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H56夏延人与AH64阿帕奇以及AH1眼睛蛇的侧视对比图
夏延人,是美国研发的第一种专业武装攻击直升机,本来可以成为70年代的革命性黑科技武器装备,但因为一系列巧合事故,和美国陆军和空军之间的矛盾,而被迫下马。
众所周知,60年代美国已经深度卷入越南战争,复杂的丛林地形和反游击战作战模式,迫切需要一种有力的空中对地支援武器,但喷气式飞机速度过快,载弹量和停留时间无法满足陆军对持续性低空压制火力的需要,而UH1休伊直升机的原初设计目的是运输,即使加装了外挂武器系统改装为“炮艇”,但依旧不能满足需要,所以1964年美国陆军正式发出了"先进空中火力志愿系统”招标书,要求各大航空公司设计出一种先进的专业武装直升机,既可以护卫运输直升机,也可以承担对地攻击任务。具体参数为,最大速度要高于400公里/小时,转场航程高于3800公里,武器总负荷要达到5443公斤,包括30毫米机炮,40毫米榴弹发射器以及至少6枚陶氏,或者橡树棍对地导弹。不得不说,在当时的技术条件下,这个标准是非常苛刻的
对于这个招标,12家航空公司拿出了设计方案。最终雀屏中选的是洛克希德公司的CL-840方案,动力引擎为通用的T64-GE-16,功率高达34435轴马力。动力布局别出心裁,尾部为垂直尾翼,有两副后掠平尾,左侧平尾安装传统的抗扭尾桨,尾梁末端还有一副推进螺旋桨,这种混合动力布局有效地解决了传统直升机在速度达到370公里/小时左右时,主螺旋桨桨叶前端形成空气激波,流动性变差,导致升力急剧下降的问题。
为了增加稳定性,CL 840方案还采用了刚性旋翼,旋翼直接与桨毂轴连接,有效补偿了非对称速度所带来的振动发散。
这些当时堪称黑科技的设计,让CL840方案拥有异常优越的性能,在平飞状态下,从静止到加速至374公里/小时,只要38秒,再静止回悬停不动状态只要17秒,时速333公里时,转弯半径也只有442米。最高速度达到了374公里/小时,距离军方要求的400公里/小时也不远,转场航程高达4300公里。
1965年3月,洛克希德获得了美国陆军为期6个月的预研合同,11月3日,洛克希德成功PK掉了最后一个对手西科斯基,最终获得了美国陆军的购机合同,200架,每架预定价格五十万美元,并授予其正式军用编号AH56,代号“夏延人”。1966年3月,洛克希德工厂宣布开工制造10架原型机,根据乐观估计,最快到1970年,夏延人就可以正式列装美国陆军。
为了适应东南亚复杂的环境,夏延人被设计得非常皮实,主发动机的拆卸可以在30分钟内完成,发动机维护时间小于4小时,平均大修间隔高达1200小时,作战出勤率高达85%,即使放在今天,也是非常优秀的,美国陆军研究开发部长奥斯汀.贝兹中将盛赞,夏延人是“技术上的重大飞越”,此时,由于通货膨胀以及技术升级等因素,夏延人的整机价格已经攀升至100万美元,连带武器系统的话,估计要到150万,美国军方在推敲各种不同采购架次方案的同时,夏延人也接受了美国联邦航空局的一系列试飞测试
1967年12月,夏延人第一次公开亮相,在强凤中,它依旧能灵巧地前进,后退,保持悬停,又展示了60度慢速俯冲轰炸与扫射,卓越的性能也引发了海军,海军陆战队和空军的青睐。
然而,危机已经悄然而至,首先是越战造成的巨大国防开始,让国防部不得不对下一年度的预算进行严格审计,国防部长麦克纳马拉以陆军现有装备的AH1 眼镜蛇武装攻击直升机表现尚可为理由,拒绝陆军关于追加拨款与洛克希德签订生产合同的请求。也就是说,新拨款可能要在1969年才能到位,而陆军和洛克希德的原有研发生产合同到1967年12月31日就将到期,一旦过期,就要重新商定采购价格,陆军只能东拼西凑,在1968年1月8日凑够了2180万美元,给洛克希德作为“先期材料采购,预产规划和工程费用”,按照计划,总装将在1968年9月开始,至1969年10月,至少要生产出300架,另外,洛克希德还需要资金进行发动机改进,航空电子系统优化等工作,陆军只能又东拼西凑出3260万美元。
