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旗,是一个国家的主权意识不断增强后必然的产物,我国自秦朝统一以来,大多数时候没有国旗,一直到明朝才有了明确的国旗概念。
【明朝国旗】
明朝隆庆元年,也就是公元1567年,明穆宗宣布解除海禁明朝隆庆元年(1567年),隆庆帝(明穆宗)宣布解除海禁,允许民间私人进行海外贸易,东南沿海各地的远洋民船一时兴盛。
明朝商船看到外国人的商船船头上都挂有一面国旗,于是自己也设计了一面“国旗”。“明”由日和月组成,国旗也是如此,左边日右边月,正是一个“明”字。明朝尚火德,服饰多以红色为主,日月之外的红色火焰,意为日月光照,背景蓝色表示天空。
【清朝国旗】
进入清朝,中国使用的是黄龙旗,即“黄底蓝龙戏红珠”旗,最初黄龙旗是三角形,并非正式国旗。1888年,李鸿章在外交场所与西方列强谈判、签约、通商等活动时,看到西方国家庄严的悬挂国旗,而中国却无旗可挂,很是尴尬,于是为了天朝威仪,上奏慈禧太后颁制国旗。于是,长方形的黄龙旗正式成为我国官方国旗。
这个国旗与龙袍极为相似,黄色是皇帝的专属色系,龙也是皇帝的象征。旗帜上神龙戏红珠,怡然自得。1912年1月10日,清王朝被推翻,黄龙旗也“寿终正寝”。
【武昌起义十八星旗】
清朝灭亡,1911年武昌起义,革命党人确定了十八星旗。十八星代表全国十八个省份,图案以红黑色为主,红色象征血,黑色象征铁,表示革命党人用武器和生命去夺得满清政权。
【民国北洋国旗】
民国北洋国旗采用的是红、黄、蓝、白、黑的五色横条旗帜,五色旗表示汉、满、蒙、回、藏五族和平共处。另外一个说法,早在清朝末年,北洋陆师、北洋水师均不使用满清的黄龙旗,而使用五色旗,因此民国北洋国旗只是一种延续。
【民国青天白日满地红国旗】
民国北伐成功以后,民国政府将国旗改为“青天白日满地红”。这面国旗与明朝国旗理念相似,蓝色代表青天,太阳由黄色改成白色,但太阳仍然是十二道光芒,既代表一天12个时辰,也代表一年12个月。与明朝国旗最大的区别是,用喜庆的红色作为底面。
【伪满洲国】
伪满洲国,113万平方公里,大致是今中国东北地区。虽然爱新觉罗溥仪以前是当过皇帝,不过此时的皇帝位子已名不副实,只能算日本人扶持的地方政权。
【伪民国国旗】
伪民国,就是中华民国维新政府,最早由汉奸梁鸿志在南京成立,后来汪精卫投敌,担任该政府总统。伪民国主要管辖范围,是华东华中地区的日战区。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