应酬、恋爱、结婚、求神、拜佛,我们做这么多事情到底是为了什么?我们在追求什么?
前面我说过量子云图接待了很多难度极高的患者,训练效果都很好,从一方面看是这些患者很幸运,因为他们找到量子云图非常偶然,否则他们的疾病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痊愈,甚至能不能痊愈都成问题。
但从另一方面来看,能帮助到这么多需要帮助的患者,让我感觉自己做的事情很有意义,而每次想到这些幸福感都会油然而生,我们在追求什么?这种幸福感不就是我们在追求的东西吗?从这个角度来看,我感觉自己的受益其实并不比患者本人低。
SANET医生的此次培训结束后,我相信在座的很多医生和医疗机构会加入行为视光学的行列,祝愿大家都能在行为视光学中感受到助人为乐的幸福。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