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中外,实现全纳、公平与个性化的学习一直是教育追求的梦想,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为个性化学习的实现带来机遇与挑战。
《科学通报》第5~6期“香山科学会议专栏”发表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校长杨宗凯教授撰写的“个性化学习的挑战与应对”。该文分析了未来个性化学习的主要特征,对实现个性化学习亟待解决的教育情境可计算、学习主体可理解与学习服务可定制三大核心科学问题进行了探讨,在综合分析欧美发达国家对个性化学习的应对措施和研究趋势的基础上,提出要大力推动形成教育科学,加快教育大数据相关法律法规建设,积极探索数据驱动的评价机制与方法,加大对新时代教师能力标准和提升路径的研究支持力度,以突破个性化学习面临的重大挑战。
杨宗凯
教授, 博士研究生导师,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校长, 国家数字化学习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教育大数据应用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主任, 国家教育数字媒体与可视化知识服务学科创新引智(“111”计划)基地负责人。
在全球化加速推进和信息化迅猛发展的背景下, 面向2030的教育核心是助力人的全面、自由、个性化发展, 更加重视学生的个性化和多样性。信息化时代对人的知识、能力、价值观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传统工业革命时代的规模化教育体系已无法满足现代信息社会对教育服务的个性化需求, 教育改革创新正处在“十字路口”。
当前, 个性化学习已成为世界各国教育创新改革的重点。
英国政府于2007 年1月发布的《2020 愿景: 2020 年教与学评议组的报告》, 描述了2020 年实现个性化学习的教育愿景;
2008年, 美国国家工程院评出人类在21世纪面临的14大科技挑战, 明确提到推进个性化学习的目标。
2016年, 《科学》杂志报道了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未来发展的六大科研前沿, 其中包括大数据支持下的学习评价机制创新与基于人-技互动前沿的学习环境创新。
我国政府2010年发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提出“关注学生不同特点和个性差异, 发展每一个学生的优势潜能”, 鼓励个性化发展, 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的观念; 《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 年)》也提出, “努力为每一名学生和学习者提供个性化学习、终身学习的信息化环境和服务; 面向全社会不同群体的学习需求建设便捷灵活和个性化的学习环境”。
相比国际, 我国的教育改革与创新面临着用户数量最多、学习环境最复杂、资源供给规模最大、学习服务最多样等一系列艰巨的挑战, 如何提供大规模、高精度和个性化的学习服务已经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难题, 亦无先例可循。随着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兴起, 带来了资源的多元化、数据的规模化和计算的智能化, 教育与自然科学的融合, 使得传统经验式的教育研究范式转化为数据驱动的科学研究范式, 为教育的精准化和科学化提供了新途径, 蓄积了突破个性化学习的起步动能, 迎来了实现“因材施教”千年梦想的历史机遇。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