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成年人对手机性能的要求越来越高。现在很多孩子对手机性能的了解超过父母,高性能的手机玩游戏更流畅,所以孩子们渴望得到一部新款智能手机的愿望是很普遍的,大部分孩子的手机都是父母陪同下购买的,有时候,父母也不太懂手机的配置,不过是孩子自己选,再参考一下父母的意见,还有就是父母淘汰下来的手机给孩子用,满足孩子对智能手机的需求。不过有的家长严格控制孩子玩手机的行为,认为玩手机游戏耽误学习,而且购买几千元的手机也不符合简约的生活方式,有些未成年的孩子就自己用压岁钱购买手机,动辄几千元,现在的孩子压岁钱挺多的。未成年人购买商品受到法律限制
从民法的角度来看,8岁以上到18岁以下的未成年人属于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他们的民事行为能力受到法律的限制,如果超越了未成年人的生活范围的法律行为必须得到监护人也就是父母的同意才为有效。
所以未成年未经父母同意是不能自行购买手机的!商家也不能把贵重商品卖给未成年人,否则买卖无效,各自返还。那么多少金额是未成年的生活范围呢?换句话说,未成年自己可以做主决定的开销是多少钱呢?
这个法律没有明文规定,实践中是根据当地的消费情况而定,比如北上广这样的大城市,几百元的价钱属于未成年人的生活范围,那到底是几百呢?法律还是没有规定,但超过1000元肯定就属于超过了几百元了,也就是超越了未成年人的生活范围;农村的孩子,比如贫困地区的未成年人,他们的消费能力范围就把握在100元左右。所以无论如何,购买几千元的手机的行为已经超过了未成年人的生活范围,如果没有监护人同意,这个购买行为是一个无效民事行为,也就是父母可以行使撤销权!
法律赋予父母的撤销权是一个很厉害的权利,可以直接把购买行为作废,打回原形,各自退赔,也就是孩子把用过的手机还给商家,商家无条件把货款退给未成年人!因为无效民事行为的后果就是各自返还,并各自承担自己的经济损失,商家不能要求未成年人承担手机磨损费,未成年人也不能要求商家赔偿其他费用比如交通费啥的。
相关案例1.北京一12岁的女孩私自用2000多元的压岁钱购买了一国产手机,买回来以后发现出现质量问题,不得不告诉父母,其母略懂法律,找商家理论无效后,直接起诉商家,商家辩称手机已有损坏,不予退货,法院判决,未成年人购买高价手机超越了未成年人的智力范围,购买手机的民事行为无效,各自返还,商家无奈退还了手机款。2.延吉市一12岁的男孩瞒着妈妈花了500元买了一台二手智能手机,令妈妈很生气,三次找商家退赔无效,妈妈怒将商家告到市消费者协会,维权成功,商家退还了500购机款。未成年人单独购买商品的法律规定
跟据《民法总则》相关规定,公民在8周岁以上至18周岁以下,是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只能从事与其年龄、智力相关的民事活动,比如买学习用品、零食、玩具等。
如果花500元、1000元以上购买手机、高档电子产品、电脑、黄金首饰、高档衣服等行为,则超出了其年龄相关的智力范围。因此,孩子们是不能单独进行此类大额消费的,应由其法定监护人、即父母或法定监护人指定的委托人陪同下进行方可。
除了限制未成年人的消费金额外,商家对未成年人单独购物也不能来者不拒,有些商品不能单独卖给未成年人,比如香烟、白酒、菜刀、农药等商品,以免造成不必要的法律纠纷。
小问题你来答
- 关于监护人的撤销权有个小问题,提出来大家思考一下:
一个17岁的高中生用自己的压岁钱买了一部跑车送给他女朋友做生日礼物!没想到过了一个月两人分手了,那么问题来了,男孩的父母可以行驶撤销权把跑车要回来吗?
聪明的您,可以在评论区写下您的答案哦~
关注我们了解更多社会问题!!本章为原创作品,请勿盗取(图片来源于网络)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