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门,1956年
太平门,为南京明城墙十三座内城门之一,位于南京城东北垣,是明代京师城北的正门,以南是朝阳门(今中山门),西北方向是神策门。 因为代表监狱的贯索在天市垣,而不在代表天廷的太微垣,所以明代南京刑部、都察院和大理寺(合成“三法司”)监狱就在门外贯城坊。 因城门外为天牢所在,时常传出囚犯的哀呼之声,老百姓希望城内太平和谐,故取名“太平门”。
1368年(明洪武元年),太平门主体基本建造完成。1911年(清宣统三年),徐绍桢率苏浙联军由太平门光复南京,城楼在战火中被炸毁。1928年(民国十七年),国民政府《首都计划》里曾拟改名自由门,后被废弃仍用原名。
1955年至1958年,南京市政府先后拆除太平门段城墙共360米,只留下东西两侧,富贵山与九华山上的残断城墙,原址后辟为龙蟠中路,为南京城东通往市中心的唯一一条主干道。
太平门复建工程闹得沸沸扬扬,工程一度被国家文物局叫停,后来又获得许可,但是下达规定:复建的太平门城门不允许和城墙连接上。
2014年为重新连接龙脖子段和九华山段城墙,江苏省政府上报国家文物局经批复后,改建太平门通道,主门洞设四股车道,两个辅门洞各设两股。此外门洞旁留有非机动车道和人行道,整座城门宽约72米。
如今复建的太平门,复建城门为三孔券门,两侧的城门宽度13.4米、高11.2米,中间高16米、高12.5米,确保双向8股机动车道的通行条件。恢复6股机动车道,中门贯通4股机动车道,两侧拱门洞各对应两股机动车道以及一股慢车道、一股人行道。
如今的太平门!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