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海隆华无人机瞄准农业植保领域。图为亮相中国航展的隆华植保直升机。
珠海紫燕无人机产品在军民两用领域均有涉及。图为紫燕无人机。
在第十二届中国国际航空航天博览会上,一架标有“T333”字样的3吨级无人直升机亮相。作为无人机中的“大家伙”,它水滴状的机身造型、共轴双旋设计的桨翼,吸引了众多关注的目光。
“T333”的制造商北京中航智科技有限公司(下称“中航智”)负责人介绍,这款是目前国内自主研制的最大无人直升机,已于今年4月下线。目前,该公司一款重达15吨级的全球最大无人直升机正在研发中。“当前已在珠海注册新公司,工业级无人机军民融合技术研发中心即将落户珠海。”该公司负责人表示。
把目光投向珠海的无人机企业不止中航智。据初步统计,在本月举办的中国航展期间,珠海在无人机相关领域签订相关合作协议的项目总额就超过50亿元。哈瓦无人机、大川航空、无人机试飞场等都计划到珠海“安家落户”。通过航展的窗口及其带来的机遇,珠海无人机产业版图正不断扩大。
中国航空工业近日发布的《无人机系统发展白皮书》预计,未来10年,全球无人机系统产值累计超过4000亿美元,将带动万亿美元级的产业配套拓展和创新服务市场。以珠海航空产业园为代表,瞄准着工业级无人机和新材料这两大方向,如今的珠海也在加紧为抢占下一个风口提前布局,为分享市场蛋糕做好准备。
采写:南方日报记者 董谦君 冉小平
摄影:南方日报记者 关铭荣
统筹:吴志远
产 品
打破国内悬停时长纪录有望解决飞行续航痛点
“通过移动长轴距上的斗仓,无人机能控制播种的间距和株距,实现水稻种植成行成垄,便于后续的田间管理及收割。”在珠海羽人农业航空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珠海羽人”),董事长陈博向记者介绍了他们正在开发的全球首架水稻种子精量直播无人机。
这款直播无人机预计明年投入市场,它可挂10个独立斗仓,斗仓内装有涵道,风机播种时可将种子吹射到土壤浅层,避免过去无人机撒播在土壤表层被虫鸟吃掉的情况。“未来还将打造为开放平台,后期与施肥、洒药和稻谷收割结合起来,实现一机多用。”陈博介绍。
同样把产品定位于农业植保用途的,还有珠海隆华直升机科技有限公司。不久前,该公司生产的XV-5型无人机完成了4小时50分钟的无地效定点悬停测试,打破了国内旋翼机悬停飞行时间纪录。另一款XV-2型植保无人直升机最大可载农药60升,续航时间1小时,一次喷洒面积达200亩,是目前全球农业植保领域载药量最大的无人直升机。
隆华与羽人最大的区别在于动力系统。“燃油机还是电动机?”这是横在无人机企业面前最重要的一道选择题。当前,由电池续航能力不足带来的短板仍然较为明显,电动无人机在续航里程、载重等方面略逊一筹。
刚刚把企业总部落户横琴的海空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就瞄准了这一痛点,其最新研发的海水电池有望打开产业新局面。“海水电池理论能量密度达1500—2000WH/KG,是常用锂电池的7倍以上,可在1000米以上海水中持续稳定供电一年以上。目前该技术已取得重大突破,处于行业领先水平。”该公司负责人介绍。
与上述几家企业有所不同,珠海紫燕无人机飞行器有限公司的产品在军民两用领域均有涉及。其最新研发的穿越者P2战术巡察和河豚A2高净载荷版电动无人直升机均于本届中国航展首次亮相。
穿越者P2战术巡察无人机可在-20℃~55℃的范围内工作,续航时间达90分钟,航程超过80千米,图像传输50千米。这款无人机采用模块化设计,整机分块拆装,再接口实现对不同任务模块的快速切换,可完成巡视监控、测绘等长距离、大范围的作业任务。