当然在这期间,夏延人依旧在进行不断的调整与改进,美国陆军专业技术期刊《装甲》对它的表现提出盛赞,在现有技术水平下,如果夏延人从距离战地100公里的基地起飞,能够在战场上空持续滞留2.5小时,即使在湄公河三角洲38度的高温下,夏延人也可以在满油状态下携带全部机载武器,2010发30毫米机炮炮弹,78发40毫米榴弹,6枚陶式导弹和38发70毫米火箭弹。另外,夏延人还具备完全自主的野战能力,通过搭载的多普勒雷达和惯性导航系统,能够在夜间复杂地形上实现“贴地快速飞行”,其先进的武器瞄准制导系统(光学放大瞄准具集成了陶式导弹的制导系统和激光测距仪)能够实现理想中的“首发命中”,达到“通过即突破”作战概念,而无需像传统那样,先要绕着目标进行旋转,这是因为洛克希德采用了通用公司开发的“旋转稳定系统”,使得炮手/副驾驶员的座椅与火控系统联动,无论机体如何旋转,炮手始终保持“面对目标”
从1969年春天开始,夏延人进入了“军种测试”阶段,但一场不幸的事故却发生了,试飞院大卫.贝尔在加州驾驶1003号原型机试飞时,突然失控,坠入太平洋,根据伴随监控的p51D螺旋桨飞机飞行员报告,夏延人的主螺旋桨翼突然开始散架,如同天女散花一般,然后巨大的桨叶直接砍入了驾驶舱,贝尔当场死亡,事故后,全部的夏延人紧急停飞,开始检查事故隐患。
10月,事故报告终于发布,贝尔在直升机出现“半P跳”(主旋翼旋转中可能产生的振动)的情况下,没有按照规定松开驾驶杆,而是继续猛拉,最终引发了这次小概率事故。在地面模拟台试验中,只要出现半p跳,飞行员只要松开驾驶杆就可以安然无恙。但遗憾的是,在此前的5月,陆军一怒之下取消了夏延人生产合同,理由仅仅是模糊的“性能与安全考虑”
好不容易1969年底,众议院同意在1970至1971财政年度投入1760万美元,用于夏延人的继续改进与开发,毕竟如此诱人的技术与飞行表现,放弃太过可惜。到了1970年8月,夏延人做出了更多改进,包括桨叶后掠角从2度增大到4度,操纵杆助力臂被修改,彻底消除了半P跳,发动机马力增加到4300等等,平飞速度也达到了400公里/小时
然而此时,越战已经接近尾声,美国决定加速撤出越南,实现战争“越南化”,对新式武装直升机的迫切需求已经是昨日黄花,另外,空军已经在研发专业对地攻击机A10,AH56曾经引以为傲的反坦克攻击能力也不再诱人。
曾经被洛克希德击败的贝尔和西科斯基,这时候也卷土重来,拿出了自己的专业武装对地直升机方案,要求美国陆军考虑,分别是贝尔309“眼镜王蛇”以及S67"黑鹰”,于是在1972年,陆军决定再给夏延人一次机会,让三种样机进行同场测试。参议院特别军委会的高级成员都来到尤马实验基地,其中一个比赛项目为发射两枚陶式导弹,而夏延人在此前已经成功发射了130枚陶式,然而天公不作美,第一枚陶式发射后,失去了制导,一头扎进了地面的泥土里,虽然夏延人在其他机动性科目中完爆眼镜蛇和黑鹰,且第二枚导弹顺利集中目标,洛克希德的工作人员也反复解释,导弹故障与直升机性能无关,但在场的评委们却不为所动,最后得出了“三种方案都不能令人满意”的结论,1973财政年度不会为任何先进武装直升机项目拨款......时运不济的夏延人,终于没有能够迎来被美国陆军装备,于实战中一展雄风的一天....
在两年后,美国陆军展开了AAH(先进攻击直升机)研发项目,最终导致了AH64阿帕奇
的横空出世,在“阿帕奇”身上,我们依旧能够看到许多“夏延人”的烙印与影响。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