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时候我们说找对象需要门当户对,这样以后生活的能够矛盾少点。有的时候发现对待友情太严格,也需要门当户对吗?其实是需要的,但是这里的“门当户对”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必须门户想当,但是需要在这些方面一致,才会走得更久。
三观相同。
朋友之间三观相同,能够让友谊走得更长久。其实有很多人最后没有走到一起,都是后来发现三观越来越不和。小静和朋友从小学就是同学,一直到高中都是,关系很好,虽然有小女生之间的矛盾,但是最后也还都是在一起。后来两个人不在一个城市上大学,再加上工作不在一起,只有过年的时候见面。
在一次过年的时候,朋友过来就说打开小静的包,拿出了口红,往自己嘴上涂,还问是不是很好看。小静有在包里放两只口红的习惯,叠涂比较好看,朋友直接拿走小静的,还说反正小静已经有了一只了,无所谓少一只。小静很心疼,这可是自己实习的时候攒钱买的,但是毕竟在一起处了这么久,不好意思因为这点事情闹得不愉快。
后来两个人还是经常聊天,只是味道变了。朋友经常给她炫耀有几个男同事追她,她又如何让这几个男同事为自己花钱的,还怎么样,不让这几个男同事知道对方的存在。那一刻刷新了小静的三观,她不知道什么时候朋友变成了这个样,因为她们之前在一起的时候确实很好,但是也知道以后终究不是一路人。
消费在一个水平。其实并不是说鄙视花钱少的人,只是消费水平不在一个层次上面,很难玩到一起。其实在上学的时候还没有很明显,毕竟都是食堂,不会有太大差距,而是慢慢到了工作上面,才开始体现出来。
小冉和朋友彤彤就是一对好朋友,只是在慢慢地工作后发现两个人越来越不能玩到一起。小冉工资也不高,三千多块钱,而彤彤才一千多。两个人约会一起玩的时候,小冉就想去一个店铺吃个火锅,或者去奶茶店里做一做。而彤彤还是以前的消费水平,想去路边吃个饼喝份面。
当然了,这些都能忍受,只是小冉受不了每次跟彤彤说自己买了什么东西,或者想吃什么的时候,彤彤就会说“我又没有你有钱,我买不起”。最后小冉都很尴尬,不知道该怎么往下说。只是两个人约会玩的次数越来越少,只是会聊天,但是消费水平不在一个上面,小冉也不敢说自己买什么东西了。
而消费水平差不多,也能拉近两个人的距离。我在上大学的时候和一个女性朋友玩的特别好,她有个弟弟,所以她花钱会比较小心。当然了,这些都是能理解的,但是为了显得我们两个一样,我每次都会和她吃差不多的饭。我们毕业的时候想要拍闺蜜照,留作纪念。
那时候我实习的工资还不错,我想要拍三四百块钱的,能化妆精修的;她想要拍一百块钱,只是简单化妆,但是不精修的。最后我还是听了她的,要说为什么我没有一起付钱,原因是她自尊心很强,而且她也不愿意借钱。只是她的消费观念,还有消费水平,不让她这么做。当然了,闺蜜照出来之后,就一直保存在那里,因为妆容是五彩的眼影,一个老的阿姨给化妆,发型也是一言难尽。
而后来快毕业的时候,有一个别的班的女生会经常我们宿舍玩,偶然的一次跟着她回她家玩了几天,回来之后感情增进了不少。我们一起找工作,后来突发奇想要出去旅游,一拍即合,在旅行中我们都能体谅对方,而且消费水平和消费观念一致,没有多花钱,但是在一些花钱的地方,我们总能一致。那一刻有一种想见很晚的感觉,友情真的不在于认识的早晚,而是感情的深度。
饮食习惯差不多。
有很多人觉得一个饮食能有多大的影响,但是在咱们很多人之中,都是靠饮食为纽带的,带动着人的关系发展。比如一个人爱吃辣,一个人不爱吃辣,吃饭的时候可以单点菜,买零食的时候也能不同。只是如果有一个同样爱吃辣的人出现,发现两个人的口味差不多,爱吃的东西一样,平时有好吃的零食还能一起分享,发现这才是很快乐的事情。
曾经我跟朋友说,友情和爱情一样,也是需要经营的。她不同意,说友情不需要经营,如果一份好的友情感情深厚,不管什么时候见面都能无话不谈,一点也不觉得尴尬。当然了,后来我们两个变得越来越尴尬了,也慢慢地不联系了。并不是说我们两个人观点谁的对错,只是处理的方式不一样,慢慢地两个人就会渐行渐远。其实友情,也是需要“门当户对”的。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