紫燕生产的河豚A2无人机侧重军用,搭载有多款武器。该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该机型采用了下部大开放式设计,大跨度高脚架,便于挂载物资,最大载重能力15千克,续航60分钟,在军用小型化武器智能弹药装备和民用方面用途较广。
业 态
走出“同质化”怪圈工业级无人机走向细分
据工信部装备工业司统计,目前中国无人机整机企业超过350家,产品超过1000种,年销售量超过300万架,其中70%实现海外销售。总体而言,无人机近年来保持着高速发展的态势。
与此同时,也有业内人士指出,尽管当前整个行业热度很高,但真正赚到钱的仅大疆等极少数企业,大部分企业还处在“赔本赚吆喝”的阶段。此外,受到电池能量密度等影响,整个行业出现颠覆性突破的可能性较小,产品同质化的状况亟待解决。
“尤其是2015年后国内出现了大量无人机企业,有些企业是简单模仿,缺乏核心技术,只是拼价格,导致整个行业出现一定程度的恶性竞争。”有不愿具名的企业负责人表示。
为跳出同质化竞争的怪圈,珠海无人机产业呈现出加快向细分市场发展的趋势,而农用植保是最主要的方向之一。
随着城市化进程不断推进,在劳动力短缺的状况下,农业机械化成为主要解决途径之一。数据显示,全国每年病虫害防治面积约为86亿亩次,按每亩地打药服务费10元计算,植保服务市场规模可达860亿元/年。在这一领域,无人机大有作为。
珠海羽人就首次提出“飞机种田”概念。“整个农保行业有着上千亿的市场空间,目前开拓的仅有10亿元。”陈博表示,今年以来珠海羽人植保无人机已列入多个省份农机补贴目录,农民购买一台可补贴1.5万-2.5万元,相当于整台机器的1/3。陈博对市场保持乐观,“预计2019年市场效益会逐步体现出来。”
对于珠海隆华来说,为农业生产者提供综合服务方案,也是一条重要的推广道路。在农业植保机领域,珠海隆华成立了专业公司负责农业植保推广。该公司市场部负责人钟志富介绍,目前共有41台植保无人机在外作业,业务范围主要在新疆、内蒙古、黑龙江等地。
“这些地方以大田为多,推广起来相对容易。” 钟志富介绍,植保无人机售价相对较高,操作存在难度,农民仍然存在“买不起、操作难”的问题,对此他们采取租赁、合资联营的方式实施运营,公司提供农作物病虫害诊断、农药选配和撒播服务相结合的解决方案。目前市场反响较好,已撒播农田10多万亩。
在中航智公司副总经理祖亚军看来,国内无人机市场的发展前景非常值得期待。“我国无人机产业虽然起步较晚,但经过几年的发展,已经初步形成了产业链条较为完备的无人机产业集群。未来,无论是消费级无人机还是工业级无人机,在中国都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在珠海,无人机产业的不断壮大也从印证了行业对未来发展持乐观态度。“珠海无人机产业基础雄厚,产业链条完整,是广东无人机行业当之无愧的’第三极’。”深圳市无人机行业协会会长杨金才表示,目前工业级无人机产业还处于技术沉淀阶段,市场爆发期还没到来,现阶段企业最重要的是生存下来,同时深耕细分市场,力求在爆发期到来时抢占市场先机。
动 向
超50亿元相关项目落户航空产业园将建无人机专区
一架无人机盘旋在山林上空侦察火情,另一架无人机紧急起飞,将消防水带包投放到指定位置。上月中旬,在淇澳岛大澳山开展东部城区森林防火联合演练中,无人机因发挥了重要作用而成为亮点,提升了对森林火灾的快速反应能力和处置能力。
这是工业级无人机典型的应用场景之一。与消费级无人机相比,工业级无人机在“块头”、技术、功能上都有显著的差异,其生产制造也有不同要求。
在祖亚军看来,我国无人机产业目前仍偏重于制造,且主要集中在消费级无人机领域,还需要加强基础性研发,期待能够发挥“中国制造”优势,进一步挖掘出在无人机产业的“中国技术”,尤其是在工业级无人机方面有所作为。
“珠海具有良好的航空基因,已经形成了较有竞争力的通用航空产业集群,这也是我们选择在珠海落户的主要原因之一。”祖亚军介绍,今年6月,珠海中航智科技有限公司正式完成注册。未来,该公司将主要作为民用工业级无人机自主研发基地,重点开展军转民的技术孵化和成果转化。
