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才是真正的
毁童年啊
前几期自愈君讲到了小黄人,其实在看这种胶囊体形的形象时,让我很容易联想到另外一个曾经非常熟悉的角色,那就是《老夫子》里的大番薯。
经典形象——大番薯
(莫非是爷孙?
)
《老夫子》可以算得上是自愈君记忆中最早接触的漫画之一了(大概只有上了点年纪的人才知道?
)。
还记得那时我总会盘腿坐在新华书店《老夫子》漫画的书架边,一看就是一下午...
还记得那时我看的版本都是手写繁体,故事名都是四字成语,所以我在《老夫子》上学了好多繁体字,学了好多成语.....
(啊,好怀念...就是这个版本的,现在很难找了...)
“世界上凡有华人的地方,就有王泽的《老夫子》”,这大概是对老夫子最大的评价了吧。
当年随便一个书摊都在兜售《老夫子》,老夫子在华人圈的影响力,是目前为止没有其他任何一部国漫所能达到的。
《老夫子》漫画全球累计销量超过1亿本,除了平面书刊,还多次被拍成电视、电影、动画片、舞台剧,达到11部之多。连香港政府禁毒宣传、卫生总署宣传都用“老夫子”形象来做主角。
电影《老夫子2001》
(谢霆锋....张柏芝...咳咳。这电影我表示我看过...)
我们熟悉的《老夫子》,最早是由香港漫画家王家禧所创作,于60年代首次发表。
通常我们在书皮上看到的署名是他的笔名——王泽,这同时也是他大儿子的名字。(笔名取儿子的名字,这很机智啊,万一出名了儿子就可以少奋斗10年了不是
...)
王家禧
(他爸当年是北洋军阀兼东三省省长...
)
95年后王家禧又移民去了美国养老,由他大儿子王泽正式接班,继续创作老夫子漫画。(我说什么来着,简直无缝衔接
...)
左王家禧,右王泽
虽然现在小王泽仍在经营老夫子,但已经很难再达到当年他爹达成的影响力了。
当年王家禧笔下的《老夫子》以老夫子、大番薯、秦先生这三个经典形象为主角,以诙谐的画风呈现了六十年代以来华人的生活底蕴与人生百态,引起了强烈的共鸣,进而逐步传播开来。
老夫子中的铁三角
不过今天自愈君不打算过多介绍《老夫子》的发展史,而是讲讲那些不为人知的黑历史
.....
其实王家禧在移民香港之前,他是天津人,1928年生于天津。整个小学、中学时代都是在天津度过。
1944年考入了北京辅仁大学美术系的西洋画专业(当年的辅大可是与北大、清华、燕京并称北平四大名校),毕业后在天津文化宫工作过。
为什么要把王家禧这段经历八出来呢?因为在30年代的天津当地,曾出版过一系列著名的漫画作品,名字也叫《老夫子》
....
30年代内地版《老夫子》
内地版《老夫子》手稿
掐指一算,在王家禧刚断奶的时候,就有已有一系列名为《老夫子》的漫画横空出世了。
这套漫画是由著名漫画家朋弟所创作。当时朋弟在漫画中创造了包括“老夫子”、“老白薯”、“阿摩林(吴语上海方言,意为傻瓜)”等漫画人物,在京津一带的报刊上大量刊登。
这系列漫画在三、四十年代的京津地区非常流行,并且发行量巨大。在内地是号称:南有张乐平的“三毛”,北有朋弟的“老夫子”。
朋弟(1907年-1983年),原名冯棣,又名冯止堂,出生于四川成都,祖籍北京通县
只要简单一对比,你会惊奇的发现,当年朋弟笔下的老夫子、老白薯和王家禧笔下的老夫子、大番薯,不就是一个是矮矬穷版,一个是高富帅版而已吗
....
(反正我感觉新版的就是少了个辫子拉长了腿,外加分辨率高了...其他细节简直一样
)
一样的外形元素,一样的性格设定...人设上已经是抄袭无疑了啊!
那么其他方面呢?
