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这篇文章既是写给别的父母的,也是写给我自己的。
因为最近我发现,经常忍不住对孩子发火,批评指责孩子。
就拿上周末来说孩子做作业的事,我就没有忍住对孩子发火了。
我知道孩子布置了作业,但我又不喜欢逼着她写,我更希望培养她的责任心,让她自己主动去写。所以,周六上午,我就提醒她,你把作业写完,周日我带你出去玩,她答应的很好,说是傍晚写,我同意了。结果拖到傍晚还是我提醒采取写,写的时候也在墨迹,没写完,又拖到第二天。但是第二天又墨迹了一天,拖到晚上写。我就忍不住发火了,训了她一顿。
到了晚上,我就在反思,我今天的教训会让她有所改进吗?会变得更好吗?
我想不会,可能产生的结果是让她更讨厌作业。
也就是说,我的批评教育不仅没起到教育的效果,反而起了反作用,让她讨厌作业.
说还不如不说。
02
有一个朋友,她谈到自己孩童时期的经历。
她的父母都是小学教师,从小接受良好启蒙教育,常被亲戚夸奖聪明,平时也爱笑,是个活泼开朗的孩子。
但在5岁那年,只因一件小事,让她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她尿床了。
尿床本来不是什么大毛病,所有的孩子基本都遇到过。
可她的母亲却炸了:
你都5岁了,怎么还会尿床,丢不丢人啊!你在幼儿园也是这样子吗?
这一骂,让她非常自责。可第二天醒来,她又一次尿床了。
这下子,母亲更生气了,大吼:
你怎么回事啊,昨天尿了床,今天怎么又尿了,是不是故意的啊?
母亲一边拿起湿被褥,还一边念叨:
这么大的女孩子,天天尿床,说出去我都不好意思。
可第三天晚上,她还是尿床了。
妈妈劈头盖脑又是一顿臭骂,每一句话都像针扎一样,刺痛着她幼小的心灵。
“我真希望她是个哑巴!!”
如今,虽然她不尿床了,这件事却在她心里留下了深深的伤疤,让她很自卑。
事实上,绝大多数的父母都像她的父母这样。总是看到孩子的不足,然后批评打击孩子,希望通过教训来教育孩子,让孩子因为害怕而改正。
但往往父母管不住自己的嘴,很容易就打击扩大化,从孩子的行为扩展到她的人品,从现在说到孩子过去,而最终的结果孩子不是记住了教训,而更多的是记住了伤害。
03
网上有个调查,孩子最讨厌父母的行为是什么----唠叨。
我想,这也是大多数父母,尤其是妈妈常犯的错误。
拿我家孩子孩子来说,每次吃饭她妈妈就经常叨叨她。
“这个好吃?多吃点。”
“这个味道也不错,尝尝。”
“你怎么这么不注意,你看看弄到衣服上。”
“说几次了,你就听不见是吧,你看看你弄的。”
“赶紧吃,你看看你墨迹墨迹,什么时候吃完”
……
可以说,整个吃饭过程就是妈妈的唠叨过程。
我们当然知道妈妈是关心孩子,所以才不断唠叨。
但无论任何人都不喜欢听别人的唠叨,为什么?
唠叨至少包含两层意思:
1、控制
唠叨的最终目的就是为了控制。
如果不是为了控制,只说一遍就够了。就是怕孩子听不进去,不按父母的意思执行,所以父母才不断重复,从而强制孩子执行。
但是,人人都喜欢自己控制自己,而不喜欢被别人控制。所以父母的唠叨就容易引起孩子的反抗。
2、不信任
唠叨的根本原因是因为不信任。
因为父母不信任孩子,怕孩子做不到或者不去做,所以不断唠叨。如果父母信任孩子,父母就不会唠叨,因为他们知道即使他们不说,孩子也会去做。
比如说,孩子写作业,如果父母信任孩子,父母就不会去唠叨叮嘱孩子,因为他们知道孩子会去做。
唠叨的控制和不信任,让唠叨成为亲子关系的第一杀手。唠叨的越多,孩子越不拿当会事,越不当回事,父母越唠叨,于是陷入了恶性循环。
04
语言是门艺术,会说的话的在生活中处处受人欢迎。
谈到语言艺术,给我印象比较深的就是黄渤了。
一次,黄渤参加鲁豫的节目《鲁豫有约》。
鲁豫说:“你现在可以啊,相当的火,是吧?”
黄渤回答到:“那肯定是火,你想想都能坐在这儿跟人鲁豫聊天了,那还不火吗?”。
一句话既捧了鲁豫,又太高了自己。 让人不服不行。
而不会说话的,只会把好事办坏,还不如不说,言多必失。
韩国女星张娜拉因为《刁蛮公主》曾经在内地红极一时,深受大家的喜爱。但是后来在参加韩国节目是说了一句“没钱就去中国”,结果可想而知。尽管之后张娜拉也录制了中文视频进行道歉,但也于事无补。
所以,语言艺术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同样在教育孩子上,语言的作用也非常重要。可以说,会不会教育孩子,能不能教育好孩子,语言至少占了一大半的作用。
但是对于大多数父母来说,都不能管住自己的嘴,不能利用好语言艺术,这跟下面这三方面原因分不开。
1、大多数父母没有教育知识
父母跟孩子交流跟还跟其他的人与人之间交流不一样,需要父母掌握儿童的心理、生理发展规律,这是父母正确表达语言的基础。
现在很多父母都喜欢超前教育,孩子3、4岁就学各种算数等,孩子不会就觉得孩子笨,这不行那不行,岂不知这是因为孩子本身的生理结构决定了他们这个年龄段就不适合学这东西。但是父母不懂,于是就造成了滥用语言,影响孩子的学习兴趣。
2、大多数父母本身就不会语言艺术
语言本身就是门艺术,而懂得这门艺术,会跟人流畅交流的人就更少了。
很多人对语言的认识还停留在能说会道,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的认识上。他们都不懂得交流目的是什么,有什么沟通的技巧。
所以,面对孩子,他们也不会突然就懂得如何跟孩子交流,还是习惯用自己的老思维老办法教育孩子。
3、大多数都父母在面对孩子时不注意讲究语言艺术。
有的父母可能很擅长跟人打交道,能说会道,但是在面对孩子时,却不注意运用语言艺术,因为他们觉得孩子是他们的私有物,供他吃供他喝,说他几句怎么了?
所以想说什么就说什么,只要自己爽就行。不会换位思考,不顾及孩子的内心感受。
综上所述,在面对孩子时,父母既没有能力好好的运用语言艺术,也没有这个内心主动性去运用语言艺术。
总结
所以在日常生活的教育孩子中,父母说的话大部分起不到好的教育效果,反而充满了唠叨、批评等负面情绪,不仅起不到好的教育效果,反而适得其反,引起孩子的反感、叛逆。
所以,对于这种既没能力,也不想改进的父母,真不如做个“哑巴”。
因为你的话不是教育了孩子,促进孩子成长,而是给孩子施加负面影响,阻碍了他们的成长。
这样的父母是孩子成长的累赘。
你是不是这样的父母?
”神通奶爸“多次获得头条青云计划,既不出售焦虑,也不贩卖鸡汤,只讲纯粹的育儿技巧。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