目前,珠海全市范围内已集聚超过30家无人机企业,特别在植保无人机领域走在了全国前列。而无人机马达、桨叶、机身等部件均可由本土企业自给,还集聚了一大批高水平的无人机飞控手。在此基础上,珠海航空产业园已明确提出,要将工业级无人机产业作为重要发展方向。
今年7月,航空产业园获批复划设面积为20平方公里的无人机验证飞行空域,能够满足无人机研发制造、验证维护、飞行培训等业务的空域需求。“上个月已有无人机企业利用这一空域开展飞行业务。”珠海航空产业园相关负责人介绍。
目前,园区正规划建设特色鲜明的工业级无人机发展专区,专区内已落户整机、新材料、动力系统、飞行控制等一大批优质企业,并建成无人机创新加速器,形成了整机引领、供应链齐备的产业集聚。
第十二届中国航展开幕当天,无人机创新发展研讨会在航展馆举行。会上,珠海智能警用装备实验室、哈瓦无人机、南利无人机等投资总额高达49.3亿元的12个项目签约落户珠海。其中,10个项目签约落户珠海航空产业园。
据介绍,哈瓦无人机项目用地达5.3万平方米,预计产值5亿元。目前,哈瓦无人机已收到了来自美国、韩国、澳大利亚、巴基斯坦等国家客商咨询和合作意向。“后续计划陆续把部分研发与生产基地搬到珠海。”哈瓦国际航空技术有限公司副总裁刘力表示。
航展期间,无人机产业的好消息不断传来。珠海航空产业园举办2018合作交流会暨签约仪式活动,为企业搭建合作、交流及贸易平台,促成凯利得新材料、大川航空科技等15个项目签约,总贸易额达1.2亿元。
其中,珠海大川航空科技有限公司与航空产业园运营方珠海市金航产业投资公司合作,拟建设珠海航空产业园无人机试飞场及飞行服务,打造规范有序的无人机试飞场“综合体”。“大川航空城”项目正式启动后,将在无人机培训、飞行模拟器和飞行训练器相关产品的设计研发、生产、销售、维修、培训,特别是无人机飞行服务领域开展深度合作。
“下一步,园区将构建政产学研公共创新平台和行业公共服务机构,同时研究出台鼓励工业级无人机产业发展相关政策,从人才落户资助、创新研发补助等方面,给予全周期完善的政策配套。”珠海航空产业园相关负责人表示。
■观察眼
“一代材料,一代产业,一代装备”
珠海加速搭建新材料研究平台
除了无人机整机制造企业,一些上下游配套企业也在向珠海靠拢。2015年落户珠海的凯利得新材料有限公司就主攻集材料、功能、结构于一体的金属基陶瓷复合材料。其中,多用于航空航天设备的铝基陶瓷复合材料尤为受到关注。
“铝基陶瓷复合材料具有比模量高、密度小、成本低等综合优势,是金属基陶瓷复合材料的重要品类,在国内外得到了广泛研究并已初步实现工业化生产。”该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
“一代材料,一代产业,一代装备”,这是制造业内流传颇广的一句话。应用在航空领域,“一代材料就是一代飞机”。如今,无人机产品的发展也面临着机身轻量化、提升抗损性能等与材料密切相关课题。“没有材料即是无米之炊。”
本月初由珠海市政府主办的军民两用与新材料发展对接会上,金湾新材料研究院、电子变色舷窗材料、光子晶体生物检测3个新材料尖端项目签约落户珠海航空产业园,总投资额约2.1亿元,预计产值约13亿元。
其中,位于金湾区定家湾工业区的金湾新材料研究院签约并入驻15个项目,形成产值十亿元。该院下设检测中心将构建新材料的全检测体系,承担区域企业检测任务,申报省级检测中心,成立微纳米加工中心,打造成为集检测与微加工一体的创新中心。
按照“政产学研资用”一体化科技服务体系进行建设,金湾新材料研究院有望提升航空产业园新材料产业聚集水平,打造金湾航空航天产业加速器及人才智库,力争成为珠西一流、广东知名的新材料产业创新基地。“这将有助于为包括无人机企业在内的航空产业完善产业链。”珠海航空产业园相关负责人表示。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