在内容上,朋弟的《老夫子》是以老式4格漫画形式,表现一位极具时代特征的腐朽遺老,因为新旧观念和事物的冲突而发生的平民生活百态。用以批判现实生活,表达小人物的尴尬与无奈。
朋弟版《老夫子》
而王家禧的故事情节多以表现60-80年代香港社会环境转变,一个纯中式的老夫子对香港流行文化,西式文化,以及社会问题的讽刺和批判,也是老夫子和新事物的冲突.....这....异曲同工?屁啦,这完全是连剧情套路也抄袭了啊...
甚至,有些桥段直接被原原本本抄了过来....
两版剧情对比(1)
两版剧情对比(2)
两版剧情对比(3)
从头到脚,从人设到剧情, 王家禧简直赤裸裸地抄了个遍啊
!!!
而且连名字都不带改的啊!(大白薯变成大番薯是什么鬼,普通话变粤语吗
....)
所以从时间上来推测,真相只有一个....
那就是在当年朋弟大红大紫之时,王家禧正是生活在同一個城市中的美术青年,而且从小是看着朋弟的《老夫子》长大的....然后作为朋弟的迷弟,又是美术青年,自然就会模仿偶像...学着学着...最后就干脆直接挪用了
....
王家禧最初发表的老夫子形象
(这....这一版连辫子都保留了
...)
后来在香港出版之时,又由于当时大陆和香港消息互不相通,整个抄袭得以瞒天过海
...
再然后一炮而红,家喻户晓,面对名利不能自已,还来不及解释就根本停不下来了...
而整个抄袭事件最早在香港被揭发,已经是王家禧版《老夫子》火遍海内外的1992年了.....
香港出版人彭志铭某天忽然接到北京朋友寄来的关于抄袭的资料,当时就震惊了。随后他将资料悉数发表。虽然也引起业内一些哗然,但很快被当事人否认...否认..了
....
再然后,王泽接班,转战台湾,这件事就慢慢被人遗忘....直到2013年王家禧版《老夫子》搞50周年纪念活动,这件事才又被人重新提起....
老夫子50周年庆
与王家禧父子这边《老夫子》的热火朝天不同,朋弟的《老夫子》虽然在50年代因为不够“入时”而逐渐淡出,但最主要还是因为朋弟后来被文化大革命打翻在地,从此再也不敢轻举妄动。以至于原版《老夫子》最终销声匿迹。
70年代是王家禧最风光的时候,但那也是朋弟最惨、最悲哀的时候,病痛缠身而又穷困潦倒。
有人把香港的《老夫子》漫画带给他看,看到王家禧的漫画,他只是沉默,半天说不出一句话....
晚年朋弟(左)
至今王家禧父子也从未承认过自己的抄袭行为,尽管王家禧曾对人说过“朋弟我很熟”,尽管明眼人都知道这就是抄袭。
郭敬明&庄羽
(我就不承认抄袭!什么?法院已经判决了?那我就不道歉
...)
虽然王家禧是抄袭无疑,但他也成功地把老夫子画进了当代,在人物、故事拓展,商业运作上耗费了大量心血,才取得今天的成就。
现如今逝者已矣,我们也许不必再对一开始的抄袭过分苛责,但至少我仍希望有一天能看见一个迟来的道歉和说明。
《老夫子》除了一开始抄袭以外,后续也进行了大量的创作和拓展。但是....部分剧情和内容上简直无法直视...当然,这些很大一部分在大陆你都看不到,或者当年看得到的时候年纪太小,根本看不懂...
比如轻度的...
更严重的,是一些完全不和谐,不利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的内容...
现在看来,是不是真心觉得毁童年了
.....
其实真正的毁童年不是无聊的吐槽和恶搞,而是真相远没有纯真时代以为的那样美好。
虽然如今,日本动漫和其他各类文化符号已经横扫饥饿让我们目不暇接,但至少我们这一代,应当永远记住曾有一部叫做《老夫子》的国漫给过我们的启蒙和快乐。
留住童年那些最单纯的回忆吧。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