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乳寺,原名天池庵,位於江西省铅山县河口镇北岸九狮山(九阳山)天池岩中,九狮山为丹霞地貌,与古镇河口隔江相望,属旅游名胜古迹之一。
古寺始建于明代万历年间(1573~1620年),文人费元禄在《天池岩为吴元翰赋二首》中有载。其一:
天池山势郁谽谺,高士开居竹屋斜。
斋罢三时猿供果,经残五夜鹿衔花。
香龛定水空王殿,石灶丹床羽客家。
尘累已消真性现,不须松下挂袈裟。
【注】谽谺[hān xiā]山谷深的样子。
费元禄的诗首联写出了古寺的环境地势,颔联和颈联写得有点空洞,不过尾联写出了僧人的真实生活,全诗可以看出费元禄很羡慕出家人的生活。比较而言,康熙年间铅山县令夏景宣写的一首赞天乳寺的七律就实实在在,前两联写景状物,突出了天乳寺的地势特征;后两联只写自己游览古寺的愉悦心情,并无厌倦官场世俗,向往出世之意:
曲罅巉岩傍水乡,一庵中置势轩昂。
清池似鉴非关凿,绝壁为垣可不墙。
萧鼓船移乘我暇,木鱼声老笑僧忙。
登临颇喜今宵胜,载得江天月一航。
清康熙间(1662~1722年)对佛殿、楼台进行扩建,正殿佛像镶嵌在山岩石壁之上。殿旁左下为碧波荡漾的信江,右下有天然石池,池水为丹霞山体岩壁渗出的泉水,四季不涸。池上方数十丈高的石壁上凿有“天乳池”三个大字,据说系康熙所题。
古寺山门面临信江,有石阶沿河弯延盘曲而上。伫立寺门俯瞰风帆往来,烟波万倾。因取庄子“南溟天池”之句而名曰“天池庵”。相传明代宰相费宏幼时读书于此。明清年间,名人骚客多有题咏,曾被乾隆帝誉为“江南两名士”之一的礼部尚书彭元瑞游览本寺题有“六中广宇”(百度上记载为“六中广字”,疑为电脑输入汉字之误)四字,但现在已经找不到了。
古寺历经沧桑,几度兴衰,现在山门上方匾额所题“天乳古寺”为民国30年(1941年)立,原匾已毁,现在看到的是寺院住持仿建的。上世纪60年代前后30余年,该寺院除建筑保留外,其余与寺院有关的装饰和佛教造像全毁弃,改为民用炸药库。我下放农村时候,上世纪70年代初,农业学大寨,大兴农田水利建设,我曾经多次代表公社的水利专业队来此提取炸药和雷管,所以对当时的建筑还很熟悉。故地重游,颇多感慨。
上世纪八十年代,寺院恢复,铅山县佛教协会一度还在这里挂牌办公。现在寺院有一年近九旬的老和尚,大概是住持,但双耳失聪,行动困难。另有一老尼挂单,年纪已有83岁,眼睛患白内障,几乎失明。剩下唯一还健全的僧人也已经年过半百,晨钟暮鼓,诵经礼佛等寺院的佛事活动基本无法正常进行。但这不影响附近的信众来此虔诚供奉礼拜,特别是有不少人来此抽签,祈求好运。据说大年初一来抢着烧头香的如同过江之鲫。
【这位比丘尼的很老式的一部手机坏了,不能通话,她显得怅然若失】
对佛教的信仰是高尚的,是精神层次的一种升华。但我对寺院的抽签活动向来不苟同,因为我觉得真正的宗教是不能演变成一种物质的索求的,它离开了宗教的教义。青灯古佛如果寄托着人们无尽的欲望,那就不是佛教了。
(作者:刘治安)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